来源: 最后更新:2022-08-19 15:01:36
孩子总是在长大,他们会有自己的思想,会有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孩子人生的三个叛逆期,做父母的怎么管教孩子?
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孩子一生会经历三个比较特别的时期,在这期间会表现的特别“叛逆”。
其实,越有思想的人越难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统治。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开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见,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变得似乎“不听话”“叛逆”起来了。
对于父母来说,这是孩子进入了“逆反期”,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时期只不过是他们成长的标志。
那么,在孩子人生中必经的三大叛逆期内,各具备什么特点呢?背后都有什么心理需求?又该如何管教呢?
1F第一个逆反期:2岁半到3岁
2岁半到3岁是孩子的自我意识的萌发期。不过如今这一时期有提前的趋势,不少孩子1岁半就有逆反的倾向了。
据心理学家分析,这一方面是由于孩子更聪明了,另一方面是父母们养孩子更加小心,更早更多的跟孩子说“不”,比如:“不要乱跑”“不可以吃这个”。孩子们说出的第一个“不”就是这么学出来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行动上会用打人来表示不满;在语言上,则不管是谁,不管做与不做,都说“不”。这是孩子从意识上最早开始的与父母的分离,由此才能建立和派生出孩子优秀的个人品质。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父母不能限制,正确的做法是接纳并且引导。
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给孩子提供两个选择。
比如进家之后,父母与其命令孩子:“不要把鞋子放在床上!”,不如换成一道选择题:“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或者是放在鞋架上。”
睡觉的时候,可以给出的选择是:“咱们是现在上床睡觉还是5分钟后?”
父母给出的选择必须是事先筛选过的并且可以接受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孩子良性引导,另一方面也不会让孩子产生被控制的感觉,从而帮助孩子建立积极自我。
如果孩子要求额外的选项,而这选项是你不能接受的,就要明确的告诉孩子这不是选择。
2F第二个逆反期:7到9岁
7到9岁期间,这是孩子“准”成人时期。
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在慢慢成熟,一切行为也都在向成人靠近,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比如孩子会拒绝让大人拉手,不愿意再被称作“宝贝”。而且,孩子还会有意和家长对着干,叫他往东偏往西,不讲道理。
很多家长会很疑惑,为什么原来乖巧可爱的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开始顶嘴,开始为自己的错误开脱,稍有不满就开始任性哭闹,对于自己只有挑剔、厌恶和指责。
其实秉性转变是孩子在此阶段的正常反应。
孩子进入学校之后,通过学习知识,开始有了想要证明自己的决心,想要脱离成人的掌控。因此,成人在此阶段需要转变教养方式,摒弃之前“一言堂”的决策方式,试着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而在孩子挫折和困惑时加以鼓励,引导其朝向正确方向。
另外,跟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也要加以改变。
一是尽量避免与孩子间的对峙,如果孩子将精力都放在了与父母的对抗上,如何安心学习?
二是不要紧盯着孩子的学习,不去打扰,必要时才给予帮助,才是为他营造好的学习环境。
3F第三个逆反期:12-15岁
步入了青春期后,孩子身高和脾气的增长是呈正比的。
孩子在此阶段的突出表现就是脾气不好,另外厌学情绪严重,有可能会有逃学行为,以及养成一些坏习惯。
其实这都是因为孩子在身体成熟时心理却还没跟上,由此产生的纠结才导致孩子的叛逆心理,导致异常的情绪体验。
这个阶段的女孩表现为内向、自我怀疑以及抑郁,而男孩则会展现出暴躁、烦恼、愤怒。
孩子们在此时会尤为好面子,易受同伴影响。有些行为比如吸烟,可能在成人来看是不认同的,但是在孩子所处的群体中,这是一种成人的象征,能够让他们摆脱对成人的依赖。
要想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特别时期,作为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有足够的信任。
另外,在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对待的同时,也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比如努力给孩子提供健康的社交氛围,让他们从封闭的个人世界中走出来,避免出现心理问题。
总之,不同时期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变化,我们的教养方式不能一成不变。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区别对待,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引导孩子的行为,你就不会再为此而挠头,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