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022-06-21 00:02:38
上补习班,到底是上还是不上,怎样对孩子更好呢,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相信这是很多家长都关注的问题。
前天有位家长给我来信:
“罗老师,想请教您个问题,孩子今年六年级小升初,过去没有报过复习班,今年暑假报了数学,听老师和过去考小升初的家长说题都是初中的,英语甚至有高考的内容,我的观念是想孩子在小学阶段不要上太多补习班,多玩耍,多读书,但是别的孩子都是二年级开始报,甚至很多孩子为了上名校,英语报班就四个或者八个,我的孩子参加升学很显然没有优势,我该怎么办?也开始每科报班?学习中等,四年级前成绩都是前五名,五年级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期末题都出的难,超出书本知识,因为报班的孩子多,这样才能显出孩子水平,怎么办呢?望老师抽空回复。谢谢您!”
由此聊聊补习班这个话题,仅供参考。
上补习班究竟有没有用?
在补习班到底能提高多少,这取决于太多因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热情、教学方法、教材和内容、难度与孩子能力水平是否匹配、班型、班里其他孩子的情况、课堂秩序和环境、教师是否更换频繁、课下能不能巩固、孩子自己的动机和投入程度、上课频率和课程周期长度、课程与校内课程的关系……
据我观察,在外面补课的孩子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还好,想超前学、学有难度的内容,以稳妥锁定能在这场升学游戏中大幅度胜出。另一种情况是,成绩在中等以下,家长无力辅导,所以花钱补课,让孩子努力跟上,不至于太早被甩到最后、被淘汰出局。这些孩子在补习班里究竟学的质量如何,很不好说,因为他们往往自己没多大学习动力,坐在课堂上,时间是熬够了,真正听进去多少,就不一定了。家长也没空听课,班型大、人多,老师也顾不过来。
其实单就课内知识,如果孩子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多数孩子是能学会的。如果在学校听课效率不高,在校外补习时,很可能也是差不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补习不见效果。多花这些时间,或许不如家长帮孩子提高在校的听课效率,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每年新闻里采访状元学霸,他们都说不补课。对此很多人不相信。其实,依我看,语数外这三科,哪科也不太可能是在补习班上学成高手的。学霸们首先在学校就可以把课本的内容学好了。语文,多阅读之余,办报刊、写文章、写小说;英语,多听、多阅读,这个输入的量真的够了,稍微练练写作,语法熟悉一下题型,应付考试没问题;数学,靠的也是兴趣,学通了的孩子会自己找难题去解,享受解题乐趣。
当然,我也收到一位网友这样的评论:“一般人智商都普通,而老师课堂上讲的越来越有限,除非真的非常聪明,一点就通,否则,光凭老师讲,不去补课,你会比其他补课的差距越来越大。”其中,“老师课堂上讲的越来越有限”,估计是个别现象。或者,即使课堂时间有限,老师没机会讲很多,学生也是可以课下多问的吧?现在都明令禁止任职老师在校外补课。而且我相信多数老师是在尽心尽力教学,希望自己的每个学生都有大幅进步。
学奥数究竟有没有用?
我的粉丝中有两位教师这样评论:
一位做教育的朋友说:
“我拿数学试卷上的题考了我班上的孩子,发现学奥数的好几个孩子讲得出答案,讲不出每步骤的用意。我有几个已上初中的学生,其中一个未学奥数,但孩子自己会学,听课效率高,小学时到处参加活动,少做作业,中学派位进的名校普班,与班上其他上奥数的孩子比,数学成绩一直很好,班上前几。这才是会学。但是从目前公校和家长来说,补课实质都是以课外班催生成绩。学校只管成绩好看,多数家长并不明白这种成绩的本质。解题变成了背题,真正好的学明白的孩子只是在塔尖的少数。然而到了中学,课内教学会趋于正常,要求列方程,逐步解析,这个时候很多当年拼奥数硬背上来的孩子,反倒逐渐暴露不足。我有几个现在上初一的学生都这样反馈。”
另一位高中数学教师说:
“我们班学生也有参加辅导部的,有时做题直接套用一个辅导部给的公式,快速得出结果。可是数学成绩还是差。我告诉他们,你记这些结论的目的是什么?你都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而且记了结论却忽视了基本概念,结论成为了一个破坏思路的东西,本末倒置了。”
我一直觉得,奥数题挺有趣的,如果家长在家里带孩子一起去琢磨,是很好的智力游戏,可以提升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也能帮他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建议家长在家试试。在家做题,孩子能品尝到推理过程中的乐趣,而这个过程往往在有些奥数班被略过了。如果家长在孩子小学低年级时就偶尔带着做点奥数题,相信孩子以后数学成绩不会很差。
另外据我所知,很多地区明文规定禁止小升初考奥数,不知实际是否在执行。
是否一定要拼全力去上私立或重点公立学校?
首先要说,这是个复杂的话题,我只能说出我的想法,无法替别人做决定,而且具体情况不了解,所以仅供参考。
不知道小升初考超难的内容,这是不是现在很普遍的现象。按照我天真的想法:公立学校小升初考试,如果考题超出书本知识过多、考初中或更难的题,这都应该属于“教学事故”吧?如果普遍存在,教育管理部门有责任。如果说这种升学考试,本质上是一场智商筛选游戏,是好学校为了以后的升学率而给自己挑选学苗,那,按照我天真的想法:是不是应该——不挑选学苗而能尽己所能地把每个孩子都教育好,才算是好学校?
看到国外讲教育创新的书里,时常看到,努力做新型学校的人,会把削弱阶层间差距视为己任。比如他们招生会随机选择,学苗中有大量学生来自普通家庭、社会底层家庭。被他们送进名校的孩子们,常常是这个家庭里第一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学校特别以此为荣!我觉得不论公立私立,让不同起点和类型的孩子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才应该是办学者的初衷。挑选出家庭好、智商高的学苗然后有好的升学率,那不算学校有本事,那是办学者在偷懒、作弊。越是做教育创新、办新型学校的人,越是要多关注受教育程度不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群体,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可以受益更大,而不是把教育仅仅看作能盈利的蛋糕。
就我有限的了解,我们现在很多地区小升初都实行了就近派位、摇号等办法,学校间的三六九等差别不像过去那么严重了。这样,或许就没有多少我们印象中的那种特别差的学校,比如班级上的大部分孩子都不太学习。不知道各地实际是不是这样。我觉得总的来说,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这方面,目前还是挺有进步的。
有位家长评论说:
“原来很好的中学,派位摇号以后,班里学生数学成绩有个位数的,老师上课都得先管纪律,到校门口跟家长聊聊就知道了。”
我当然理解家长的心情。但是我想,普通的学校,只要学校的教师素质、教学质量以及整体管理、校风都还可以,那孩子也一样可以好好成长吧。哪个班级都会有几个成绩落后的,但这些孩子或许有其他方面的天分,他们不是都有反社会人格、不是恶魔。如果孩子能进好学校,那当然好,好学校的教育资源、学习氛围或许更好。但是如果孩子进到普通学校里,那也不是世界末日。孩子参与到各种类型学生都有的集体中,这未必是坏事。我们重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全新的想法,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过多地依赖学校体系。
对于青少年,环境和同伴的确很重要。但是孩子的品德、学习动力、兴趣和目标等等,更多还是在于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
下面说说我想给家长的几点实在建议
一、应该提防的是,不要让孩子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厌学。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真正应该担心的,不是孩子是否能考入好学校成为第一梯队中的精英,而是,孩子在初中,是否依旧有学习热情,有没有变得厌学。有些孩子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就开始学不进去了,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这是需要家长重视的。人终生都可以学习,但是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学习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此时停下来,他以后的学习能力多少都会受影响。当他长大了真正想好好学点什么时,他依旧可以学,但会感到比较吃力。我们看到很多学历不高的人,有两大表现是:一,不爱看书,这样他的思想就只能与身边这个物理范围内的事物有关,无法在精神上有更深的拓展。二,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差。他以后学稍微复杂点的新技能就会更难。比如,以后需要我们与机器人合作做事,需要学习去做新兴职业,这对他来说就特别有挑战。这种学习能力上的限制,对一个人来说,好比是一种囚禁。
那么,哪些情况会让孩子在中学厌学?——小学因某种原因学习遇到困难、被老师家长过多批评,有很大压力和消极情绪,逐渐落下;初中到了一个大家都不学习的环境里,被同伴带动去关注其他事情,比如玩游戏;初中到了一个新环境,课业难度大,同学是来自各校的学霸,自己在班里排名落后,感到自卑,失去兴趣;其他原因诸如:家庭不稳定、家长不够关心孩子、遇到过于严厉或不喜欢的老师、同学关系差……
所以,提醒幼儿家长:给孩子关心和高质量的陪伴、多和孩子玩乐聊天、给孩子讲书、给孩子自由游戏的机会、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写字做数学题。这些都直接关心到孩子的智力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做好了,保证以后有正常的学习能力。
提醒小学生家长:始终对学习保持积极正面的态度,相信孩子能学会,耐心陪伴讲解,既不要过于严厉,也不要没有任何要求。孩子的兴趣来自您的鼓励,以及帮他取得进步!
二、请家长们重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
会学习的孩子,不需要补课。反过来,常年补课,也会妨碍孩子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因为一切都有补课班老师给梳理好了,喂给学生,久了,就形成依赖。只有当孩子坚持自己去总结、归纳知识点和难点、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他才能逐渐练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看到很多高学历的人,日后工作了,想学个什么新技能,很快就能学会。这不仅因为他可能智商确实高,更因为他练出了学习能力,也有了挑战陌生领域的勇气——他相信没什么是学不会的!
所以请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先别想太多考学的事,安心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家长要对孩子有敏感度,大致了解他的状况。然后,必须给孩子留出自我管理的机会,不要事事都严密控制。我看到有很多家长,孩子一上小学,就过于把成绩当回事,常常为了自己面子上好看,而用高压控制换来孩子一个个高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很快变得心理脆弱、没有自信、不会自己学、讨厌学习,甚至讨厌自己。
三、在孩子学习基本能跟得上的情况下,请记得发展兴趣和目标!
作为家长,我们必然要算计的是: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算。给孩子补课的想法常是,补课总能提几分,反正不补也是闲着。但其实补课是占用孩子的资源的。补课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在让孩子开阔眼界、发展兴趣、寻找目标上面。家长还会想,提分更重要啊,能上好的学校,是当前的紧迫且重要的任务。我觉得在中高考这些大考前一段时间里,这是对的,但平时,那就不一定了。
让孩子放开眼界,花时间培养课业以外的兴趣,这能起到一种类似催化剂、酵母的作用——它会点亮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会让孩子对未来有目标,平时变得积极起来;孩子对于某个领域的兴趣和钻研,会给他提升自信,带来更多好的反馈;这些反馈会继续激励他在校内和校外都努力做好,于是他练出了时间管理能力,做事有条理效率高……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而过多地磨校内课业,可能会增加压力、损失学习兴趣。而此时孩子们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求新奇、好冲动、精力旺盛、寻求自我和个性。这样,两者碰撞,它的一个可能结果是——在学业内感受到的压力和枯燥,总要找东西来缓解,要找个出口。这个出口可能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其他什么。这种现象从很多家长发来的问题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信里,通常家长一边说:现在大环境都如此,没办法,只能逼着孩子补课、刷题;一边问,我孩子没目标、厌学、沉迷网游,怎么办?如果能看到这两者的关系,也许就有办法解决了。
当然,发展兴趣和目标的真正意义,是我过去说的,把这作为成长中的暗线,为未来的学业和事业做准备。
最后提醒两点:很多家长对学校教育、升学考试的印象,来自上几届家长的讲述,或者在网上看到的讨论。我建议大家多与学校老师沟通,多关注最新的资讯。因为,教育在改革中,情况变化比较快。别人也不是成心误导谁,但咱别刻舟求剑。
另外,在孩子中学以后,如果家长经过判断,决定该学什么,那就多从正面鼓励孩子,有点斗志,不要总是把自怜的情绪带给孩子。韧性、自律、挑战难题的胆量、为目标冲刺的勇气,这都可以在锻炼中提高。在脑力最好的年龄,好好学习,很正常,没那么可怜可怕。探索过自己的极限,这样的年轻人更有力量。
这篇文章写得比较难。我既不能改变什么现状,也不能直接说如何做。我自己做决定的方法通常都是:遵从自己的初衷、坚守大方向,同时根据现实情况,寻找可行的办法。就是,拿着指南针,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所有的事情也都是这样吧?没有一厢情愿,没有完美的条件,你总是要在各种限制中、在骨感的现实中,去创新、创造,实现你丰满的理想!
缩阴产品品牌有哪些?鉴别缩阴产品十大排行榜 很多人都非常在意阴道的松紧程度,缩阴,成为女性关注的焦点。为
小时候总想拼命长大,长大了却总会羡慕小孩子! 3月25日地震最新消息:秘鲁发生5.3级地震 湖南中部及以南仍有大到暴雨 长沙今至周末持续阴雨侵扰 3月25日环境气象公报:西北沙尘范围减小强度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