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愿说

来源: 最后更新:2023-02-23 00:02:38

导读: 前几天和俩朋友结伴带娃去上海迪士尼,五岁的六六带着四岁的两个弟弟妹妹。原本美好的旅行,俩朋友却被娃
扫描关注公众号
The Beginning

前几天和俩朋友结伴带娃去上海迪士尼,五岁的六六带着四岁的两个弟弟妹妹。原本美好的旅行,俩朋友却被娃折磨的要崩溃:干净不干净的到处摸,能碰不能碰的非要碰,吃饭不咽就在嘴里含着,有勺子不用抓的两手都是油,眼瞅快误机了就是磨磨蹭蹭不快走,让他慢走看路的时候又欢脱的像个兔子……每天要和孩子说好多好多话,说的口水都干了,可还是感觉没啥用。在这种对比下,我和六六的沟通,显得有效轻松多了。

晚上把孩子们哄睡后,世界终于安静了。几个女人坐在一起聊天儿,自然的聊到了这个问题。

每天说了那么多的“不对”“不能”“不可以”,孩子们却总是选择性的装失聪,这是为什么呢?她们找我讨教经验,问六六是不是一直都那么好沟通。

说真的,没有孩子时刻是天使。虽然六六一直算比较好带的孩子,但也有段时间看起来很不可理喻。去年八月份带她去北欧时,她就处于非常难沟通的阶段,给她指令她当没听见,明明看起来不高兴,却都憋着不说。

发现问题后,我自己先进行了一系列调整,逐渐恢复了和六六的有效沟通。吃着小龙虾的时候,把自己的一些小经验分享给了那俩朋友,而在随后的实践中,她们都认为是有效的。

所以,今儿也跟大家聊聊。

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1

不要用说教和长篇大论,

越简短越容易让孩子理解和接受

一张口就刹不住车,讲道理、同理心,全都用尽了,这种“耐下性子的共情”却成了家长和孩子沟通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

为什么呢?因为信息量太大,孩子的专注点原本就不在你的话上,反而会在你“不允许”的那些事情上。对他而说,篇幅越大的语句,越难引起他的注意,反而更像是节奏平和的背景音乐。

这也就是好多家长觉得“我温和的说了很多道理,孩子却跟听不到一样”的原因。

如果是说教,再加上脾气暴躁,那就更糟。小孩子也是有脾气的,可别低估了他的逆反心。

在迪士尼的皇家宴会厅吃饭,朋友家儿子总是忽然发出大分贝的尖叫声,并以此为乐趣。

餐厅是比较安静的,这么一来,难免引来周围客人的各种侧目。

估计这样的情景不是一次两次了,朋友刚开始很平和但语速很快的跟儿子摆事实讲道理,流畅的像背书一样,可孩子却完全无视。

Empire CMS,phome.net

朋友怒气上来了,虽刻意压低分贝也难掩暴躁的对儿子吼了几句,这下孩子更来劲了,嗷嗷的故意大叫起来。

正当事态有些难以控制的时候,我尝试了一个举动。

“嘘。”

伸出食指放在嘴边,依次对着吵闹的男孩、六六,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做出这个表示安静的动作。

小孩子都有很强烈的模仿愿望,在另外两个小朋友很自然的随我一起做起这个动作之后,小男孩愣了一下,也伸出食指轻轻说,“嘘”。

“对呀,餐厅很安静,不能吵闹,因为会吵到别人,不礼貌。”

趁着小男孩安静的空,我用缓慢却有重音的语调,跟他说出了这句话。

告诉他“不能吵闹”,因为“不礼貌”。

“你们都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对吗?”

孩子们都在点头,我想,小男孩听懂了话里的“重点”。

总结:对孩子说话,情绪平和还不够,简短、有节奏、有重点,孩子才更容易听。

2

给直接的指令

而非不要做什么,别做什么

曾经看到过一些观点,说管教孩子时,不要用指令句式,要多用商量询问的疑问句。但我在一个美国T2H3的管教课程里,看到了完全相反的说法,并且在我们的实践中,直接指令是更有效的。

如果孩子在地上坐着时,你跟他说“别坐地上,裙子都脏了!”或者“不要坐在地上好吗?裙子会弄脏的呀!”这些都不是最好的表达,因为对于孩子尤其是小宝宝而言,他们接受到的信息重点首先是坐地上,这是不利于他们正确理解指令的;而对于大些的宝宝而言,疑问句后如果孩子回答是“不好”,家长又该怎么做呢?而经历过T2阶段的家长都知道“不好”“不要”这些回答,实在不要太常见了。

跟孩子下指令时,最适合的表达,应该是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比如“你坐到沙发上去”

“咱们快走两句,该迟到赶不上飞机了~”

Empire CMS,phome.net

总结:以最直接的表达,让孩子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更方便他们理解指令。

有些家长会说了,下直接指令没有用啊,孩子不听怎么办?

当指令无效时,就到了咱们要讲的第三点。

3

注意沟通的技巧

有次六六和我在楼下健身器材玩,第一次让她回家的时候,她不同意,我就说那看着表再玩十分钟吧。可十分钟后让她走,她又做出依依不舍状。我想了一下,没有继续去强迫她,跟她说“六六,咱俩比赛吧,看谁先跑到楼栋口,谁先跑到就可以让对方当木头人!”,然后说句“我先跑了啊”就开始跑,然后她也忘记了要继续健身器材那件事,喊着“我要当第一名”就超过我往家跑去。

在迪士尼玩具区,同行的小妹妹玩的不愿走,朋友一边说“不玩了,走去那边看表演,可好看了”,一边拉扯着孩子离开,小女孩使劲抻着妈妈不愿离开的画面很不和谐;

我带着六六走到他们身边跟六六说 “哇,那边表演好好看呀,是你喜欢的冰雪奇缘哦,安娜公主会出来的~”,一听这话,小女孩大喊着“我也要看我也要看”,就顺从的跟着我们离开了。

总结:沟通技巧的使用,是不好照搬以及复制的,了解孩子的性格以及喜好后随机应变,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可能当妈的大多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跟孩子絮叨的口干舌燥真心累,可有时想跟孩子好好说说话,想要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时,往往他们又不愿意说了,这是为什么呢?于是这就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孩子年纪小时大多都是爱跟爸爸妈妈说话的,因为在他小小的世界里,家人就是最亲近的朋友。而年纪越大,社交越广,似乎和爸爸妈妈的话就越来越少了。

也许在孩子学龄前,这个问题并不是很突出,但“倾听”这门功课,却是家长需要提早学习的。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phome.net

因为很多孩子,都是在家长无意间的错误做法下,失去了倾诉的热情。

1

过于主动的揣测小宝宝的想法

让孩子觉得没讲话的必要。

在和朋友们的聊天中,发现很多开口讲话晚的孩子,家里都有一个事无巨细,妥帖照顾的老人家。

不需要说自己想要什么,一个动作,一声嗯啊,家长就能猜到想喝水呢,还是想要玩具。于是有些原本身体上早就做好说话准备的孩子,慢慢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长大后当意图不能被正确猜到后,会着急会烦躁,却不太习惯去表达自己。

所以,在小宝宝面前,不要过于善解人意,要尽量给孩子说的机会,让他们知道一些诉求要在说出来后才能被满足,那样比较有利于养成和家长有效沟通的习惯。

2

倾听的过程心不在焉

或是经常打断,都会让孩子感到气馁。

常常帮助孩子回顾一整天发生的事情,或是询问幼儿园和入学的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活动,是对亲子关系的有效提升。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家长认真倾听的基础上的。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说话嘛,不必当回事,该干嘛干嘛,装作在听就好。

可这个把戏真的很容易被孩子识破,他们会常常问,“妈妈,你在听吗?”

此时说多少句“在听”,都比不上在孩子的陈述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真和回应来的真实。

另外,孩子的表达往往欠缺逻辑,说着说着就跑了题。这时需要家长适当的引导,而不是否定性的打断。

每晚临睡前我都会跟六六聊聊当天发生的事情,这个习惯从她1岁多的时候保持到现在。

当她语言表达还不足以叙述的时候,我就说给她听。后来她能说出短句、整句,以及一段话的时候,我就鼓励着她自己去说。

当然其中会有很多说错的地方,比如她曾说白天妈妈上班时姥姥带她去公园看到有奶奶跳舞,还有大象、大老虎、大熊、还有马、猴子……

我没有打断她,而是夸赞她,“六六能说出这么多动物,真好。”

继而引导她,“可是这些动物不是在公园里看到的吧?我记得是不是咱们上周末一起去动物园看到的呢?”

与人交谈的时候,咱们一定是不喜欢被漠视、敷衍或打断的,哪怕自己表达的并不完美,也希望能得到重视认真的聆听。

其实,孩子也是一样。

3

听后不回应

或是不当个事儿,都会让孩子有碰壁感

大部分孩子遇到困难或是情绪障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倾诉对象都是爸爸妈妈。

但如若爸爸妈妈不能真正做到像朋友一样体谅以及积极参与到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来,就会让孩子觉得很受挫。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很多家长虽然口口声声想要和孩子做朋友,但却不自觉的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孩子能有什么大事儿。

确实,于我们而言孩子的心事都很鸡毛蒜皮,但在孩子看来却是天大的坎儿。

和小朋友争玩具争输了、心爱的娃娃被刮破了、和小伙伴闹别扭了,这些和成人世界中的升职被人撬了名额、昂贵的包包被划道口子、和闺蜜吵架翻脸这些并没有什么不同。

家长的无视,让孩子感到碰壁后,就好像小火苗被泼下一盆水一样,热情熄灭真是分分钟的事。

曾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网友说她在读初中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情一度抑郁,鼓起勇气和妈妈说自己不开心,可能是有点抑郁倾向了,可还没来得及详说心事,就被妈妈一句话顶了回去:

还不是不想去上学!胡乱找什么借口!明天按时上学去!不上学,想都不要想!

那位网友说,虽然后来有幸并未得抑郁症,但自此以后,再也没有跟妈妈说过心事。虽然妈妈有时也会问她一些事情,但她真的不想说,那种不被理解和重视的感觉,太难受了。

尊重孩子是和我们一样的独立个体,重视他们的情绪,不要觉得他们小,什么都不懂就可以随随便便的戏谑。真诚以待,这个道理对于孩子也一样适用。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其中的技巧掌握的得当,才更利于建立良好的亦师亦友的亲子关系。

什么时候都不算早,什么时候都不会晚,优质有效的沟通,就从现在开始吧。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育儿知识

所属专题: 孩子  家长  指令  都是  妈妈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yzx/385701.html

最新文章
  • 1带孩子旅行这么累,我为什么还要坚持!

    带孩子旅行这么累,我为什么还要坚持!

  • 2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愿说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愿说

  • 3如何建立宝宝的安全感

    如何建立宝宝的安全感

  • 4四川治疗紫癜在哪?成都银康紫癜病研究院

    四川治疗紫癜在哪?成都银康紫癜病研究院

  • 5注意!母亲患这4种病将遗传女儿 早看早治疗

    注意!母亲患这4种病将遗传女儿 早看早治疗

  • 65种能看出怀男宝或女宝的方法 宝妈亲测神准

    5种能看出怀男宝或女宝的方法 宝妈亲测神准

  • 7准妈妈小课堂:孕妇吃什么好对胎儿好

    准妈妈小课堂:孕妇吃什么好对胎儿好

  • 8广州有没有疤痕修复的医院?广州健肤疤痕医院

    广州有没有疤痕修复的医院?广州健肤疤痕医院

  • 9为何男孩容易肾盂分离 肾盂分离有生女孩的吗

    为何男孩容易肾盂分离 肾盂分离有生女孩的吗

  • 10怀孕三个月男孩的征兆竟然有这些 宝妈亲测准到没朋友

    怀孕三个月男孩的征兆竟然有这些 宝妈亲测准到没朋友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jxyuer.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