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5-19 12:00:14
现在的好多孩子越来越玻璃心了,家长们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乐观的人,那么最根本就得先培养出这个乐观的孩子。
2018年1月7日,南昌市师大附中一名高中生从住宅小区顶楼24层坠落,结束了他年仅15岁的生命。
事发前死者曾在QQ说说中发布一条疑似“遗书”的信息,如下:
这是一条定时说说,当你们看到这条说说的时候,你们大概再也见不到我了,这大概是我为数不多不带滑稽的说说。
我曾经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不少欢笑,但我却无法给自己带来欢乐。 再见了,这个世界,希望我逝去之后,不要有人为我哭泣。我希望你们能继续欢乐的走下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而就在这个孩子头七祭日,孩子的父亲也跳楼身亡。
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多么大的灾难。
而现在,每年都会有孩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在网上输入学生自杀关键词,信息结果就会有千百万条,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越来越不快乐,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抑郁症就像一个隐形杀手,它难以被察觉,却对孩子伤害极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来看,抑郁症是全球一种常见病,有超过3亿名患者。抑郁症不同于通常的情绪波动和对日常生活中挑战产生的短暂情绪反应。
尤其是,长期的中度或重度抑郁症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疾患。患者可能会受极大影响,在工作中以及在学校和家中表现不佳。最严重时,抑郁症可引致自杀。
每年有近80万人因自杀死亡。自杀是15-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可是作为家长,我们又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教育专家孙云晓说:“乐观的孩子人生才会充满希望,而孩子是否乐观是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志。”
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教会孩子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失败,面对压力、面对挫折。
孩子的悲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习来的,是从父母、教师以及大众传播那里习得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既然悲观是学习到的,那么同样乐观的态度也可以学习到,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说:
“教导孩子乐观的态度是教他学会认识自己,并对自己及世界所形成的理论感到好奇。你要教他对自己的世界及塑造自己的生活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而不要消极的等待、接受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改变归因风格即解释方式
我们对一件事情或行为进行解释,找到其原因的过程即归因。
乐观的孩子总是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解释生活,他们会从局部的、暂时性的、外部的原因去解释自己遇到的挫折。
而悲观的孩子总会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以一种消极悲观的心态去解释生活,他们会从整体的、稳定性的、内部的原因去解释自己面临的压力挫折。
比如说,当孩子这次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没考及格,乐观的孩子就会认为:这一次期末数学成绩我没有考好,是因为自己没有复习好;
但是悲观的孩子会认为,我真的是学不会数学,我数学能力不行。
归因方式不同,导致他们以后的行为也会不同。
乐观的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复习好,他就会继续努力学习,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
而悲观的孩子就认为是自己数学能力不好,进而会对数学产生一种无助感,感觉自己怎么学习都会学习不好,甚至就会放弃学习数学。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也是父母最好的映射。
如果父母生活中是用整体性、稳定性、内部的原因去解释信息时,那么孩子也会习得这种消极的归因风格。
如果孩子数学没考好,你对孩子说:“你爸妈当年数学也不好,看来你也一样,遗传的改变不了。”
或者说:“怎么这么笨呢,这数学多简单,你竟然都不及格。”
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会让孩子认为是自己能力的原因,无法改变,甚至也会蔓延到自己其他各方面都不行,让他产生一种绝望感。
所以父母在解释信息时更要谨慎归因风格。
而如果父母对孩子说:“孩子,你看你之前不都是学习的很好吗?你就这一次没考好,是暂时性的,继续努力下一次就一定能考好了。”
Empire CMS,phome.net |
“考试之前你生病了,精神状态不好,考试没发挥好也很正常,我们以后也注意多锻炼身体,下次就会更好了。”
父母以一种乐观型归因方式帮孩子找出数学没考好的原因,是暂时性的、外部的可以改变的,孩子也会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在不好的局面,他应该要继续好好学习。
逐渐地,孩子学会用乐观的归因方式来解释他以后遇到的挫折或问题。
乐观ABCDE法则
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认知ABCDE法则,指出我们对一件事情产生的情绪及行为结果,其实不是因为事情本身导致的,而是由我们对事情产生的信念的解释所致。
A即所谓的刺激事件,比如被老师批评了。
B即对事件A产生的解释,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被老师批评确实因为自己这次做错了,有的却认为老师就是讨厌自己。
C即对事件A产生的情绪或行为,比如被批评后学生情绪低落,以后对于老师有种抵触感甚至不能好好学习,而有的孩子不会受太大情绪影响,并会改正错误继续努力。
因为我们的负性情绪及行为是由B来决定的,B是不合理的信念想法,那么我们应该学会反驳B。
D即反对B,反对自己对事件产生的想法,即学会反驳。
E即激发,反驳之后所带来的精神以及行为上的结果。
比如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开始的想法认为老师是讨厌自己,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反驳这个想法。
而反驳最主要的是“正确”,必须根据事实依据,并且是令人信服的反驳,而不是模糊不清的。
孩子找出老师批评自己的原因,可能因为自己上课不认真听讲所以老师就那么批评了一下而已。
当他找出合理的理由来反驳开始那个不合理的信念时,他就会有新的情绪感受,他就不会因为一次批评而认为自己不值得喜欢或者老师根本就讨厌自己。
Empire CMS,phome.net |
当我们对事件的解释改变了,相应的我们也改变了情绪及行为反应。
对于孩子,我们要先给孩子讲授ABCDE法则,让他们懂得他们的悲观情绪和消极行为是如何发生的。
当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后,应该让他们学着写下自己的想法,以及这些想法导致的后果。
然后在寻找支持这些想法的证据以及反驳这些想法的证据,接着再找出其较乐观的看法,最后感觉乐观想法产生后的感受及行为。
我们还可以通过三种问题方式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接下来会发生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
那么最好的情况是什么?
还有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什么?
但通常最好和最糟糕的都不会发生,接下来就是针对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制定反攻计划,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通过ABCDE法则的训练,孩子已经开始学会通过了解他自己的想法来改变他的情绪感受或行为。
学会与人相处
优秀的人际交往技能能帮助孩子交到新朋友,并能很快的适应并融入到新环境中,而且他们也会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果遇到矛盾问题会知道该如何解决。
然而对于一些社交技能不好的孩子,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在学校就有可能受到排挤或被欺负,尤其校园霸凌事件频繁发生,我们父母更尤为注重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关系。对于成功和生存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会与人相处。而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要从小开始。”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与人相处呢?
《教出乐观的孩子》认为,父母教授孩子与人相处的社交技能时必须记住三个原则:
1、不能帮助孩子解决任何问题。
如果只是一味的什么都想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幸的是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甚至还有危害。
事事都被解决好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独自承担,会容易产生依赖性,所以当有问题产生时就会不知该如何处理。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对孩子的事情保持支持与关注的态度,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分析情况,适当情况下给予指导而不是给予答案。
比如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不是我们要去帮孩子出气,而是要想着如何让孩子自己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
2、一旦孩子开始独自解决问题,就不能对他的解决方式过于苛刻。
比如带孩子出去玩,有时候别的小孩子老是来争抢他玩的玩具,但孩子每次都让给他。
当时我想着该教育他不能老是吃亏。
后来我问孩子,你不认为自己在吃亏吗?每次都被他抢走玩具。
没想到他回我一句:不就是个玩具嘛。
一开始孩子处理问题的技能或方法不是很好,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苛求责怪于他,否则就可能阻碍他处理问题的信心。
3、作为父母,要示范有弹性的解决策略,即做好榜样。
我们可能认为父母吵架对孩子影响不好,不应该当着孩子吵架。但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争吵在所难免,也并不是每次都能有理智的避开孩子。
其实,父母正确的吵架方式,也是一种示范。可以通过父母吵架向孩子示范该如何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冲突。
但如果每次吵架是这种情况:
你看看你总是这样不听我说,你看你每次都是一样,或者你根本就是不爱我和孩子,或者还会说离婚并让孩子从中选择一个,甚至两人大打出手。
那么孩子也会学会这种悲观方式处理人际冲突。
而如果两人吵架就只论当时生气的事,并将自己内心不舒服的想法表达出来,两人都很快恢复情绪并和好,那么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好的示范。
几米在《我不是完美小孩》中说:
“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当人心愈险恶,我要愈善良。当挫折来了,我要挺身面对。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不退缩不屈不饶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战的人。”
达尔文也说:
“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灭。”
为了每个孩子都能幸福一生,从现在开始培养乐观积极的宝宝吧。
寻找向前第几集离婚(寻找向前为什么离婚)1、在第六集中,向前找到了寻找,并向寻找道歉,希望她能回家,可寻找却
宝宝上火了怎么办 该如何“灭”火? 女童遭蚊子叮咬引发流行性乙型脑炎 昏迷82天 美国警方公布赴美见网友中国女子死因:探险失败热死 2023家庭教育大讲堂直播+回放入口(家庭教育大讲堂直播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