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农民占用耕地建房需交税,您的宅基地有没有开始交费

来源: 最后更新:24-02-06 08:08:40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规定,占用耕地建设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缴纳耕地占用税。缴纳的对象是占用耕地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对应到农村来说就是占用耕地建的房屋或构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执行免费的宅基地分配制度,只要村里不反对,农民朋友建房基本不受限制。这导致占用耕地建房、超建违建、一户多宅的情况在农村比较普遍,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

但从9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正式施行后,农民占用耕地建房将进入付费时代,从此农村宅基地免费时代算是结束了。那么,哪些宅基地要交税,交税标准是多少?哪些宅基地又是不用交税的?下面即明拆迁律师具体为大家分析。农民朋友看看,你是属于哪种情况。

一、2019年9月起,这三类宅基地确定要交税了!

本月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规定,占用耕地建设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缴纳耕地占用税。

缴纳的对象是占用耕地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对应到农村来说就是占用耕地建的房屋或构筑物设施等。

1、建在耕地上的房屋

这里所说的耕地,主要是指占用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具体包括菜地、园地。而园地,实际上还包括了花圃、苗圃、茶园、果园、桑园等土地。

在很多农民朋友眼中,自留地不属于耕地,在自家自留地建房不受法律限制。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这也属于耕地范畴,咱们一定要注意不能在上面建房。如果确实建了房,那么需要缴税。

2、宅基地面积超出当地规定的标准,超出面积部分将收费

目前咱们国家没有对宅基地的统一标准面积的划定,但各省是制定有相关的宅基地条例。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给出的宅基地标准面积,来判定是否存在超建面积。一般来说,很多地区都规定农村人均宅基地面积为30-40平,一户三口之家的宅基地总面积也就在90-120平。那么超过这个面积的,就需要交耕地占用税了。

3、一户多宅的宅基地要收费

一户多宅的成因比较复杂。通常是过去家中人口增多后,农民出于居住需要又在自家耕地新建了房屋,而老房也未进行拆除,形成了一户两宅的现状。这样的宅基地面积必然会超出地方规定的宅基地标准,而此前这些面积并未收取费用。现在也要按规定缴纳税费。

当然,各地也在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多余的宅基地,如果农民朋友不想交这个钱,可以自动退出宅基地。

二、占用耕地建房的缴费标准是多少?

根据占地面积不同,主要分四个档次的标准。

1、人均小于1亩的,缴费标准为10-50元/㎡。

2、人均1-2亩之间的,缴费标准为8-40元/㎡。

3、人均2-3亩之间的,缴费标准为6-30元/㎡。

4、人均3亩以上,缴费标准为5-25元/㎡。

需要注意的是,耕地执行以上四个缴费标准,而如果占用基本农田,缴费标准还要更高一些,要按照150%的比例征收。这是因为,咱们国家坚持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基本农田是主要的粮、棉、油、蔬菜产地,其保护力度要强于耕地,属于农用地里的宝贵土地资源。

此外,农民建房的面积符合当地的标准范围内,可以适当减半征收费用。

从收费标准来看,并不高。但考虑到农村很多房子都是200-300平面积,那么按10元/平收费,也是2000-3000元的费用。对于农民来说,这笔钱足够开支一两个月生活了。因此建议大家建房时要积极获取审批许可,千万不要占用耕地,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三种特殊情况下占用耕地建房不用交税

《耕地占用税法》也规定了,以下情况占用耕地建房不需要交税,具体为:

1、 农村宅基地因搬迁新建且不超过原宅基地面积的,免征占用税。

2、农村烈士遗属、军人遗属、残疾军人新建宅基地且在规定面积内,免征占用税。

3、农村低保户新建宅基地且在规定面积内,免征占用税。

最后即明拆迁律师要提醒农民朋友,对您占用耕地超建、违建的房屋征收税费后,并不意味着房屋建筑本身就具有合法性了。要视情况而定,主要是看是否是家庭唯一住房,符不符合当地宅基地标准面积,是否出于家庭居住需要建房等。对于确属违建的,经过鉴定后,会启动拆违程序。咱们且须留意。

标签: 占用耕地  构筑物  建筑物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falv/72841.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