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子宫内膜的厚与薄,是怎样影响妊娠率的?

来源: 最后更新:24-03-28 12:00:41

导读: 子宫内膜对于女性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它跟怀孕是有很大关系的,子宫内膜的厚与薄,是怎样影响妊娠率的?

子宫内膜对于女性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它跟怀孕是有很大关系的,子宫内膜的厚与薄,是怎样影响妊娠率的?

子宫内膜能否达到一定厚度以及对胚胎容受性是怀孕的关键,内膜是孕育我们生命的土壤,内膜厚度过薄,就像盐碱地,贫瘠不堪;内膜厚度过厚,就像是沼泽地,泥泞不堪,这两种情况对于胚胎的着床都是相对不利的。

子宫内膜是人体分化能力最强的组织之一,主要作用是在未孕时形成月经,怀孕时迅速增生为胚胎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内膜厚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其会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月经刚过时子宫内膜较薄,而临来月经前较厚。

子宫内膜在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三个不同阶段经历着从脱落到增长,变得肥沃,再到脱落的全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具体内膜厚度如下:

月经期:子宫内膜功能层脱落保留基底层;

增生期:月经第6-14天内膜厚度自0.5mm增生致3-5mm;

分泌期:月经第15-28天,子宫内膜厚达10mm。

生殖临床中往往用阴道超声来监测内膜的厚度甚至是内膜的血流信号作为评估内膜简单且可靠的方法。通常根据排卵日之前或者移植日当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评估指标,范围应该在8至14mm。一般认为内膜大于等于8mm时胚胎种植成功率会明显提高。

子宫内膜过厚对妊娠的影响

当优势卵泡直径达到18-22mm时,子宫内膜的厚度应该达到8到14mm。目前的研究并未对内膜厚度的上限进行明确界定,但是过度增厚的内膜,在做试管婴儿之前或者在移植之前建议进行诊刮及病理检查,排除内膜病变的可能性。

如果子宫内膜长期受到雌激素刺激(也就是说持续生长),缺乏孕激素对抗,久而久之,子宫内膜会增生,甚至有发生癌变的倾向,如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称为子宫内膜增生症。

对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若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性肿瘤、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应行对因治疗;同时要针对子宫内膜增生症即刻开始治疗。如果是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采用孕激素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如果是子宫内膜增生伴有非典型,年龄大无生育要求者,可考虑切除子宫。如果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增生伴有非典型者,需要经过医生严格的筛选,部分人可以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经过系统、规范化的药物治疗,逆转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状况后,建议尽早到生殖中心进行助孕治疗。

子宫内膜薄对妊娠的影响

多方试管婴儿研究指出,当子宫内膜厚度小于等于6mm时,移植高质量囊胚仍能获得3成以上的妊娠率,甚至个别报道仅仅为4mm的内膜成功怀孕的例子。从这个角度来看,单单因为内膜厚度而放弃胚胎移植也是不完全正确的。高质量的胚胎在子宫瘢痕或者输卵管等部位都能着床,薄一点的内膜就不一定没有种植的机会。

当然内膜薄的患者往往有既往流产史,宫腔操作史,宫腔粘连分离史,甚至是N年以前曾经患过输卵管结核而破坏内膜基底层功能。所以医生需要详细了解病史后对因治疗,必要时会建议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来排除宫腔内异常情况的存在。

子宫内膜薄的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针对内膜薄的治疗方法较多,大部分患者会有疗效,不排除个别患者的内膜真的没有“反应”。

药物治疗

1、雌、孕激素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3、生长激素

4、抗凝药

5、米非司酮

6、芳香化酶抑制剂

7、枸橼酸西地那非

8、中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子宫内膜薄吃什么好呢?

子宫内膜薄常见的原因是雌激素不足,可以多吃补充雌激素的食物,如豆制品,但需要指出其生物活性较低,有些患者用豆浆代替喝水,很不科学,豆浆饮用过多会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等。

另外还可以多吃谷类、薯类、羊肉、乌鸡等肉类,还建议吃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鸡肉等。干果不忌,可随时食用。气血虚少者用以益气养血效果较好,核桃温阳,大枣、桂圆益气养血。

少食肥厚油腻,易于滞瘀的食物。田螺、蛤蚌、蟹、鳖偏凉食,宜少食。蔬菜中的油菜、海带、黄瓜、荠菜、苋菜、茄子、韭白、丝瓜、冬瓜、竹笋、莲藕都属凉性,在月经前后少食为好,不可生食。水果多为生食,子宫内膜薄患者经前后也宜避免。

多吃苹果可以增进记忆、提高免疫力等,但有人说苹果减内膜,是“内膜杀手”,绝对不可以吃,目前尚没有看到一篇报道说吃苹果会减子宫内膜。

总之,好马配好鞍,当有黑土地般的内膜来匹配我们的优良胚胎时,我们的好孕也将不远了!

标签: 内膜  子宫内膜  厚度  胚胎  月经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beiyun/byzn/18349.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