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小子,别和妈妈耍心眼性格心理

来源: 最后更新:22-10-29 12:02:53

导读:“肚子好疼,我今天不能上学了。”、“我保证下次一定改。”……儿童是善用诡计的大师:编造借口,嫁祸于人

“肚子好疼,我今天不能上学了。”、“我保证下次一定改。”……儿童是善用诡计的大师:编造借口,嫁祸于人,瞒天过海只是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而经常使用的一些小手段中的一部分而已。

儿童并非天生就会耍心眼,这些“实用”的手段都是学来的。举个例子来说,一个3岁的孩子通过耍赖来让父亲给自己买想要的玩具,结果他成功了;7岁的孩子通过说能让对方感觉罪恶的话语让妈妈妥协,你能说都是孩子自己领悟来的吗?

孩子耍花招,父母千万不要纵容,这会让他们的未来变成一场灾难。因为,一开始投机取巧的态度会让幼小的孩子无法应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不能学会如何独立处理恐惧、挫折、甚至家庭作业等困难,他们会选择“捷径”来逃避麻烦,而这会成为他们建立自信、达观以及自我尊重的潜在障碍。更严重的是,每一次诡计都会对你孩子的道德观念腐蚀一点。最后,一个惯于投机取巧的孩子肯定会引发家庭纠纷,使你对他的信任度降低,把你逼疯。因此不要再纵容这种事情发生了!宝宝说谎也有难言之隐

步骤1:识别战术                

下面是一些孩子们常用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战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

·撒谎:“我已经做完了。”

·用一个大人做挡箭牌:“但是妈妈说没关系。”

·编造借口:“我还以为你让弟弟去扫地呢。”

·利用感情:“对不起爸爸,我忘了,我亲您一下弥补行吗?”

·装可怜:“我自己真的不会做,真的真的求求您了,帮我做吧,妈妈!”

·倒打一耙:“如果你平时多帮帮我,我的分数肯定不会这么低。”

·装病:“我的头好疼啊。”

·自怜自哀:“这可真糟糕。”

·情感大爆发:泪如雨下,号啕大哭,发抖,恳求,闷闷不乐。

·其他。应对孩子说谎全攻略

步骤2:挖掘成因                 

这个步骤包括两个部分。首先你要揪出幕后黑手:回头看一下你在步骤1中完成的那些问题,然后看看你的答案中有没有某种联系。比如说:孩子会不会故意去逃避某些令他不快的东西?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孩子是出于单纯的自私而去利用别人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下面看看符合你孩子的行为的可能性:

·逃避认错:从某种失败或者尴尬局面中给自己挽留面子。

·逃避惩罚:当自己做的错事被发现时逃避可能的惩罚。

·不想得到否定回答:害怕自己喜欢的人会不认同自己。

·缺乏技巧或者经验:由于你以前包办一切所以孩子现在什么都不会。

·感到不安全、害怕或者紧张:他处在上述的某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情绪中,想尽快摆脱。

·逃避责任:你的孩子在逃避自己为所做的事要承担的责任。

·不想努力:尽力去逃避例如练钢琴之类的他不喜欢做的事。

·其他。

步骤3:揭露潜在的骗局              

看清了孩子的“战术”和其产生原因之后,该让孩子知道你要“对付”他了。当你的孩子又耍小心眼儿的时候,不管当时身处何处都当场阻止。

如果他焦虑不安或者失去控制,等他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谈话。然后告诉他你识破了他的手段以及你分析他用这些手段的原因。用一种平静,坚决的口吻来陈述事实。不要对他做出任何评价,长篇大论或者警告、恐吓,因为这些话对教育孩子毫无帮助。

父母可以这么说:“我发现你每到上学之前就会找不到东西,你是不是不愿意上学啊?”或者,“你假装不能把自己的玩具箱子放回架子上,可我看见过你踩着凳子把那个大游戏卡带箱子搬下来,所以不要再说自己没劲儿了。”

步骤4: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如果你的孩子通过耍手段来逃避一些令其紧张或者害怕的东西(例如,通过装病来逃避学校的考试),不要轻易上当。假如他要面临的考验并没有超过他的能力范围并且对他有好处,那就不要妥协,坚持让他面对自己的恐惧。那么应该怎么做?通过告诉他你知道他心中的感受来安慰他,然后再告诉他你相信他这次一定能做好。“我知道这看起来很难,但是你肯定能做得很棒。”或者“我知道你特别害怕,但是我会随时给予你帮助。”要让他明白你不是救命稻草,但是会帮助他面对困难直到成功。

步骤5:建立永久影响               

对于坏习惯永久改正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对方尽快看到自己的错误之处。下面这些是帮助你的孩子调整态度,并且看清自己的错误行为的办法:

·“如果你拿了别人的东西,你必须把它们归还并且向对方道歉。”

·“如果你打碎了什么东西,你必须用自己的零用钱进行赔偿。”

·“如果你不诚实,你就欠对方一个特别深刻的道歉。”

标签: 孩子  自己的  如果你  步骤  对他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zaojiao/xwxg/15971.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