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9-29 12:03:06
朋友的宝宝20个月大时,有一次不小“啪”的一声跌倒在地上,妈妈正在写东西,从书桌那边问:宝宝没事吧,我们知道宝宝很坚强的!宝宝听了,没说话,眨巴眨巴眼睛慢慢往起爬。正爬着,外公从厨房快步走过来,边走边自言自语:咋回事儿?不是跌倒了吗,怎么没听到哭呢?宝宝闻此言,“哇”一声哭出来。妈妈笑了,说:宝宝呀,宝宝,你咋就这么“精”呢?宝宝听了又停了一下,然后就接着哭起来。
很幸运,当时我就在现场,目睹了这个耐人寻味的过程。凭着职业的兴趣,我想朋友那不足两岁的小小男子汉刚刚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路历程:
回顾上面的那个场景,我们会发现:
当妈妈说“我们知道宝宝是很坚强的”时,那么妈妈倡导的是一种对痛苦的忍耐的坚强取向。而小孩子天然的会根据环境的要求行事,于是宝宝什么也不说,稍为调整一下,开始自己爬起来。
当外公说“不是跌倒了吗,怎么没听到哭时”,实际上有一个潜在的逻辑是,跌倒了应该哭,或者说跌倒了有哭(报警并获得安慰和帮助)的权利。孩子听后,马上“使用”自己的“合法”权利,大哭。
而当妈妈说“宝宝,你咋就这么精”时,宝宝就冲突了。妈妈提倡不哭,外公认为跌倒了就应该哭,自己先听了妈妈的,又根据外公的主张修改了行为,那么现在妈妈又说话了,自己会不会因此被怪罪呢?妈妈所说的“精”是什么意思呢?不过还好,妈妈是笑着说的,那至少说明妈妈还没有生气。反正自己已经哭了,再说自己还确实有点疼,那就继续哭下去吧。
当我想到这些时,心里形成一句话:孩子就是这样因我们而变!我们知道人根据遗传和环境来建构自我的,而家庭和父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环境。孩子对环境静中的各种刺激无不进行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吸收和反馈,对父母更是如此。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我们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为人风格,甚至我们的习好和弱点,孩子无一不对此进行应对。当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判断能力比较弱,所以他们更多的采取的是听从和模仿。
在我刚刚参加的成长夏令营中,有一个七岁的男孩可以在马背上放胆驰骋,却见到一只小的可以捧在手里的小狗心颤腿软,原因是妈妈从小就怕狗;而另一个妈妈特别爱干净的孩子,当他面临一段泥路时,他宁愿脱离队伍、退回营地,也不愿意弄脏自己的鞋子;我也看到一个脚上早就起了水泡的孩子,笑呵呵的走完了“魔鬼日”的20公里,这种“皮实”和“乐观”从他爸爸身上也一眼就能看出来。
孩子就是这样随时可能因我们的言行和态度而变,既可以变得很好,也可以背上不该有负担,关键在于为人父母的我们要对孩子和我们之间的这种互动,有足够的觉察和必要的改善。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朋友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惊吓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