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爸爸妈妈如何对待宝宝孤独症性格心理

来源: 最后更新:22-08-29 03:01:30

导读:  儿童孤独症起源于婴幼儿期,是一种终生性、固定性、严重的全面精神发育障碍疾病。临床上以严重孤独、对

  儿童孤独症起源于婴幼儿期,是一种终生性、固定性、严重的全面精神发育障碍疾病。临床上以严重孤独、对别人全面缺乏情感反应,言语发育障碍,刻板运动和对环境缺乏反应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大部分3岁之内发病,少数起病于3岁之后。发病率2~4/万。

  孤独症的发病目前认为与遗传有关,怀孕期间母亲感染、围产期缺氧等因素也将导致本病的发生,而出生时及出生后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害因素会促使本病发生。

  其临床特点是患儿对外界感知、与外界交流的开关似乎是关闭了一样,患儿自己一个人沉静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因此孤独症也称“自闭症”。主要的临床特征有:

  ⑴与外界交往障碍:不与外界接触,表现为极度的孤独和自闭,对最亲近的人和别人均缺乏情感反应,父母离开时也无所谓,当父母抱他时,不表示高兴、不微笑、不伸手,也不会将身子贴近,在幼儿园里,老师会发现患此病的小孩孤自一人,不愿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对人却无兴趣,但对某些无生命的物体(如玩具、石头、筷子、桌椅)表示特殊的依恋,爱不释手。

  ⑵感觉感知方面:近似“视而不见”和“听而不闻”,患儿对周围的亲人或其他人似乎没有看见,眼睛不看对方。叫唤他亦无反应,似聋的表现,对疼痛不敏感。

  ⑶语言障碍:是本病突出症状之一。约半数病例语言缺陷、完全缄默,也不能用手势表示。部分患儿可有模仿语言,但文法结构混乱、语言缺乏意义,常常代词填倒(如用“你”代替“我”)。

  ⑷行为方面:有反复无目的刻板动作,如弹手指、拍手、摇摆身体、旋转和挥动手臂、脚尖走路或其他刻板动作。自残行为(如抓破皮肤、咬手等)较为常见。

  ⑸渴望维持原样不变:患儿在日常生活总是固定刻板地坚持同一模式,如坐的位置、东西放的地方、日常生活内容顺序都必须保持原样不变,若加以改变就哭闹或强烈对抗。

  ⑹智能障碍:孤独症外貌无明显呆滞,但基本适应能力明显落后,自身防卫功能减弱,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智力低下(多为中度、重度)者占大多数。极少数孤独症具有严重智力障碍,但显示特殊的能力,特别是对音乐、计算和机械记忆领域,即所谓“白痴学者”。

  治疗与预后:对教育训练为主,包括语言训练、行为矫正、心理指导,也可使用药物治疗。本病预后不好,慢性病程,预后与智力水平密切相关,少数病例通过教育训练,自助能力方面有些改善,大多数最终发展为重度精神迟滞状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标签: 孤独症  患儿  障碍  本病  日常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zaojiao/xwxg/11384.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