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给孩子们讲述《羊妈妈病了》,然后问小朋友:“小马去给羊妈妈请医生,为什么要飞快地跑?慢慢地走不行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不行,因为慢了羊妈妈的病就更厉害了。”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小马着急的心理,我又问:“如果你妈妈病了,你心里着急吗?”大部分孩子都说:“着急”。只有原野说:“不着急”。我心里咯噔一沉。为了让原野的回答“符合要求”,我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可原野还是坚持说:“不着急”。这下我可着急了,又问原野: “你爱自己的妈妈吗?” “爱”。 “那你怎么不着急呢?” “因为有爸爸在。” “噢!” 我恍然大悟,接着问:“如果爸爸不在家呢?” 原野肯定地说:“那我非常着急的,我会自己去给妈妈请医生。” 原来如此!我带头给他鼓起了掌。 我差点走了教育的一个误区——一切屈从于教师。教师常常将自己的愿望、想法强加给孩子,不许这样,只准那样。久而久之,孩子将会“千人一面”、“异口同声”,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也不敢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应当给孩子充分表达、尽情表现的机会,并恰当地启发和引导,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人。
标签: 自己的 原野 妈妈 着急 孩子们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zaojiao/qzyx/6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