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如何克服宝宝入园焦虑症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症

来源: 最后更新:22-06-12 03:01:57

导读: 父母催促孩子上学的错误表现 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会表现出胆怯或者焦虑的心情。幼儿第一次走出家门,全

父母催促孩子上学的错误表现

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会表现出胆怯或者焦虑的心情。幼儿第一次走出家门,全天候生活在陌生的幼儿园,离开自己的父母或者熟悉的长辈,都会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的情绪。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顺利度过分离焦虑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如果父母过于着急让孩子独立,或许会令孩子更加焦虑。

你的宝宝有入园焦虑吗?作为父母,请审视下自己有没有以下的错误做法吧。

1、吓唬宝宝

孩子害怕去幼儿园,可能会与家长日常对他们灌输的思想有关。孩子入园前,家长们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说写负面信息,如:“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收拾你!”

这一负面信息会令孩子在入园前就有了一种恐惧:幼儿园将限制他的自由或快乐,所以潜意识里已经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家长将孩子现在的生活与幼儿园进行负面的比较,在日常生活中恐吓宝宝,助长了孩子对入园的抵触情绪。

很多新入园的孩子会有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家长千万不能火上浇油,绝不能恐吓宝宝。

2、说话不算数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所以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他们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可能被父母欺骗后,对此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

有的家长为了安慰不愿意上学的宝宝,会对孩子说:“你乖乖上学,等你放学我去接你,然后买零食给你。”可是,由于上班累等原因,每次接送孩子时都没有履行承诺,让孩子觉得每次上幼儿园父母都会欺骗他,这样他就更加不愿意去幼儿园了。

掌握正确做法,让宝宝轻松上学

1、父母要控制情绪

有的父母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会受到欺负,于是,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

孩子对父母的行为是很敏感的,他很容易以父母的情绪来体会幼儿园,如果父母表现不不信任的行为,孩子也会觉得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

所以,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开心上学,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你对幼儿园环境、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满意和喜爱,让孩子感同身受,爱上幼儿园。

2、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都希望孩子将来出类拔萃、出人头地,但因为有的父母所用的方法不对,又加上孩子年纪小,不懂事,对父母的理解不够,就容易对父母产生误解。

所以,当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时,你千万不要用强硬、威逼的手段。

可以尝试通过亲子游戏,与孩子互动,在游戏中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乐趣。在和他玩积木的时候,可以借机告诉他,幼儿园有老师和朋友和他一起玩游戏,比仅仅和父母玩更加有处。只有通过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才会克服入园焦虑。

3、适当奖励

适当的奖励能给宝宝带来动力。现在的孩子大多“吃软不吃硬”,所以在必要时候,给孩子适当的奖励。能够让孩子觉得,只要表现好了,就能够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赞扬。

在孩子上学前,你可以和孩子做一个约定,只要孩子今天在幼儿园的表现让老师满意,妈妈就会奖励你一个小玩具。用这种特别的鼓励,让孩子有期待,他们自然而然就降低了对幼儿园的抵触。

4、充足的物质准备

孩子进入新的环境,因为见到新鲜的事情、接触不一样的小朋友,他们通常会比较紧张或兴奋,在玩耍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把衣物弄脏,所以要多准备一些容易穿脱的替换衣服,让孩子感受到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的待遇是一样的。

另外,有时候孩子对玩具的依赖程度是超乎人想象的。就像Kimi在舍弃自己的“小黄”时,表现出的伤心让人看了都心痛。所以,当孩子不愿意去上幼儿园,你可以允许他带上自己最爱的一种玩具,当做是小伙伴去陪伴他,从而减少孩子的孤独感。

5、帮助宝宝尽快适应环境

要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去幼儿园,最重要是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只要幼儿园是有乐趣的,小朋友甚至会吵着上幼儿园。所以,要让孩子克服入园的不安心情,就需要帮助宝宝尽快适应环境,结交更多的小朋友。

父母每次把宝宝从幼儿园接回来,你都主动问他一些关于幼儿园的事情,比如今天你有交到新朋友吗?今天发生了什么愉快的事情吗?尽量从正面引导,让孩子多回忆高兴开心的事情,觉得上幼儿园是开心的。

小宝宝初入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父母没有能够及时的帮助孩子解决,就很容易动摇孩子上幼儿园的决心,所以想要孩子快乐的上幼儿园,父母要教导孩子多与老师交流,遇到问题可以大胆向老师述说。

如果老师可以帮到孩子,孩子就会觉得在幼儿园也可以找到依赖的对象,这样会增加孩子上学的动力。

标签: 孩子  幼儿园  父母  宝宝  入园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zaojiao/qzyx/4721.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