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孩子的一个行为、一个状态需要注意什么

来源: 最后更新:22-07-20 12:00:49

导读: 身为父母,在带娃的生活中总会发生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甚至火冒三丈的瞬间。你的头脑中是否有过这些想法:

身为父母,在带娃的生活中总会发生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甚至火冒三丈的瞬间。你的头脑中是否有过这些想法:「为什么我家的熊孩子总是到处闯祸?」

「我的孩子在跟玩伴玩的时候好像总是很弱势,她会不会永远被压着玩啊⋯⋯」但是,有时候这些不是孩子们的问题,而是我们头脑中的小剧场太多却刹不住车,让我们一时之间被危机意识冲昏了头,对孩子行为的评判过于严厉。

事实上,大人说过的话会大幅度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比较好呢?

别急!今天的文章已经准备好了锦囊,快来看看你是否落入了「虚拟判断的漩涡」,学一学如何用建设性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与孩子一起成长吧!

孩子的一个行为、一个状态,家长看到时,脑子里可能有各种反应:

溯源型

「这么懒,真像你爸!」

「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那个自卑渺小的自己」

「咱家谁是这种蛮不讲理的人?」

「我上学时就记忆力不好,你可千万别像我!」

「是因为小时候给你放老家两年造成的吗?」⋯⋯

担忧型

「现在什么都不会,以后自己生活怎么办!」

「这个邋遢样,以后哪个女孩能看上你?」

「女孩这么笨手笨脚的,以后在单位怎么混啊?」

「妥妥的学渣啊,怎么中高考啊,怀疑人生⋯⋯」

「脸上怎么又长个痣???以后别嫁不出去!」⋯⋯

怨妇型

「我这么累,你还闹,成心要我老命啊!」

「你也欺负我没收入啊!我的命怎么这么不好!找个这样的老公,好好的工作不做了,如今啥也没有」⋯⋯

修理型

「这个懒样,就是欠揍!」

「又算错了,做它一百道口算题看你还错不错!」⋯⋯

纠结型

「这是安全感不足的表现吗?我如果满足他,是不是就会把他惯坏了?家里人又该说我溺爱了。不满足,他会不会一辈子有匮乏感%()&*¥#@&」⋯⋯

比较型

「怎么这都做不好!人家小明都会编程了!」

「我小时候可比你强多了!」

「冬令营那些孩子就你最不独立!」⋯⋯

其实呢,孩子的行为转瞬即逝,它只是一个单纯的行为,不一定能分析出多少深意,不能预测出那么多东西。所有这些负面的衍生想法,都只是添乱的情绪垃圾,都会妨碍家长看到孩子的真正需求,看到你的回应得到了什么反馈,都会降低你共情的能力。

大人有时会想太多

和孩子相比,我们成年人的大脑有这样的习性:

看到一个简单事实,脑子里就衍生出一堆想法。

比如:我孩子追大孩子跑、想跟人家玩被拒绝——

是不是说明她不受欢迎?

会不会给她带来心理阴影?

她差哪个你们这样对待她?

说明我教养很失败吗?

以后长大她在群体里都会这么弱势吗?

她会永远都是跟随者吗?

你们孩子们间都是这么野蛮残酷的丛林法则吗⋯⋯

小孩的大脑还没有学会产生这么多联想出的结论,因为他们的经验少,没有足够多的经历作为素材,供大脑编织出各种情节和虚拟判断。而成人的大脑在进化中、成长中,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这好比是大脑有一种模拟功能,它要不断对过去事件进行模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模拟,在进化过程中,这种模拟能够帮助人类避开危险,得以生存。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phome.net

当然,这些模拟只有少部分是愉悦的回想或白日梦,多数都是悲剧风格的。比如,家庭主妇会在和丈夫的一次争吵后,在头脑中上演悲情的离婚大戏。

孩子从哪里获得自我评价

我们在成长中,逐渐开始学会上演头脑中的这种戏码。

幼年时,父母的语言对于我们头脑中形成怎样的内部对话,至关重要,这是我们学习思考的最初教材。所以我常说,家长的语言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

青少年常需要从外界反馈来获得自我评估的依据,所以他们的头脑里开始有这些衍生出来的推理、判断、结论。

「我这么做,会不会让我显得不酷?」、「他们为什么看着我在笑?是我哪里表现得很可笑吗?」、「他还没有回复我,也许是我说的不得体?也许他会因此跟我绝交,或者从此认为我是个那样的人,然后他会和身边的别人去这样讲,然后别人也会这样看待我⋯⋯」

成年后,随着我们自信的增强,自我价值感提高,对自己的评价也相对稳定,我们或许脑子里这种喋喋不休的声音在变少。

我们对事情的判断更加准确,各种联想、猜测、模拟的习惯也就没多少用处。但,我们的大脑仍然不能完全摆脱这种惯性。

受教育程度低、个人成长幅度小的人,即使成年了,头脑中也仍然满是各种衍生的判断结论。

这些建立在虚假结论上的情绪就像垃圾一样,堵塞在人的心中,并漫延至他周围的环境里,夺走我们生命中无数个美好宝贵的时刻。

如果我们不知大脑有这些癖好,加上自我价值感低,产生的「衍生垃圾结论」就会特别多,那我们就会给事情添乱,家长看到了都不如没看到。

看到了,不但不能帮孩子提高认知,从更积极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引导,反倒加剧孩子的焦虑,给孩子二次挫败。

下次再经历类似事件时,孩子从原本的单纯反应,倒学会了沮丧挫败焦虑。

家长的智慧就在于,要能看出自己头脑里产生的这些「衍生判断」中,大部分是不准确、没依据、错误的;能知道,人的头脑就有这样运作的本能,它自动会产生一连串无端的推理和结论,我们不能都听信这些唠叨,要清醒地去分析,努力做出尽可能客观的判断,然后,有能力建设性地、乐观地、前瞻地重新看待这些事实。

清空头脑,撇开隔阂。亲子沟通本来是简单容易的!

怎样「清空头脑」?您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归零淡定法」。

归零,让大脑慢下来

「归零淡定法」适用于遇到具体事情、以上反应马上要爆发时。

比如——你的孩子正在不可理喻地满地打滚,你脑子里各种反应即将化作各种腔调脱口而出同时伴随举起手满腔怒火从手上积蓄力量随时准备点火发射喷涌而出造成巨大杀伤力摧毁力⋯⋯

我们定格,看看这时你怎样才能淡定下来。

现在的一个流行词叫「当下」。

所谓活在当下,我想,就是说要把自己的头脑和情绪清空、归零,要在脑子里,拿掉此刻之前发生的种种情况,同时也拿掉此刻以后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

要当自己是火星人初来乍到,当自己是刚从某个年代穿越过来,当自己是 born yesterday ⋯⋯总之,不去想刚才孩子都是怎么无理取闹不可理喻来着,也不想自己一旦迁就那他就会一辈子无法无天后果严重。

前面后面的都不去想,就发现自己此刻正看着一个长得挺可爱的小孩躺在地上貌似有些痛苦疲惫。

假如你是个头脑被清空归零的人,此刻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怎样呢?

你会一脸平和略带微笑地问他:躺这干嘛呢?好玩不好玩?要我帮你吗?

其实幼儿最是活在当下的生物。

孩子们真是变色龙,你用什么情绪笼罩他,他就反应什么情绪。

你若是能把自己的情绪清空了、归零了,那通常他也会立刻复原,甚至他会恢复到更好的状态,仿佛他本来就是在暗地里偷偷盼着你恢复正常呢。

当我们投入地做某事,或者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比如单纯地欣赏孩子长长的睫毛、脸蛋的轮廓时,我们都是在清空自己的情绪。

改变头脑中的那个声音,是个功夫活,需要先有觉察,然后每次都尝试练习,假以时日,会有进步。

另外,这种本事,我们还要多跟孩子学习,学习他们在感受上的「一事一议」、不乱延伸联想、少生产判断与情绪的垃圾。

我们不见得都有机会去学习禅修、静坐、冥想、静观等等,但是如果我们能学会暂时把自己的情绪归零,从而获得片刻的静止和定格,我们就给自己的理智缓了一口气,给自己一个保持淡定的机会。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有了这片刻的平静和距离,我们就能更好地看到事情的本相,更好地应对。

我们所谓的成熟,大概也就表现在:通过练习和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做到遇事不贸然反应、平时不胡思乱想,能专注于当下集中能量,生活得简单而有力。

这种状态下,带孩子也会更有智慧:少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多做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事,不让孩子被我们大脑制造的各种「垃圾」所消耗。

标签: 孩子  头脑  自己的  大脑  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yuer/liusui/7074.html

  • 1湖南撕咬女子恶犬的主人回应:开门导致黑狗跑出

    湖南撕咬女子恶犬的主人回应:开门导致黑狗跑出

  • 2外交部:将对参与对台售武的有关企业采取反制措施

    外交部:将对参与对台售武的有关企业采取反制措施

  • 3下元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下元节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下元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下元节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 4万圣节要准备什么东西 万圣节必备的东西是什么

    万圣节要准备什么东西 万圣节必备的东西是什么

  • 5万圣节吃的食物有什么 万圣节必吃什么食物

    万圣节吃的食物有什么 万圣节必吃什么食物

  • 6万圣节是纪念什么的 万圣节为了纪念谁

    万圣节是纪念什么的 万圣节为了纪念谁

  • 7排灯节是什么节日 排灯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排灯节是什么节日 排灯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 8印度排灯节是哪一天 印度排灯节是新年吗

    印度排灯节是哪一天 印度排灯节是新年吗

  • 9印度排灯节的由来 排灯节的起源及风俗介绍

    印度排灯节的由来 排灯节的起源及风俗介绍

  • 10什么时候送寒衣送真衣服还是纸的 十一送寒衣什么时候烧纸

    什么时候送寒衣送真衣服还是纸的 十一送寒衣什么时候烧纸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