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看电视最伤眼的五种姿势

来源: 最后更新:22-05-06 01:50:34

导读:暑期又快到了,各种热门电视剧为了抓住暑期收视率,纷纷登入更大卫视。那么如何看电视追剧又不上眼睛呢?哪种情况下看电视最伤眼睛呢?下面就由小编详详细细告诉你。

暑期又快到了,各种热门电视剧为了抓住暑期收视率,纷纷登入更大卫视。那么如何看电视追剧又不上眼睛呢?哪种情况下看电视最伤眼睛呢?下面就由小编详详细细告诉你。

看电视最伤眼的五种姿势

长时间看电视

看电视现在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有的人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特别是老年人无事可做,又不爱活动,更爱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间。结果弄得头晕脑胀,疲乏无力,医学界称为“电视病”。

看电视过久对眼睛也很不利,有人曾做过实验,一个连续看4至5小时电视,视力会暂时减退30%,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如果连续长时间看电视,视力得不到恢复,便形成长期性的视力减退。尤其是看彩电,会因大量消耗视网膜上的圆柱细胞中视紫红质,视力衰退更快。

酒后看电视对眼睛更加不利,因酒本来就能损伤眼睛,使眼睛充血,视神经萎缩,严重的可导致失明。酒后看电视等于火上浇油,对视力大有损伤。因此,酒后不宜看电视,一般人看电视也不宜时间太长。

看电视最伤眼的五种姿势

关灯看电视

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电视与电脑,而电视电脑都需要眼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不少人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眼疲劳症状,尤其是整天与电脑打交道的白领人群中,90%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眼疲劳症状。

有一些人平时在看电视或用电脑时喜欢把旁边的灯都关了,只剩下屏幕上发出的亮光。眼科专家指出,这样是不对的,这时光线对比度会特别高,眼睛特别容易感到疲劳,时间长了,就会影响视力甚至损害眼睛。

看电视最伤眼的五种姿势

看电视频繁换台

人们都知道,长时间看电视会使眼睛疲劳,影响视力。但是,据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与长时间看电视相比,频繁换台对眼睛的伤害更大。看电视换台的瞬间,是对眼睛刺激最大的时候,因为多数电视在换台的一瞬间,会出现黑屏和突然变亮的情况,此时光线骤变,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的刺激,换台过于频繁,更容易导致眼睛疲劳。

研究人员指出,看电视换台之前,最好先闭上眼睛,或者在换台后多眨几下眼,因为这样可刺激眼睛泪腺的分泌或锻炼眼睛周围的肌肉,避免眼睛疲劳。另外,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最好望望远处,让眼睛休息一下。

看电视最伤眼的五种姿势

旅游车上看电视

现在很多旅游车上都有电视,便于游客在乘车过程中打发无聊的时间,电视一般都安装在车内前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播放一些电视节目或录像。按理说,这是优质服务的表现。然而,当人们长达数小时看电视,很多人就会出现双眼发胀、干涩,甚至还会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由于汽车行驶震动和车身空间有限等,车内只能装14英寸的电视。可是旅游车大多车身长,在车上看电视的距离和角度等都不理想。比较科学的说法认为,在看电视时,人与电视的距离应是屏幕对角线的4~6倍,在屏幕两侧看的角度不应小于45度。但在旅游车里,前面当中位置的乘客离电视机大多只有0.5米,前面两旁座位的乘客观看角度根本不足30度,坐在后排的乘客则因距离过远,基本看不清图像。在距离和角度不当的条件下看电视,容易伤害眼睛。并且由于汽车在行驶时不停地震动,电视图像模糊不清,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眼睛胀痛,视力模糊,甚至头痛、胸闷、恶心等不适,因此在旅游车上应少看电视。

公交车上看电视

现在,很多城市的公交车上都装有移动电视设备,在枯燥的乘车路途中,丰富的电视节目成了不少乘客惟一的消遣。但是,大多数人在乘车时,会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看,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

人眼在看距离相对固定的物体时,睫状肌的收缩和伸张能保持相对稳定,眼睛不会在短时间内感到疲劳。而在公交车上,经常会出现较大的颠簸和摇晃,电视屏幕也会随车厢一起颤动,为了看清屏幕上的图像和字幕,睫状肌就要被迫不停地调节,易产生视觉疲劳。

另外,由于公交车上空间有限,在车上人多时,有些人会站在电视跟前,有些人则离得很远,为了把图像看清楚,眼睛的调节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还有人站在与屏幕偏斜角度大的地方看,这样更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的人刚好坐在电视下面,会仰着头看电视,时间久了,除了对眼睛有伤害,颈部肌肉也会感到酸痛、劳累。

看电视最伤眼的五种姿势

总结:以上这些不当做法,很容易使人出现眼睛干涩、酸胀、疼痛等不适症状,还会加重近视,甚至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

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看电视最伤眼的五种姿势,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

标签: 看电视  五种  姿势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qiaomen/youxi/76062.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