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2019年怎么才算骑车压线

来源: 最后更新:22-07-25 09:09:09

导读:随着社会发展,车辆越来越多,我们如果想要拥有驾驶证就必须去考取,现阶段的考证比以往难很多,因为交通事...

2019年怎么才算骑车压线

随着社会发展,车辆越来越多,我们如果想要拥有驾驶证就必须去考取,现阶段的考证比以往难很多,因为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人们刚接触的时候尽可能的让大家多懂得交通规则,下面小编带大家学习下关于怎么才算骑车压线。

压线有两种:

一种是行驶时压线行驶,另一种是停车压线,压线行驶是指行驶过程中常时间跨两条行车道行驶(车道分界线在你的车底,不是在两边),而停车压车就是指车辆停下后车轮压着分界线或跨越分界线(主要是指实线,一般虚线不管的),如果在实线过线时被交警手工拍照,处罚也是压线。

压线处罚:

驾驶机动车压黄线、实线的;扣3分,罚款200元。

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23号)规定:

机动车违反禁止标线指示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行驶过程中压线、越线、单、双黄实线的。

2、在禁止停车路段、临时或长时间停车的。

3、在不允许调头的路段掉头,禁止左转弯的路口左转,都属于违反禁止标线指示。禁止标线即地上的黄实线和禁止停车标示,压上去即违反禁止标线指示。

4、交叉路口不按路面导向标线行驶在相应的车道,同样属于违反禁止标线指示。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条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

处理一般车祸赔偿标准

1、医疗费的赔偿标准

医疗费是指受害人在遭受人身伤害之后接受医学上的检查、治疗与康复训练所必须支出的费用。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9条规定: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在医药费等具体损失上采取差额赔偿方式,实际支出多少即赔偿多少的原则。对后续治疗费采取定型化赔偿的标准。后续治疗费是指“对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而遗留功能障碍确需再次治疗的或伤情尚未恢复需二次所需要的费用”。定型化赔偿不考虑具体受害人个人财产损失的算术差额,而是损害赔偿的社会妥当性和社会公正性出发,为损害确定固定标准的赔偿原则。

2、误工费的赔偿标准

误工费是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内(即误工时间),因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或者劳动而失去或减少的工作、劳动收人的赔偿费用。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0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人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人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人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对实际支出的费用和误工损失,按照差额据实赔偿的办法。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有固定收入的当事人的误工损失最高不能超出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三倍,而无固定收人者则按国营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解释》对误工费损失不设最高限额。对于“受害人有固定收人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人计算”,有两点需要明确:

(1)该固定收入须有合法证明;

(2)该固定收入必须是受害人实际减少的,如果受害人受到损害后,其供职单位没有扣发或者没有全部扣发其收人,其误工费应不赔或者少赔。

从上面可以得知如果发生交通意外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压线是交通规则中的一种,我们只有认真学习交通守则,遵守交通安全,才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意外的发生率,保障人们的安全出行,小编提醒大家在交通安全靠大家,防范是根本。

标签: 法律法规  交通违章知识  交通违章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qiaomen/qichebaoyang/235607.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