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宝宝的坏脾气,原来是这样形成的!

来源: 最后更新:22-05-04 12:01:15

导读: 是不是不知不觉,孩子有了自己的脾气,还有点爱打人,难道这是暴力小孩的前兆吗?其实并不是的,孩子出生

是不是不知不觉,孩子有了自己的脾气,还有点爱打人,难道这是暴力小孩的前兆吗?其实并不是的,孩子出生的时候白纸一张,是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导致的。

其实,宝宝的很多行为,并不能用我们大人的眼光来解读。这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除了发脾气,宝宝还可能会出现害羞、不爱分享、喜欢玩弄生殖器官等情况。(文末有惊喜~(?>?<)☆)

01、害羞、特别粘人,陌生人焦虑症

宝宝在6~12个月的时候,可能表现出特别粘人,尤其是对爸爸妈妈和长期照顾自己的人,而对于自己不是很熟悉的人,会表现出害羞和不喜欢,甚至大喊大叫表示不满。

其实这可不是单纯的害羞表现,而是大部分宝宝都会经历的“陌生人焦虑症”。孩子6个月开始对陌生环境、陌生人产生警觉,随后就是认生,1岁认生达到高峰。

每个孩子的程度不同,表现也有所差别。这种心理如果没有及时克服的话,长此以往,宝宝很有可能养成内向、胆小、没有主见的性格特点。在孩子性格成长关键时期,家长要这样对待孩子。

(1)接受、不强迫孩子

对于孩子的害羞表现,要深入理解,到底是因为不熟悉、不喜欢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帮助孩子改变这种心理,而不是强迫孩子跟别人打招呼。

(2)给予支持和鼓励

发现孩子情绪紧张时,可以抱紧、拍拍肩膀或拥抱孩子,让其感受到安全感。多向宝宝介绍一些对方的信息,及对方跟自己的关系,增加亲近感。

(3)增加户外活动

多带宝宝出门走走,公园、超市、亲戚家、动物园等,增加宝宝和陌生人的接触机会,都可以使宝宝信心增加,逐渐克服害羞心理。

02、玩弄生殖器,正常的生理行为

性心理和性行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触摸生殖器的行为。

在他们眼里触摸生殖器和触摸眼睛、鼻子、耳朵一样自然,只是触摸生殖器时感觉很好,产生的快感比触摸别的位置明显强烈,所以更喜欢触摸、玩弄生殖器。

一般,孩子开始抚摸自己的生殖器是在1岁左右,3~6岁是玩弄生殖器的高发期,6~7岁性发展进入潜伏期,玩弄生殖器的行为逐渐消失。这时少数孩子可能还有,但并不影响健康。

孩子玩弄生殖器不会带来疼痛和器质性的损伤,更与道德无关,也不是出于性的目的。学龄前的孩子抚摸、玩弄生殖器,是好奇心的表现,很正常的现象。

家长不必有精神压力,但需要正确的引导。

(1)不要恐吓、责怪孩子

家长如果对孩子玩弄生殖器的行为,采取吓唬、责骂的态度,很容易造成孩子的焦虑和不安,使之形成怯懦、敏感、自卑或孤僻的性格。而且还会使孩子更好奇,增加触摸次数。

家长看到孩子玩弄生殖器时,不要说破,而是转移孩子注意力,只要孩子没机会玩弄生殖器,全神贯注在游戏中,慢慢的就会改善。

(2)不穿紧身衣裤

紧身衣裤会刺激到孩子的会阴或阴茎,从而诱发孩子玩弄生殖器的行为。而且紧身衣裤透气性不好,为了孩子健康也应尽量选择宽松的衣裤。

(3)良好的卫生习惯

孩子的私处护理很重要,男孩和女孩子在睡觉前都要清洗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而且还要保证被褥、内裤的卫生清洁。

(4)广泛兴趣爱好

一般抚摸生殖器多发生在孩子独处的时候,所以除了正常活动和学习时间外,不要将孩子独自留在房间里。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运动,广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精力都投入到活动中时,有了更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忘记玩弄生殖器这回事了。

还有一些病理原因会导致孩子玩弄生殖器,如外阴炎、尿道炎等。所以当孩子玩弄生殖器时,要检查是否有红肿、皮肤溃破的情况。而且,家长也不要逗弄孩子的生殖器,防止孩子模仿大人的行为,玩弄自己的“小鸡鸡”。

03、不愿意分享,自我意识萌芽

一般,1~3岁是孩子自我意识萌芽的时期,这时候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你”“他”的概念。只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与独立存在,意识不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无法从别人的角度理解问题。

这一时期的孩子通常会认为,自己的东西时自己的,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占为己有,他们的“抢”是没有任何恶意的正常行为。

当孩子开始说“我的”,就意味着自我意识开始建立。这时家长不要训斥孩子,而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1)不轻易评价、指责孩子

如果在孩子不分享的时候,父母当面指责,会伤害了孩子的内心。同时,如果家长强行把孩子的东西拿给别人,会使其变得讨好别人或对别人充满敌意,更不愿意分享。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性格养成,非常不利。

(2)帮助建立所有权概念

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当孩子“以我为中心”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家长要引导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并且用游戏或合作的方式让孩子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平时在家吃东西的时候,也可以引导孩子要将食物分给家里的其他成员。还可以读一些分享主题的绘本,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慢慢养成分享的习惯。

04、发脾气、攻击人,只是无法自持罢了

15个月~30个月幼儿期的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都还没有完善。这个时期,宝宝的行为一旦受到限制,就会感到沮丧,这种独立性的丧失,会立即导致强烈的挫败感,使宝宝失去自控能力。

宝宝发脾气只是代表自己不高兴了,这是大多数学龄前儿童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宝宝发脾气的行为,并不是严重的情绪或人格紊乱的症状。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这样,特别是2~3岁的孩子。如果家长处理得当,在4~5岁时发脾气的轻度和频率都会降低。

有些非常敏感的孩子,很容易感到被冒犯,从而更容易生气。大部分这样的孩子在出生后都表现得很紧张,而且异常活跃。在婴儿时期,总很难平静下来。

这些孩子在幼儿阶段开始对其他孩子、成年人,甚至动物都会表现出攻击性。而且也会经常突然毫无理由地爆发,总是很暴躁。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伤害了别人,也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是“别人惹到自己了”,并且以此作为自己的借口。

其实,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可以预防的。

(1)充满爱的家庭

幼儿和学前时期,给孩子提供稳定、安全的家庭生活,充满爱的管教和全天候的陪伴。

(2)不看暴力镜头

电视或影像里的暴力镜头、打斗场面、大人打小孩等,都尽量不要让孩子看。生活中,家长对孩子也不能有粗暴的态度或随意拍打的行为,以免孩子学样。

(3)必须遵守规矩

告诉宝宝规矩的存在,并坚持的实施。并且每个照顾孩子的人都应认同,孩子违反规矩之后应采取的举措。除了做错事的时候教育孩子,对孩子积极、恰当的行为家长也要给予赞美和真诚的表扬。

(4)其他反应方式

要正面强化家长希望的行为,教孩子其他的反应方式,在生气的时候,应该用语言表达愤怒,而不是打人。

(5)不应攻击别人

让孩子了解,真实的和想象的侮辱之间的差别,了解适当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因为愤怒而攻击别人是不同的。

(6)平静中断策略

在孩子的行为不得当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平静中断”策略,在孩子1岁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但“平静中断”策略是最后的办法。

这时可以让孩子坐在椅子或没有玩具的空地方,这其实是为了让孩子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冷静下来。可以简短的向孩子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让他这样做,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平静中断”就可以马上结束。

幼儿偶尔发脾气很正常,但发脾气的频率和强度在4岁半的时候应该降低。如果孩子的脾气爆发得很突然、很频繁,或持续很长时间,连续几周都具有攻击性,并且家长无法应付的话,这时就应该带去医院检查了。

每个孩子都像天使一样可爱,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家长们予以帮助,让孩子更快乐健康的长大。

标签: 孩子  自己的  生殖器  宝宝  家长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yzx/8309.html

  • 1锦绣南歌阿奴到底有没有死 锦绣南歌阿奴是好人还是坏人

    锦绣南歌阿奴到底有没有死 锦绣南歌阿奴是好人还是坏人

  • 22023年12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2023年12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 3湖南隆回一化工企业员工患血液病离世,留下8000字长文控诉工作环境,当地多部门介入调查

    湖南隆回一化工企业员工患血液病离世,留下8000字长文控诉工作环境,当地多部门介入调查

  • 4从美洲到北欧,泽连斯基“特种兵式化缘”收效甚微 乌将征召45岁以上男性入伍

    从美洲到北欧,泽连斯基“特种兵式化缘”收效甚微 乌将征召45岁以上男性入伍

  • 5东方甄选CEO孙东旭鞠躬道歉(新东方 孙东旭)

    东方甄选CEO孙东旭鞠躬道歉(新东方 孙东旭)

  • 6宝宝皮肤过敏的症状及表现

    宝宝皮肤过敏的症状及表现

  • 7预防宝宝皮肤过敏的六个建议

    预防宝宝皮肤过敏的六个建议

  • 8支招月子里腿疼如何补救   4个中医疗法来帮忙

    支招月子里腿疼如何补救 4个中医疗法来帮忙

  • 9五大坏习惯容易引起宝宝过敏

    五大坏习惯容易引起宝宝过敏

  • 10哺乳期晚上穿胸罩好吗?不穿胸罩也能防止溢奶的3个秒招

    哺乳期晚上穿胸罩好吗?不穿胸罩也能防止溢奶的3个秒招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