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022-07-13 15:02:18
看到过一篇新闻,关于湖南省沅江市的杀师案,看完后我深深地震惊了。
沅江市第三中学的一个高三班级里,成绩最好的罗杰(化名),今年16岁,杀了他的班主任老师鲍方。他在杀完后,手里握着刀,衣服上沾着血,走到了教室中间,对着和他同班的鲍方女儿说:“我把你爸爸杀了。”
法医的鉴定结果显示:死者鲍方被刺了26刀,其中,颈部以上16刀。颈部的静脉全部被割断了,并且第一刀就足以致命了。
为什么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要对老师痛下杀手?去查阅了关于这起凶杀案件的相关报道,这起杀人案的背后很值得我们反思。
罗杰学习成绩优秀,他的父母和鲍方都希望他能读重点大学,但是他只想读个二本。按照他目前的学习成绩,考二本是很稳的,但是重点大学要去拼一拼。
从常规的思维说,既然成绩在班级以及年级里都靠前,那么最后努力一下,去博取一个重点大学也不算要求过分。但如果这换成别家孩子,可能就不会出现杀死老师的这一极端做法。
但这件事落到了罗杰这儿,透过他的家庭背景,父母对他一贯的家庭教育,他做出这样的事在情理中。
罗杰的父母在村里开了一个小诊所,家境很一般,自小父亲对他的教育很粗暴,奉行“不打不成器”的教育理念。他如果不听话或者考试没考好,就会遭到父亲的毒打。男孩子总有些淘气,罗杰小时候在水塘边玩,直接拿锤子敲在别人的后脑勺上,将别人敲晕了。父亲就会直接将他头埋在水塘里,直到旁人看到说好话,父亲才会结束这种比较粗暴的打。
另外,罗杰的母亲卫校毕业,本来可以留在市里的医院当护士,但因为结婚回了老家,最后连在镇里卫生院当一名护士的梦想都破灭了。她把自己这一生未完成的梦想全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父亲粗暴、母亲怀才不遇、家境贫困……罗杰不仅要面对这些残酷现实,并且父母梦想直接粗暴地转嫁给了他,甚至都没有问过他一句是否承受得了。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就成了家里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一位16岁的少年,要背负起整个家族的期许,他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世界很功利,我们无法回避,但在这个功利的世界,如何做一对不功利的父母?这个问题还是挺值得父母们深思的。
在罗杰将刀刺向班主任老师之前,他周围的人都没感受到他心里的一种压抑,造成他心理最大扭曲的,是他的父母把他当成了自家生产的“品牌”,用他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但孩子的一生并不是为了成为父母的奖牌,或为了父母脸上的光辉而存在的。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首先是他自己。
从父母的立场出发,他们总会不经意间对孩子说这样的话: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学习?我为你操心了一辈子,你为什么就不能按照我给你规划的路线走?其实,这些话语都不应该从成熟父母的口中说出来。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处,有时也讲究边界感。那些睿智的父母,他们一般都会秉持这样的原则:我们愿意为孩子付出,这是我们的事,但孩子是否完全接受我们的这种付出,那就是孩子的事了。不要将付出当成一种条件,然后就等着孩子给予回报。
如果孩子能按照父母规划的人生路线走,并且还挺欣然接受的,那就尽情感恩孩子对父母的理解;如果孩子不能完全按照父母规划的人生路线走,那么请一定要记得接受孩子的选择,在不犯法的前提下,孩子可以有自我选择人生的权利,放手让孩子去做自主选择,你记得适时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给他就可以了。
罗军他不想读重点大学,他只想轻松一点读个二本,他的父母就该理解他对自己的这种人生规划,或许悲剧不会发生。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网友说自己很幸运,遇到了一对开明的父母,正是因为父母的不功利,让他可以尽情追求自己想要的,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很开心。在教育方面,这位网友说他的父母很重视,他们秉承的一个原则是重视教育资源,但不会苛求他的成绩。
比如,他初中毕业后,他觉得自己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也不好,就想是不是随便找个高中读一读就行了。但是他的父母还是花了大价钱,把他送到了西安排名前三的高中。为什么这么做?他的父亲认为,学习怎么样先不说,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包括认识的人、同学,接受的理念,会对以后有很大的帮助。
事实确实如此,在这位网友后来的工作及生意上,他在高中时期结下的几位好哥们,对他的帮助还是蛮大的。
又比如,他在高中时,被父亲发现抽烟。与绝大多数父亲不一样,父亲没骂他,甚至也没打他,反倒是给他扔了一条更好一点的烟。对他说,别买太便宜的烟抽,没烟了可以管他要,告诫烟千万别抽多了,偶尔抽抽还行,其实抽烟一点都不酷。
抽烟这件事,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很值得借鉴。作为一位称职的父亲,他很好的应用了心理学规律中的“潘多拉效应”。
这一效应源于古希腊的一个神话: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人一个盒子,告诉她绝对不能打开。潘多拉很好奇:“为什么不能打开?还要‘绝对’?里面究竟有什么呢?”她越想越好奇,希望知道真相。在这种好奇心理的作用下,她把盒子打开了。
在心理学上,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潘多拉效应”。它的心理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正处在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极强的时期,这个时候如果对孩子的一些不恰当行为比较粗暴的禁止,有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果可能会更坏。
“爱,就是我引导你回到自己的一个轻柔的过程。”这是作家圣修伯里说的。父母爱孩子,不是控制孩子,要记得引导孩子活出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自己最渴望的东西,为人父母不要剥夺了孩子内心最渴望的东西。
衡阳去长沙要报备吗(最新要求)衡阳去长沙人员可以提前2天通过“我的长沙”APP或“我的长沙”小
岳阳来长沙防疫规定汇总(更新中) 现在出入兰州需要开证明吗(进兰州市区需要办理什么证明) 银川市贺兰县区外入宁人员免费核酸检测点 2022青海司法厅省考面试时间+地点(2021年青海省司法厅公开招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