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022-07-05 00:01:07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他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也很可怜。幸福之处,是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多的关注。
可怜之处,是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身处于一个孩子和六个大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这样的格局之间。常常要受到到好几位,不同的成年人,不同的信息轮番的干扰。
不被打扰,成了现在孩子成长的一种奢侈品。
不被打扰,孩子成长的奢侈品
上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去逛商场,敏敏看到有个儿童绘画区,那里可以让孩子们去画画,也方便带孩子逛商场的家长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会。工作人员会发給小朋友们几张绘画纸,还有一些公用的水彩笔可以自由的使用,敏敏也坐下来,很认真的开始画画了。
坐在旁边的另外一家人,一家五口带着孩子出来玩,他们孩子也在旁边画画。最初我还没留意到,然后来发现,那个孩子没一会就会哭喊几次,我就开始留意他们发生了什么。
原来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他的家人都在不断的打扰他。
这里不是这样子画的!
这个应该用什么颜色!
你赶紧画呀,你怎么这么不专心的?
画画的时候你就专心画画呀!
你在这里发什么呆看什么呢?!
那孩子哭得最伤心的一次,是孩子的爷爷,把孩子的画笔抢过来,在孩子的图画纸上涂上自己喜好的颜色,爷爷告诉孩子,“这个就应该这么画,知道吗?”
孩子哭喊着想要拿过自己的画笔,孩子的父母还拉着孩子的手告诉孩子,爷爷在教你画画。没有一个人理会孩子的感受。
期间,孩子的奶奶还多次打断孩子,让孩子看其他孩子的涂画,“你看你看,姐姐画的多好,姐姐的多漂亮,你也要这么画呀…”。孩子的眼睛早已不在画纸上,而是随着家长们不断的打扰而转移了注意力。
敏敏把自己的画纸涂好了,然后她开心地准备和我们分享她的作品。旁边那小男孩的奶奶,突然把敏敏的图画纸拿了过去,然后又不断的对着孩子说,“你看看姐姐的画的画,你也这么画呀……。”
本来敏敏是想拿着她的作品和我们分享,突然被别人拿走了,也没有征得同意,敏敏对那小男孩的奶奶大声的喊,还给我,这是我的!然而,小男孩的奶奶,并没有听到。
她还在不断地对自己的孙儿说,该怎么样画画?我忍不住的站了起来,跟他就说请不要打扰,请把画纸还给我们。
我连着说了两次,老人家还是没有听到,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最终是孩子的妈妈说,快把东西还给人家,你怎么可以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呢!
老人家有点不好意思,但瞬间又转过去对着孙子说,“看到没有,你看看别人怎么画画的,你要专心,你要….”
敏敏拿回了自己的作品时,很快情绪也恢复了,她马上就开始继续画第二张图,而对面的孩子,比我们早坐在画桌上,却一张图画都没画完。
也许并不是他不想画,而是,他旁边的人不断的在打扰他,他的专注力已经被旁边的大人们给消耗掉了。长期下去,孩子只怕会把绘画创作的兴趣都磨灭掉。
经典儿童绘本《点》的作者彼得?雷诺兹说:
“我常常问教室里的孩子,有谁爱画图?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几乎全部举手。但是到了四、五年级,大部分的人都不举手了。看到孩子们的创造活力逐年下降,最后全部消失,实在令人惋惜!其实,当我们拿起画笔表达时,应该一头冲向那未知的、丰富无比的创作世界!”
当你的孩子不能够专心去做一件事情,也没有办法专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作为父母,记得看看你是否过多的干涉和打扰了孩子的节奏。
你是否剥夺了孩子的自我功能?
记得有一次过年,我们带敏敏回老家玩。逢年过节,免不了亲戚聚会。
在餐桌上,当亲戚朋友看到敏敏可以独自吃饭,并且吃得很专注,他们都觉得很惊讶。知道我是做心理工作的,然后,他们就不断的在问用了什么办法?是如何样教孩子的?为什么孩子可以自己吃饭还吃得这么好呢!
再看看有带着孩子的亲戚。除了年龄较大的一些孩子外,其他的孩子几乎都有1-2个大人去喂饭。要么抱着喂,要么追着喂,或者大人在聊天的时候,过一会就喊孩子过来吃一口。一餐饭差不多要喂一个小时左右。
当时敏敏大概是两岁半,尽管偶尔也会有些饭菜掉在桌面上,但她吃饭很专注,亲戚看了都很惊讶。
当我告诉她们,我并没有怎么样去教育孩子,并没有去要求她。我就是让她自己吃,当她觉得吃饱,我们就相信她是吃饱了,但她不想吃的时候,我们也允许她不想吃。如果大人可以尝试着不再去喂饭,孩子很快就会自己去吃饭,而且会越吃越好。可当我说这些的时候,亲戚们不但不信,而且很大反应。
“不吃不行的,小孩子懂什么?”
“吃两口她就说不想吃了,她吃饱了,他懂什么饱啊。”
“不吃他会饿的。不喂他他都不吃。”
也许,就是问题的所在了。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逻辑,我们都知道,刚刚出生的婴儿,饿了,都会哭着喊奶吃,为什么两三岁的孩子,他会不知道饿呢?!
正是因为孩子从小被强迫着喂饭,从而打扰了孩子自己吃饭的节奏,甚至丧失了自己吃饭的能力,也丧失了自己体会饿的感觉。也许我们都从未想到过,孩子,可能是在以不吃饭的这种形式来反抗,告诉我们,他不想被打扰,他想做自己。
孩子的个人意志,或者是其他各个方面的能力,也是在这样子,在我们成年人的打扰之下,慢慢的丧失。
类似的事情,每一天每个角落都能够看到。喂孩子吃饭,逼孩子穿衣服。当孩子正在画画的时候,不断的告诉他要怎么画?当孩子想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你出于好心主动的帮他完成了……。
网络上曾经有一个火的段子,有一种冷叫妈妈叫觉得你冷。那时候大家谈的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意志的强加。
而这种意志的强加的坏处就是打扰了孩子成长的节奏,孩子不能够自己去体验冷,也不能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冷,更不知道冷了自己去穿衣服。
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如果养育者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距离孩子太近、过度包办代替、过度控制、过度指责,就构成了对孩子自我功能的剥夺。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有很多人格不独立的表现,好像一定要有人补救性地帮他/她做点什么,他/她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似的。
几米漫画《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写到。“大人喜欢嘲笑,别人的孩子是温室的花朵,却又努力培养她们自己的孩子,成为温室的花朵。
很多人会觉得,我都是为了孩子好,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是爱孩子的表现。
但是,很多人都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一下,他是否需要这些?他是否真的需要你的帮助?他是否有主动请你帮助?等孩子稍大一些的时候,你又是否为此评价过他?我的孩子,从来都不主动吃饭,我的孩子画画的时候很不专心。
如何做到陪伴又不打扰?
孩子会渴望独立的空间,渴望可以伸展自己的手脚,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无法放下“都是为了孩子好”那种密不透风的爱,我们就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打扰了孩子成长的步伐。
就像文章开头讲的那个例子,父母祖父母,都在孩子画画的时候尝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加到孩子的身上。
这告诉孩子要如何画,要如何专心,然而每一次说这些忠告的时候又不断的打扰了孩子的自我探索。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平时生活的其他时候是怎么样的,但我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孩子对于画画,将越来越不会有兴趣了。
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比如,当一个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想去拿一个玩具?他真正需要的,不仅是拿到那个玩具,更是自己去完成拿玩具这件事情,完成拿玩具这个过程。
如果这个时候,你出于“好心”主动帮孩子,主动替孩子拿了玩具给他。你很可能就打扰了孩子,自己尝试独自完成这件事情,探索这件事情的过程。
很多人认为孩子的能力是专门培养的结果,其实恰恰相反。
越是被培养的孩子,他的个性,他的能力发展就越是容易受到限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就说过,不限制就是培养,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
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
当孩子尝试着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只要在旁边陪伴着,守护着他,然后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件事情,就足够了。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他探索的过程中,帮他排除那些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当他在遇到挫折向我们求助的时候,给予他必要的帮助和情感的支持。
干旱时节,小树为自保把叶子蜷缩起来。
园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质,及时补水;
园丁B不管,小树熬到下雨也活了下来;
园丁C很爱控制,因为叶片伸展有助吸收阳光茁壮成长,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
父母若不懂爱,至少不要自作聪明掐断孩子最后的自救活路。
我们常常把“做什么”视为爱的表现,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
宝宝乙肝疫苗出生后多久打,出生24小时之内打第一针吗?乙肝疫苗是刚出生后不久的宝宝就应该接种的疫苗之一,如果准妈妈感
63岁婚纱女王王薇薇恋上26岁花滑冠军雷萨切克娱乐明星 夏天喝什么茶最好 夏季喝哪些茶最合适 描写夏天的优美句子 形容夏季的优美句子 暴雨红色预警3小时降雨量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