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4-05-05 12:00:32
从王宝强发表离婚声明以来,这个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茶余饭后大家也都在议论。
甚至有网友评论:睡前最后一件事就是关注这件事,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有没有新进展。
还有网友说:因为跟几个朋友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都辩论两天了,现在准备决定和这几个眼界模糊、立场不明的朋友绝交。
真是占着吃瓜群众(闲着没事看热闹的人)的位置,操着娱乐圈圈长的心啊!
其实,不管谁家闹离婚,谁对谁错,除了当事人,极少有人能说得清楚。但离婚这件事,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却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容易让孩子不信任父母,出现信任危机。
当处于婚姻说翻船就翻船的时代,大多数人在婚姻里隐忍不发,主要顾虑的还是孩子的成长。
想离婚?先看看这个调查有学者对138名父母离婚子女和138名完整家庭子女进行了调查,并对他们的信任得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离婚子女的信任得分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子女;在孩子年纪越小的时候离婚,对孩子信任感建立的伤害越大。
父母离异子女与完整家庭子女信任得分比较
父母离异
完整家庭
总分
71
82.85
可预测性
23.76
28.11
可靠性
23.13
27.11
信赖
24.11
27.63
信任得分:孩子对他人的信任分数,该问卷最低分18分,最高分126分,表格中取的是平均值。可预测性、可靠性和信赖,为信任的三个内涵。
父母离异子女与完整家庭子女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信任得分比较
年级
父母离异
完整家庭
总分
小学
72.8
90.5
初二
67.67
79
初三
71.43
81.71
高中
71.60
80.33
你虽然没离婚,但是同样在做着伤害孩子的事看完这个调查,你也许正在庆幸自己没有离婚:虽然我没有王宝强有钱,但我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却没有想过自己平常在教养孩子时,总是不守承诺、忽视孩子的需求、不信任孩子……无法给予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很多心理伤害一直伴随孩子到成年,这并不亚于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就如昨天下午演员沙溢在微博中说道:
“我们知道明星离婚的新闻,我们知道所有和我们无关的事情。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解决当下的情绪,不知道怎样度过人生最困难的时期,不知道死亡和死后到底如何,与我们最紧密相关的事情,我们从不关心。”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你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过来,怎么还有时间去围观人家的孩子!
以下6种做法,便是最容易毁掉孩子信任感的做法,也是平常教养过程中父母们最容易犯的错。
1. 孩子想听你讲故事,你却只关注手机里的八卦和新闻你对着手机关注王宝强的孩子受没受伤害,而你的孩子拿着绘本想让你讲个故事的时候,你却对他说等会儿,等会儿……
这是我们日常中最容易看到的一幕,父母陪在孩子身边,却是孩子玩孩子的,父母都低着头玩手机。
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如果孩子长期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影响信任感的建立。
2. “明明只告诉了妈妈,怎么大家都知道了我的秘密?”
先看一个案例:
最近上幼儿园的西西小姑娘很不开心,老师一问才知道是和妈妈闹别扭了。西西今年5岁了,有天她对妈妈说:“妈妈,我喜欢成成哥哥,长大我要嫁给他,妈妈要给我保密,不能告诉别人哦!”西西妈一本正经的说:“妈妈会保密的”。可是,西西妈却在聊天的时候告诉了成成妈。第二天成成妈见到西西的时候,笑着说:“你为什么要嫁给我们家成成啊!”西西当场就被吓哭了,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和成成说话。更不愿意理妈妈了!
大人认为的小玩笑,对孩子的伤害却是很明显的。西西被妈妈“出卖”后,觉得妈妈是不安全的,对妈妈失去了信任,不愿意再跟妈妈吐露心声,这会阻断妈妈与西西沟通的机会,容易使西西变得沉默寡言。
3. 孩子居然说出“恨不得拿刀杀了父母”的话
中国有句古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犯错,被打后会就会长记性,不再犯错,长大也就知道父母是为了他好,根本顾不上打孩子这个举动对孩子产生的心理危害。
有记者就采访过被打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的回答说:“恨不得拿刀杀了他们。”多么恐怖的言论!
经常挨打的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支持和信任,就会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甚至自暴自弃,干脆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去尝试,完全封闭自己,这对孩子的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有一些父母打过孩子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反过来又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跟孩子保证“再也不打你了”,而下次依旧,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急剧下降,不愿再靠近父母。
4. 父母过得不如意,孩子竟然有报复的快感
很多父母以为,用“你真没用”、“不争气”、“笨”之类的一系列冷言冷语去讥讽、辱骂孩子,能起到“刺激”孩子奋发向上的作用,却没想过孩子没有能力判断父母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动机,只会认真地把父母的话当真。
这直接摧毁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孩子之后再遇到问题时,便不愿和父母沟通、求助,从感情上一点点远离父母,长大后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
我爸妈不打我,但是骂的很厉害,加上都是怨妇人格,家庭不如意,父亲又患癌症去世,我的心理简直畸形。现在,无论是和活着的母亲,还是死去的父亲,都有很远的心理距离。自己只是还有做女儿的义务,但是情意什么的,很少了。而且现在,想到父亲死了,母亲过的不如意,我竟然会有报复的快感,想想都可怕。不过,他们过得不好,也证明恶人有恶报吧。我自己幸福就够了,他们,活该。
——知乎用户
5. 父亲不兑现承诺,孩子心理缺失一辈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
新新小时候,父亲曾经承诺要给他买一辆山地自行车。那个时候山地自行车对于男孩子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新新连做梦都骑着山地自行车。为了父亲的一句承诺,新新满怀信心地努力完成了父亲的要求。可是,父亲没有兑现承诺,新新一直没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山地车,父亲也从来没解释过原因。一直到成年后,新新想起这件事,都觉得倍受打击,经常在面对困难时畏手畏脚。
临床心理学家安妮麦克马克说:“父母如果答应了孩子某件事,就应该尽全力实现。否则的话,应当给予解释。”
而很多父母答应孩子的事没做到,而孩子质问家长的时候,总是以大人的威严回应孩子:我是你老子,我说怎样就是怎样!根本不给孩子任何理由解释。即使孩子成年后终于有勇气问起来,父母也常会以“忘记了”为理由一句带过。
父母忘记了兑现承诺,并且从不解释,把承诺当做许给孩子的“空头支票”,从而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让承诺变成泡影,让孩子在一次次的期盼中失去希望,最后变成绝望。
6. “爸妈都不能相信,我还能相信谁?”
在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跟着父母在草地上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他哭了起来。他的妈妈赶紧走上前来,拉起孩子,严厉地对孩子说:“你这个孩子就是不听话!叫你不要跑这么快!你就是不让我省心!坐下来!别再乱跑了!”
这个妈妈没有意识到,她的孩子在受伤的时候,本来是期望着妈妈能够安慰她,给他揉揉受伤的腿,但是却发现,妈妈一点也没有帮助他。他因此学到了跟他妈妈这样的人在一起,一点也不好玩:我有了麻烦,受了伤,我不能找人帮助。如果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无法相信,那么,当他日后走向社会的时候,他还能相信谁呢?他只能完全靠他自己。
在这种情形下,孩子不可能发展他对世界、对他人信赖的感觉,因为他不会相信他的需求会得到回应。所以孩子无法发展他的基本信任感。
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说过:信任能够增强自我的力量,会让孩子敢于走向外界进行探索,并且富有理想。反之,则不存奢望,呈现退缩状态,随时害怕、忧虑自己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
那些对他人和外界缺乏基本信任的孩子,会出现见到陌生人就哭泣、害怕与妈妈分开、过分黏人、胆小、害羞等过度反应的现象。唯有建立了好的信任感,孩子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外界同样是可以信赖、能够积极主动去尝试的。
只有孩子对自己的力量有信心,对外界有信心,他对探索和实践才能有决心、有魄力,才能真正向前、向上成长。
去除脸上的痘疤找哪家医院好?衷心推荐广州健肤医院 杨振(化名),今年31岁,广州人,目前是一名游戏设计师。游戏设计师的工
窃听风云2粤语剧情 窃听风云2粤语版在线播放免费 憨豆先生的大灾难电影剧情 憨豆先生的大灾难剧情解析 英法领导人“口头升级”冲突,克宫警告:这趋势非常危险 美剧黑名单剧情 美剧黑名单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