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你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吗?

来源: 最后更新:24-04-30 12:00:26

导读: 前几天,有妈妈在群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一根鞋带》的故事,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一位母亲为她已长大

前几天,有妈妈在群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一根鞋带》的故事,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一位母亲为她已长大的儿子操碎了心,也伤透了心,最后她不得不求教教育专家。专家问她:“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带鞋带的鞋子?” 这位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 这位母亲仍然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 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现在孩子长大了,不但没有上进心,并且一遇到困难就来找你,是吗?”

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凑近专家说:“您怎么知道的?” 专家说:“ 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母亲又问:“以后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她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跟孩子一样重新开始。但这时孩子大了,不会听你的 这个故事,让我同时想到了一个儿子面对妈妈的指责,振振有词说出的一句话:你不能养我一辈子,为何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妈妈含辛茹苦将儿子养大,孩子却说出了这样的话,着实让人痛心。其实,类似孩子长大不作为的例子我们听到了无数。但仔细想想,的确,到底是谁“成就”了今天的他?妈妈几乎代替儿子做了儿子成长过程中所需做的所有事情,他自己又通过什么在成长呢?他们成长的权利是否被剥夺了呢?

不禁想到自己将近4岁的女儿,虽然我个人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情,但禁不住家里有老人总在“帮忙”。 早晨穿衣,“让她自己穿” 一个声音马上说:她哪会穿呀。“让她自己吃就行” 又有个声音在说:她自己能吃多少,吃不饱,喂喂吧。每当孩子要刷碗弄的厨房到处是水时,就会出现一个声音:你现在就能刷碗还好了,净捣乱了... 为此,我没少跟老人沟通。 3岁左右的孩子其实很喜欢开始自己独立做事情,这段时间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何从小开始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呢?

确定适当范围,支持宝宝“自己来”

凡是宝宝能自己做的事,必须支持他自己做,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例如1岁的宝宝吃饭时要自己来,便可满足其要求,不要怕他把饭洒到桌上;2岁左右的宝宝要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爬楼梯、穿脱鞋子等等,均应支持,允许他自己做。这样既可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可增强宝宝自理的能力。

让宝宝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很多时候由于宝宝的粗心丢掉了玩具,或者动作不协调摔跤,如果家长们将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或者有些常见拍打地面,低声下气地向宝宝“道歉”,很容易在父母与子女间形成既依赖又对立的关系。其结果是宝宝从心里不尊重父母,认为一切都是父母或者外物的错,却不会将失误归因到自己身上,长大以后会事事依赖父母、事事反抗父母、事事找借口。

让宝宝学会忍受适度的疼痛

宝宝在路上不小心跌倒后,有的家长会紧张的扶起孩子,然后心疼地问:“是不是很痛?”这样做,宝宝即便没有事也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甚至夸大事实吸引家长的注意。对于父母,心理往往也很矛盾,一方面想严格管教宝宝,另一方面又希望宝宝撒娇或依赖自己。家长应该用“不痛吧”的问法来诱导宝宝,如果宝宝回答:“不痛”,父母应立即表扬宝宝“真勇敢!”如此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父母应承认宝宝的独立人格

平时多和宝宝平等交谈,让宝宝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多听宝宝的意见;放手让宝宝去做他喜欢的、且不违反原则的事,使他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让宝宝逐渐意识到,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能力的人,不必事事依赖父母。

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宝宝有很深的启迪作用。因此,家长们要以身作则,没钱时不要伸手找自己的父母要;吵架了也不要赌气回家“搬救兵”;不论说话做事,都要记住,宝宝就在身边,自己哪怕一件很小的事,也会影响到宝宝。如果父母遇到困难都自己设法解决,宝宝会耳濡目染地受到良好的熏陶。

写在最后 人生漫长路,要靠他们自己走!请还给他们自我成长的权利!

标签: 宝宝  父母  孩子  自己的  专家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yzx/458719.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