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如果你也给孩子看巧虎,一定要注意这些!

来源: 最后更新:24-03-30 12:00:18

导读:孩子需要接纳自己,才会走上成长之路 心心一直是“巧虎”的忠实小粉丝,巧虎的碟片、玩具、书,总是反复地
孩子需要接纳自己,才会走上成长之路

心心一直是“巧虎”的忠实小粉丝,巧虎的碟片、玩具、书,总是反复地玩看。巧虎的玩具具有创造性,视频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教会了心心很多,甚至在一些养成好习惯,比如刷牙,自己入睡等的关键节点,巧虎都能恰到好处地助我一臂之力。

但渐渐地,我觉察到一点不太对劲。

看了《生病了,勇敢看医生》那期后,心心对“打针吃药”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因为很久没打疫苗也没吃过药,她早已忘记之前的感受。每每经过社区接种点,心心都会跟我说:“妈妈,这是打针的地方,我也想打针!”,看见家里的药箱放在高高的柜子上,心心也会觊觎:“妈妈,我想吃药!”

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这孩子是被巧虎“洗脑”了吗?

回家后,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巧虎,这段关于“打针吃药”的对话是这样的:

护士阿姨:“巧虎这次生病需要打针。”

爸爸说:“巧虎要勇敢呵!”

巧虎说:“我会勇敢,不怕不怕。”

“巧虎很勇敢,打针都没有哭,我们去领药吧!”爸爸说。

回到家,“巧虎,吃药喽!”

“好,我会勇敢吃药,打败病菌!”巧虎说。

“巧虎真棒!”爸爸说。

的确,读下来并没有丝毫痛苦的感觉,巧虎总是顺从地按照大人的意思来,并一遍遍地强调“勇敢”。我又翻看了很多期巧虎,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不小心用玩具碰到小朋友的头的时候,巧虎能主动道歉;剥开橘子,巧虎会大方分享;巧虎还会乖乖配合刷牙,自己穿衣服睡觉。总之,巧虎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存在,我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这不是很好吗?孩子需要榜样啊!有什么问题呢?

榜样的力量固然重要,只是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如巧虎一般乖巧,礼貌,听话。甚至孩子做不到的时候,还会搬出巧虎:“你看巧虎是怎么做的?巧虎是怎么告诉你的?”,希望以此来规范孩子,或者说得更深点,是控制住孩子。

我们以为不告诉孩子现实可能会存在的些许痛苦,可能会遇到的一些不如意,孩子就感受不到。我们以为只灌输给孩子那唯一一种关于做事情的“正确”方法,孩子便不会另辟新径。

可孩子是有自己的思想、情绪及判断力的。当他发现自己不能与巧虎一致,很多事情也不像巧虎形容的那么简单,他就会错乱、沮丧、怀疑自己。这就好比,我们看多了“毒鸡汤”,不再鸡血沸腾,最终愤怒弃之,接纳自己。

是的,孩子也需要接纳自己,才会走上成长之路。

如何接纳?那就需要肯定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不配合”,听见自己内心的想法。当然,这些仅靠孩子是难以完成的,更需要我们家长抛弃“快餐式育儿”的侥幸心理,更耐心地陪伴孩子。

还是以打针为例吧。为了实现心心迫切的“小心愿”,我回家翻了翻疫苗本,果然,近期有疫苗需要打。抱着心心去社区接种点的路上,我一遍遍地“提前告知”:“打针是会有些疼的,就像你摔了一跤一样,但可以接受的是不是?”心心只是听着,像在思考一般,并不吭声。

接种疫苗时,由于“鸡汤”还发挥着余热,她极其淡定。直到打完针管抽出时,她才发现并不像书中所说那么轻松,她愣愣地看着我,仿佛想求证什么,几秒之后,“哇——”地哭出来。

我抱着她,一边用酒精棉球按压住她的针眼,一边理解道:“心心,打针有些疼对不对?妈妈知道,过一会儿就会好了哦。”

充分释放之后,她感觉好多了,主动转移了注意力,和我玩起来。

是的,我没有在她哭的时候,生硬地搬出巧虎:“你看,巧虎都没哭,你为什么没有他那么勇敢”,因为我知道“理解”与“接纳”是对孩子不良情绪最好的治愈。

除了在生活中如此践行,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绘本帮助孩子“向内看”,接纳自己。

市面上有很多的情绪绘本,我家就有一本《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生气》。我常与心心共读,上面讲的是一个叫菲菲的女孩,在约定的时间到了之后,本应把玩具让给姐姐玩,但是她并不愿意。于是,姐姐过来抢走玩具,争抢的过程中,她还跌倒在了卡车上,这下她气急了。她感觉自己就像一座就要喷发的火山,她踢打尖叫,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砸掉,最终她跑出家门,走进森林,爬上大树,看到辽阔的大海。她渐渐不再哭泣,而是被这个广阔的世界所安慰。最后她自己回到家,又和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

绘本中不仅没有去评判菲菲不愿意按约定让给姐姐玩具的行为,还详细地描述了菲菲情绪爆发及自我治愈的过程。

这才是真实的孩子啊。他们丰富立体,他们不完美但却一直在成长。

我想这也是近些年,我们越来越抛弃那些说教严重的故事,而为孩子选择更加真实的绘本的原因。因为我们更加接纳人性,更加重视孩子的创造力与自主意识,更加意识到单一的大众的讲究服从价值观对孩子的压抑。

当然,孩子的成长需要“巧虎”这样的榜样,帮助孩子培养规则意识,建立好习惯,但同时孩子那“不符合期待的行为”也需要得到理解。当我们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孩子才能吸收到最多的养分,培养出高情商,成长得有主见。

标签: 孩子  心心  勇敢  自己的  玩具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yzx/448793.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