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我的儿女从来不跟懒人拍拖”美国理财专家剖析为什么要从小教孩子正确认识劳动

来源: 最后更新:24-03-06 12:00:20

导读: 说起找对象,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以后能有火眼金睛,就算找到的对象不是高富帅白富美,也不要懒懒散散,不

说起找对象,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以后能有火眼金睛,就算找到的对象不是高富帅白富美,也不要懒懒散散,不愿意为家庭付出。

刚好今天看到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第一名的儿童财商教育书《Smart Money Smart Kids》,这书是美国著名的理财专家&畅销书作者Dave Ramsey和他的女儿Rachel Cruze一起写的,里面有一段提到,Dave的儿女从来都不愿意跟不努力工作的人拍拖。

Dave认为,这归功于他和妻子从小教育孩子工作的价值,并以身作则努力工作,这是财商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钱来自劳动,通过认识工作和工作的责任,孩子才能懂得这份薪水背后的价值。

我从里面摘取两部分,一部分是Dave论述为什么要让孩子认识工作(劳动),另一部分是他的女儿Rachel阐述爸爸这样的教育对她的影响。

从劳动中建立自尊和良好的性格

人类文明驱使儿童安全和福利制度取得巨大的进步和完善,但或者是这进步得太快,使现在的家长只关注孩子想要什么,却不能洞察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纵观孩子的一生,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需要教孩子怎样去工作。

教孩子怎样去工作不是虐儿,也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而是让他们现在从好好完成一样工作的过程中建立自尊和自豪感,并使他们长大后有良好的性格和技能,有助日后的成功。

教孩子工作就像教他们刷牙和洗澡一样,这是生活的一个必要技能。一个成年人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活力十足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那TA就跟一个蓬头垢面的成年人无异。

如果你的孩子高中毕业了还只会打游戏、发牢骚、理所当然地伸手要钱、吃垃圾食品......那你已经把TA放在一个失败者的位置上。

孩子对劳动的认识会影响择偶倾向

教孩子工作的另一个奇妙的好处是,TA会倾向于不接受懒得去工作的人。为什么这是好事呢?因为你都想女儿(儿子)嫁给(娶)对的人( Mr. Right),而不是懒的人(Mr. Lazy)。

像我很早就发现我的儿女他们不喜欢跟不会去工作的人拍拖。这是好事,因为等你以后有了孙子,你都希望他们的父母有能力养活他们。

让孩子劳动是对TA的一种祝福

整理自己的房间是我们家的一项基本家务,但我讨厌它,因为我不是那种很会整理的人,这种性格在小时候更是糟糕。

记得以前,爸妈每个星期都叫我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但只要可以,我都尽量拖延,直到我听到他们上楼来检查房间的脚步声......爸妈没有要求我把房间整理得像军营一样,但他们希望房间看起来整洁漂亮。

即使我不是特别喜欢这个过程,但花几分钟整理后看到的结果,发现一切都很值得。我能立马看到我辛勤劳动带来的成果,感觉非常好。

劳动对你的孩子来讲可能是挑战,特别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享受,但劳动是对孩子的一种祝福。当然,我说的是跟年龄相符的工作。

箴言22章6节说:“教养孩童走当走的道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当你的孩子从小学习努力工作,这会成为TA一生的习惯。

钱来自于劳动

现在我爸爸是那种不愁怎么去赚钱的人,当然,在爸妈破产的那小段日子,我们有些困难,但给家里带来可观的收入一向都不是问题。

他们从来不会烦恼去哪里赚钱,因为他们很清楚——钱来自劳动,这也是我爸几乎每天都跟我说的话。

即使我爸妈破产了,但也不是因为我爸爸不够努力工作。无论是成功还是破产,我爸都像发了疯一样努力工作。破产前,他努力储备自己的财富;破产后,他努力让我们有饭吃。尽管动机是变了,但职业道德没变。我爸是我见过最努力工作的人。

我爸以前跟我讲过他帮忙父母的生意的故事。我的爷爷奶奶以前在家开地产公司,每次电话响,都意味着可能有一位客户找上门。所以那时只有8岁的老爸,就要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全职客服接听电话。

而我妈是在农场长大的,也习惯了辛勤工作,所以就算她一整天都在外面忙,也可以准时到家举办一个很棒的派对。

编后语

在我们之前发布过的儿童财商教育路线图中提到,3~5岁的孩子就应该认识到钱是通过工作赚来的,除了像Dave那样以身作则辛勤工作、让孩子做家务、跟孩子讲多点自己努力工作的故事,大家还可以用以下方法:

1)向孩子描述你的工作;

2)和孩子在居所附近散步或到市中心走走,给孩子指出正在工作着的人,例如公交车司机或警察;

3)向孩子解释,有的人自己做生意,例如开服装店或餐馆,这类人被称作企业家;

4)鼓励孩子思考一下怎样通过摆摊卖柠檬水或曲奇饼赚钱。

标签: 的人  工作  孩子  自己的  这是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yzx/440176.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