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022-06-07 00:01:26
我们都知道,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过程,应该是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过程,其实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
金钱上的陪伴,是假陪伴
我们印象中,留守儿童问题频繁发生在农村,其实城市里同样存在着大量“假性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的父母明明就在家里,但是像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房客”。要么父母和孩子各玩各的,要么大人早出晚归,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带着,家长与孩子很少交流和沟通。
小嘉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这天,他放学后没有回家。
妈妈在家等了两个小时还没有见到小嘉的踪影,急得她只能跑去派出所报警。
“我就这么个儿子,是我的全部依靠,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叫我怎么办啊!”
其实,小嘉就在隔壁邻居家,蹲在不容易被发现的楼顶一边玩游戏一边“观察”:
“以前妈妈很疼我的,现在经常不理我。是不是不爱我了?我假装失踪,试探下妈妈。”
直到天黑,妈妈撕心裂肺的呼喊声才让他回过神,发觉事情闹大了。
找回小嘉后,妈妈才醒悟。
“自己想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而拼命工作,却冷落了孩子。也因此,让孩子产生了’妈妈不爱我’的负面情绪。”
小嘉妈妈答应小嘉,以后会尽量多抽时间陪他玩,不会再忽略小嘉的感受。
生活中的“小嘉”真的不在少数,他们的爸妈,早已成为家里的“隐形人”。不了解孩子的真实需要,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并且认为他们的责任,就是满足孩子的物质条件。
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日记中,一位九岁女孩就对爸爸进行了这样的“控诉”:
爸爸是一个工作狂。不是加班就是值班,不是值班就是开会,不是开会就是出差。
爸爸的工作很辛苦。经常三天二头,没日没夜地在单位加班到深夜。
爸爸很少有时间陪我...我哭着喊着对爸爸说:“要见你一面都这么难吗?”
唉!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当然,家长们的心酸,我也理解,爸爸妈妈不是不想陪孩子,而是真的分身乏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穷爸爸、富爸爸》里就有这么一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我们总在说忙忙忙,忙到何时会是尽头?一旦孩子的教育有缺失,我们根本无法弥补。你所谓的成功,最终不过是一场泡沫。
有很多例子表明,只要冷落了孩子,孩子的成长变化会很明显。有些坏毛病一旦养成,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
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为什么孩子还小的时候,很乖很听话,长大了一些,就开始逆反、疏远父母?
答案就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天生敏感的他们从小就渴望父母给予更多的爱,渴望更多的关注。
一旦没能被满足,他们就会想办法去索取。有的采取更加乖巧懂事的办法,有的则是调皮捣蛋搞破坏,试图引起爸妈注意来实现。
遇到了不懂陪伴孩子的意义,只会以暴制暴解决问题的爸妈时,孩子的失望情绪会越来越多,最终破罐破摔。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
你说你在乎孩子,但衡量你是否在乎孩子的标准,并不是给了孩子多少金钱,而是花了多少时间,花了多少精力去陪伴。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花精力用心陪你的孩子,而不是只花时间
很多人以为,陪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其实,不注重用心的陪伴。
“怎样才能让妈妈不玩手机?”
“如果我是爸爸妈妈的手机就好了”
这是7岁女孩苗苗用ipad搜索的问题,爸妈对手机的情有独钟,让她小小年纪就有了烦恼。
但苗苗妈妈却不认为自己没有陪孩子。
每天苗苗妈都有跟苗苗一起玩玩具,带她逛商场,一起看电视,算一算每天陪孩子的时间都超过3小时了,怎么苗苗还是不满意呢?
其实问题根源就在于,苗苗妈的眼睛,始终盯的是自己的手机屏幕。
例如在商场,苗苗妈拉着苗苗的手逛街,一旦手机响,就放开了孩子的手,去拿手机。
苗苗说,“妈妈,今天我在幼儿园……妈妈,你没听我说话!”
苗苗妈看着手机信息说:
“妈妈可以一边看一边听你说。”
在游乐园,苗苗自己在里面玩,苗苗妈在外面刷手机。
“妈妈你看我……”
“嗯,嗯,小心点”
苗苗妈眼睛都没抬就回答了。
在家里,苗苗想要妈妈讲故事,苗苗妈刷着手机,说:
“苗苗看电视好不好,看你最喜欢的小猪佩奇......”
自从有了孩子,很多家长都会说:“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孩子”“我每天陪孩子 24 小时”……
可是同样是这些家长,他也会说“孩子总缠着我,总是说:‘爸爸妈妈陪我玩儿’,我要怎么陪才算够呢?”
当你看着手机跟孩子对话的时候;
当你看着手机带孩子去动物园、游乐场的时候;
当你看着手机让孩子看电视的时候;
你可想过,这样的“陪伴”还是陪伴吗?
是孩子想要的陪伴吗?
答案当然是NO!孩子眼中的陪伴,不仅仅是在孩子的身边,更多的是跟他沟通,跟他一起玩耍,跟他一起学习,跟他一起承担责任。
但我们的注意力都在手机上,对于陪伴孩子这个事情,要么敷衍了事,要么假手他人。
我们也很懒,觉得孩子的世界过于幼稚,不屑于去玩,不想花心思去研究,只有心不在焉地应付。
孩子是很敏感的,大人对他是否有诚意,一目了然。
仅仅是跟孩子处于同一个空间,虽然耗掉了大部分时间,却和孩子零互动。看着很热闹,其实孩子一点也没有感受到家长的关心与爱护。
这样的父母,即便在孩子身边,心思却也没放在孩子身上,花再多的时间陪伴,也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帮助。
爸妈成为孩子的监工
孩子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方式的交流与陪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与陪伴,父母都不能缺位,否则,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在青春期,孩子独立意识增强,有追求权力和渴求关注的需要。父母要读懂孩子、了解孩子需求,这才能让亲子沟通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运转。
但在我看来,这个时期的大部分家长,已然变成了孩子学业的“监工”。
我们的后台经常收到这些留言:
孩子写作业不主动,催都催不动。
东张西望,作业不专心,磨磨蹭蹭耗时间,怎么催都没用。
不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就停下来不动了。
孩子凑合应付,作业完成万事大吉,家长每天查改的过程特别痛苦......
家长们面对这些问题,总是束手无策干着急。
有一位家长,他家每天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就像是在打仗,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时:嘴巴不闲,手不闲,各种暴躁抓狂。
孩子每写一字,每做一题,家长就开始叽里呱啦,叨个没完:
“这一撇咋就这么难看?”
“用橡皮别那么大劲”
“头抬起来……”
孩子题做错了,张口就是:
“脑子去哪了,都不想的?”
“刚才怎么跟你讲的,是不是傻?”
“又错,你怎么不想好再写”
看到孩子写字不端正,火气噌噌往上冒,抢过作业本,不管三七二十一擦掉,接着怒吼:“马上给我重写!”
孩子稍稍停顿,就开始凶:“现在几点啦,你想拖到什么时候……!?”
相信很多家长朋友们都在经历这一时期:“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到写作业,鸡飞狗跳,乌嗷喊叫……”
我建议大家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写作业了呢?
孩子本身年纪小,专注力就会弱一些,家长一直坐旁边盯着,催着,不断打扰,无形给孩子添了不少“堵”,给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
家长再间歇性即兴咆哮,孩子整个写作业过程是非常不愉快且处于压迫和恐惧感中,就更难集中注意力,作出正确的判断了。
所以说,父母这种监工式的陪写作业,只会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习成绩也会下降;我们自己还累着,弄不好,心情一差体力不支,还弄到医院装支架去了。
那么,该怎么陪呢?
我们要明确原则:陪写作业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自我检查、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辅助孩子学习。
建议采用四个方法:
1、 孩子做作业时,尽量不要去干扰或打断他;
我们一边做自己的事情,一边静静的看着。
2、 教会孩子使用二八法则;
把80%的时间投入在20%的重点跟难点,20%的时间去掌握剩下的80%,提高学习效率。
3、陪伴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父母在陪孩子写作业,但是不打扰孩子的状态下,不如专心读自己的书,父母认真读书的状态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示范。
4、教给孩子方法,引导孩子动脑,独立做题,不要直接给答案。
孩子的成长,父母都不能缺席
爸爸问5岁的女儿,爸爸不能陪你,是为了挣钱让你去最好的学校,你生气吗?
女儿说,不生气啊。等我长大挣了钱,也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
如果父母早期缺乏对孩子的陪伴,等孩子懂事后,会拒绝父母的教育。
情感依赖和亲密沟通的缺乏导致在孩子心里,父母失去了管教他们的资格。
父母不能缺席孩子所有的成长阶段。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共同进步。多和孩子交流,你才会发现孩子其实也能教会你很多东西。
毕竟大部分家长,都是第一次当孩子的爸爸妈妈。
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父母的高质量有效陪伴,就是直面孩子问题,勇敢面对自己内心。
也只有父母全身心投入,整个人生都参与到教育中去,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爱,才能够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
父母一直以来的用心陪伴,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们才懂得爱家人,尊师长,爱同学,爱社会,懂得珍惜。
亲爱的家长,今天回到家里时,请你放下那些重要不紧急的工作、应酬、娱乐,给你和孩子一段独处的时间。听一听孩子眼中的自己,或许会让你泪流满面。
妈妈学会这一点,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又一个孩子被勒死了!这种衣服一年害死不少孩子,90%的父母都忽略了,千万别再给孩子穿了!
孩子为什么不懂得心疼你?答案令人深思,建议所有爸爸妈妈都看看
两小孩喝这个,一死一痴呆!谁敢给我孩子喝,当场翻脸!
“32班”学员服装整齐划一 压轴上阵接受考核(图)娱乐明星 本周五晚21:10分,《中国好声音》将迎来最后一场的导师考核&md
鹳吻痕是母亲什么原因 鹳吻痕真的与母亲有关吗 儿童贫血痣是怎么引起的 不要混淆了贫血痣和白癜风 崔玉涛谈喉炎 今天就给大家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如何治疗小儿鼻窦炎 身边跟着“鼻涕虫”谁也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