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做菜时经常用的紫苏叶最早源自哪里 紫苏叶起源于我国吗

来源: 最后更新:22-07-29 10:14:02

导读:中国。紫苏古代则称荏,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李时珍《本草纲目》: “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

导语:紫苏叶有很好的去腥和提味的作用,很多人在做味道比较刺激的食物的时候,都会加入一些紫苏叶。那么,你对紫苏叶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做菜时经常用的紫苏叶最早源自哪里吗?相信不少人都认为起源于我国,但事实上紫苏叶起源于我国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做菜时经常用的紫苏叶最早源自哪里

做菜时经常用的紫苏叶最早源自哪里 紫苏叶起源于我国吗

紫苏

中国。紫苏古代则称荏,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李时珍《本草纲目》: “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紫苏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苏子雀甚嗜之,必须近人家种矣。

紫苏变异极大,我国古书上称叶全绿的为白苏,称叶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为紫苏,但据近代分类学者E. D. Merrill的意见,认为二者同属一种植物,其变异不过因栽培而起。又白苏与紫苏除叶的颜色不同外,其他可作为区别之点的,即白苏的花通常白色,紫苏花常为粉红至紫红色,白苏被毛通常稍密(有时也有例外),果萼稍大,香气亦稍逊于紫苏,但差别微细,故将二者合并。

分布于中国、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中国各地广泛栽培。紫苏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较好的砂质壤土、壤土、黏土上均能良好生长,适宜土壤pH值6.0-6.5。较耐高温,生长适宜温度为25℃。

紫苏根系发达,主根深入土壤30厘米,但大部分根系分布在2-18厘米的土层内,根系宽40-50厘米。分枝与主茎花序的开花期基本一致,在同一花序内,通常上端1/3部位的花先开,2-3天后全序开花,从现蕾至开花需20天左右,从开放至凋谢约12天。 

紫苏功效:

做菜时经常用的紫苏叶最早源自哪里 紫苏叶起源于我国吗

紫苏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理气安胎等功效。

1、解表散寒:紫苏辛散性温,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又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行气和胃:紫苏味辛能行,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可用于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逆。偏寒者,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止呕药同用;偏热者,常与黄连、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

3、理气安胎:紫苏辛则能行,兼有理气安胎的功效,常配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配伍,用于妊娠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症。

紫苏怎么吃?

做菜时经常用的紫苏叶最早源自哪里 紫苏叶起源于我国吗

紫苏炒菜

紫苏属于药食同源的物质,中医认为其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理气宽中、解鱼蟹毒的功效。可以在中药汤剂中使用之外,也可以在生活中使用,如煎汤、沏茶、泡水或做配料等。

1、煎汤、沏茶、泡水:紫苏和菊花、枸杞等很多中药相似,既可以入汤剂,也可以用单味药煎汤或沏茶、泡水,同样能起到治疗作用。可取少量紫苏放入杯中,用开水沏泡数分钟即可饮用。注意尽量不用金属器皿煎煮紫苏,金属离子容易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并且不能煎煮过久,紫苏含有挥发油成分,久煎会引起挥发而降低药效;

2、做配料:如炒海鲜、鱼蟹等,由于紫苏是去腥、解鱼蟹毒的药源性食材,和生姜一起搭配去腥解毒效果较好。

此外,紫苏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脾胃气滞及鱼蟹之毒,在专业中医医生辨证论治后,可与其他的中药材配伍后煎服,并且紫苏的药效较弱,适合调理身体时服用。但应避免过量食用,以免造成脾胃不适,出现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

相关推荐

飞鸟厌其烦和人比黄花瘦哪句是暑天真实写照 飞鸟厌其烦描写的是暑天吗

虾线实际上是虾的什么 虾线是虾的哪个部位

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指的是什么 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年纪大了牙齿会自然掉光吗 年纪大了牙齿是不是会掉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指的是什么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河字含义

酸奶冷藏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一层黄水可能是什么原因 酸奶冷藏后表面出现一层黄水是变质了吗

为什么钟表的指针是从左向右顺时针转 钟表从左向右顺时针转的原因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80859.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