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早立秋和晚立秋怎么分 早立秋与晚立秋如何界定

来源: 最后更新:22-07-27 11:08:00

导读:第一种区分方法是看立秋是在农历七月份之前,还是在农历七月份之后。如果还没有到农历七月份就已经立秋了,

  导语:一个节气有属于这个节气的不同特点,比如立秋虽在三伏,但是夜晚温度会明显比从前要低。而且立秋有分早、晚立秋,那么,大家清楚早立秋和晚立秋怎么分?早立秋与晚立秋如何界定?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立秋和晚立秋怎么分

早立秋和晚立秋怎么分 早立秋与晚立秋如何界定

立秋

  第一种区分方法是看立秋是在农历七月份之前,还是在农历七月份之后。因为古人对重要事件和农事的安排都是看农历的,如果还没有到农历七月份就已经立秋了,那它就是“早立秋”,而如果是到了农历七月份以后才立秋,这样就是“晚立秋”。

  因此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份立秋,那么立秋以后很快就会凉快了,也就是说立秋后不久就会“出伏”,而出伏了以后气温很快就会降下来。

  但是如果是在农历七月份立秋,那么立秋以后依然还是很闷热,这样闷热的天气就被称之为“秋老虎”,它的炎热程度足足会把老牛都给热死,当然了这个是夸张的说法,就是为了凸显出立秋以后依然很闷热的天气。

  而且关于立秋是在农历七月份还是六月份,也和秋熟作物的收成有关系,比如在很多地方就流传着“六月立秋,早收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意思是说六月份立秋,那么早熟作物会丰收,而晚熟的作物就会收成受到影响。

  但是如果七月立秋,则是早晚熟的作物都会迎来丰收。在有些地方甚至还说是“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可见农民都是不太喜欢六月份立秋的。因为立秋来得早,就意味着这一年秋季气温降温也要早一些,这样秋熟作物成熟的时间不够,产量也就会受到影响。

早立秋和晚立秋怎么分 早立秋与晚立秋如何界定

  立秋时节

  第二种区分方法,那就是看立秋具体是在一天中的时间点,如果它是中午12点以后到凌晨24点前这个时间段,就是“晚立秋”。而如果是在凌晨以后到中午12点钟之前,就是“早立秋”。

  而今年的立秋是在农历七月初十这天的晚上20点28分57秒,因此根据这种说法来看,应该就是“晚立秋”无疑了,意味着立秋以后天气依然还会很闷热。

  其实吧,这两种说法,有些人认为前面一种更为靠谱,而通过立秋在一天的早上,或者是晚上来确定立秋后的冷热,这个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每年还没有到立秋,很多人就开始关注立秋节气的时间点了,尤其是很注重它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之所以对每年立秋节气时间点如此的关注,是因为这个和粮食的收成和立秋以后的冷热有很大的关系。

早立秋和晚立秋怎么分 早立秋与晚立秋如何界定

  立秋图片

  立秋养生小常识

  1、需防“空调病”

  立秋后,家中的空调照旧,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茶。身体虚弱者,可随身备一件外套“避寒”。

  2、衣物需防霉变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一般来说,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也会增加,这就很容易产生霉变。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3、预防感冒

  立秋过后,再加上时而来袭的台风影响,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昼夜温差逐渐变大。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会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

相关推荐

立秋节气吃什么传统美食 立秋时节要吃哪些传统食物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意思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含义

2022年是公立秋还是母立秋 2022年属于公立秋还是母立秋

晚秋热死牛是啥意思 晚立秋热死牛有科学依据吗

晚上立秋凉快还是早上立秋凉快 下午立秋凉还是上午立秋凉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79267.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