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儿童兴趣特长班 究竟该报不该报?

来源: 最后更新:22-04-30 10:03:36

导读:中国式家庭都有一种攀比心理,凡事都喜欢去和人家比。比金钱、比老公、比家境已不是什么新事。除此之外,有

中国式家庭都有一种攀比心理,凡事都喜欢去和人家比。比金钱、比老公、比家境已不是什么新事。

除此之外,有孩子的家庭还喜欢比孩子。如今这些年轻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更希望孩子能够多才多艺。很多家长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能歌善舞、样样都能的时候,巴不得去把所有兴趣班都给孩子报了。

有兴趣、有特长固然是好,只是孩子最快乐的童年,就因为这些特长班给“糟蹋”了,究竟是值还是不值呢?如果我们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个儿童兴趣特长班,究竟该报不该报?

近几年来,儿童“特长热”方兴未艾,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参加特长班越多越好,时间越早越好。孩子们在一岁以内开始认字,三岁以内开始学外语,三到六岁的孩子八成以上都参加特长班、兴趣班。每到晚上和双休日,不时可见满怀期望的父母带着孩子在各种学习班之间奔走。家长热情不减,孩子却苦不堪言。

从星期一至星期五,5岁的佳佳白天在幼儿园学习,吃过晚饭顾不上休息便又被妈妈带着出去参加特长班。妈妈同时为她报了小提琴、舞蹈、绘画三个班,每个班一周一至两次,天天晚上都排得满满的。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还有钢琴和英语、数学班等着。一周下来中,只有星期天下午真正属于她自己。

实际上,许多家长在孩子身上赋予了太多的功利色彩,并不关心孩子的兴趣所在,单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无情地抹杀了孩子的主动性。年轻的父母们碰在一起,就会比较谁的孩子学会的东西多,不管如何硬要把孩子推向众人面前进行表演。在家长眼里,过级考取各类证书是学习效果最有力的证明。这种缺乏兴趣的被动学习,对孩子来说只能是事倍功半。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技学院教师张维娜认为,特长教育应该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信,让其更积极地享受生活。这种培养必须有个前提,即学有余力,兴趣为先,尤其不要和考级考证挂钩。

父母在为孩子报课外特长班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孩子的爱好及智力底数,并由此做出选择。儿童正处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学习班安排不可太多。否则,不仅会分散孩子的精力,还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特色少年宫或学前班应以注重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基本标准。有些少年宫或学前班以智力开发、教算术、教作文为特色,实际上是将小学的学习任务下放到少宫或学前班,虽能产生短期效益,从长远看则会导致孩子入学后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等后遗症,家长选择时更要慎之又慎。

许多家长盲目跟风,让孩子学艺术特长。不少孩子在特长学习中往往坚持不下来,半途而废,甚至把这种半途而废的思想带到学习和做事上。专家提醒家长,学艺术特长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对孩子包办代替。

避开学艺易陷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天赋第一

当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开始学琴的时候,父母们总会不自觉地用艺术家的印象来对照自己的孩子,其实这里真有不少错误的观念。

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音乐才能方面的条件,对孩子的制约不在于能不能学艺,而在于能学到什么程度。如果仅仅把学琴当做业余爱好,那么大多数人都有学艺的条件。

所以,让孩子学习特长别抱有功利性的目的,更不能盲目地跟风、赶潮流,而是要通过学习特长来丰富孩子的生活、陶冶情操。另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有孩子至少都能够学习一种乐器,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

误区二,盲目攀比

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艺术的初衷,是想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可学着学着就和别人攀比起来,比进度、比级别,越比心态越不正常。如果家长并不让孩子走专业道路,就要在自己心里把进度、成绩放在次要位置。家长需要考虑的是,怎样使孩子在适度的努力中继续下去,并且让孩子从中获得快乐,培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误区三,甘当监工

人们会发现一个颇为显著的现象,虽说报名学艺的是孩子,但拿着笔记本苦记技术要点和练习曲目,追着老师勤问不已的却是家长。回家后家长还要监视孩子反复练习,眼睛紧紧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可见“帮助”孩子忍着学艺成了不少家长的“重点工程”。

孩子学特长时,家长像监工一样盯着孩子,会大大破坏孩子学艺术的情绪氛围。如果从学艺当初,识谱、音准、动作等要求,就由父母全面“包办”,那么学艺中孩子会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

所以,家长送孩子学艺,也要学会放手,这样孩子快乐,家长轻松。但是如果孩子学特长时感到劳累、不耐烦,产生放弃的念头时,家长可以多说些鼓励的话,多陪伴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度过学艺的“高原期”。

无论什么兴趣爱好都要以兴趣为前提,参加不参加兴趣班还要由家长自己决定,并不是参加兴趣班就剥夺了孩子的愉快童年,只要孩子能愉快的去参加适合他的年龄段的活动,老师比较擅长引导孩子的兴趣就可以了。

选择老师是很重要的,不要只挑哪个老师在围棋上下得好、小提琴拉得好。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温和、负责任、懂得孩子的心理。另外如果有时间家长要多陪陪宝宝,不要让兴趣班把宝宝所有的时间都占满了。

注意,不要让孩子对他的选择负完全责任,因为他只能了解到电子琴好听,不能知道练琴很苦,弹好了很兴奋,家长要多鼓励他,不要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这对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坚持性的培养是有好处的。

3-4岁开始兴趣班的学习是可行的,但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如果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又懂点围棋、舞蹈、小提琴等也可以自己试着教孩子。不过,如果家长是因为怕花钱、或是嫌麻烦而不给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其结果是错过了孩子的感知觉、动作、智力发育的敏感期,则不利于孩子成长。另外,兴趣学习也并非精英教育,孩子学得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6474.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