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孩子被同学打怎么处理 孩子在校被打处理方法拒绝校园暴力

来源: 最后更新:22-06-28 03:09:29

导读:相信大家对于校园暴力一定有所耳闻吧!近两年来,网络上关于校园暴力的报道不绝于耳,很多家长对于孩子遭受

相信大家对于校园暴力一定有所耳闻吧!近两年来,网络上关于校园暴力的报道不绝于耳,很多家长对于孩子遭受的暴力感觉到非常的无奈,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才好!如果鼓励孩子打回去,长此以往会不会造成孩子暴力的性格,但是如果不鼓励孩子打回去,孩子平白无故的遭受了别人的欺负,而且不加以制止,校园暴力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不仅仅让孩子在生理上面受到伤害,在孩子的心理上面也会留下难以磨灭的伤害!

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懦弱的性格!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了,在孩子遭受校园暴力这件事情上面,是绝对马虎不得的,可是很多家长就说了,既然这样,究竟应该怎样处理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呢?打回去不行,不打回去也不行,孩子遭受校园暴力怎么办!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赶紧来看看吧!

孩子在学校被打了该不该立马还手?

答案绝对是NO,孩子都是没有办法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这个时候如果被打的孩子立马还手,有可能就会引发打人者的愤怒,最后就会变成一场世纪战争,结果就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所以孩子在学校被打以后立马还手是一个绝对不理智的行为!但是也不能让孩子一味的承受伤害,这样会让孩子养成懦弱的性格,也会给别人一种他好欺负的错觉,会让别人更喜欢欺负他,在还在的心理上面也会留下难以磨灭的伤害,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应该反抗!那究竟怎忙办呢?

首先,去学校前我们都会教育孩子,不要去打架,不要去惹事生非,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被别人欺负的时候,孩子打回去,不是因为他爱打架,而是迫不得已。

一、如果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时,首先是去和那个孩子说话,问明白原因,如果解决不了,对方还要动手,就不要忍了,先打回去。这要分两种情况:

1、打得过的话,要注意分寸,不能打伤别人,最好让别人知难而退。

2、如果打不过,或者人很多,也不能把气势给弱了,把一个人推开后就跑吧,能寻找到老师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有必要去教孩子不能一味的承受伤害,适当时候可以反击,但是我们不是为打伤人而反击,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当打不过的时候就要教导孩子,气势不能弱了,但是也不是愚蠢的去反击,还是要保护自己,去寻找老师或者长辈的保护。

能忍就忍,忍不了就躲。能躲就躲,躲不过就打。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能跑就跑,跑不了再打。宗旨就是得有反抗精神,还得教会孩子认识风险,和躲避风险。这是在家长老师没来到现场,但局势又很严峻,孩子只能依靠自己的情况下,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了。

当孩子被打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1. 关注孩子的情绪,并及时给予安抚与保护

首先,赶到现场,就必须先安抚情绪并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到言语、或者肢体上的攻击,是最重要的。

2. 与对方家长沟通,尝试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可以尝试和对方家长协商,双方家长保持平静,让孩子之间好好沟通,看看孩子能不能自己解决矛盾(虽然孩子自己解决机率不大,但还是要尝试下,这是有引导孩子去沟通的行为,如果实在不行,就家长出面摆平下来,叮各自嘱以后不要再打架了)。

3. 遇到熊家长,就走为上策

如果遇到一些情绪失控甚至有过份行为的家长,不但不沟通,还可能出言相骂,可以不理会他们,先保护自己和孩子最为关键,应及时带离现场,然后与老师交流,让老师解决。如果有必要,对方家长动手动脚,可报警。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4. 如果孩子回打了,不要马上指责他,去和他讲道理

当孩子在被打之后,如果他狠狠地回打了对方的孩子。有的家长可能碍于面子,马上严肃地指责自己的孩子:「你这孩子,怎么可以打人。」

这样的隐形伤害,其实远比孩子被打还严重。

做妈妈的可能不知道(毕竟基本没机会打架),但是做爸爸的肯定很清楚,都是从小孩子时代成长过来的,如果自己是被人打,忍无可忍的打回去(有理在先),回过来还要被最亲的人给骂,那一瞬间的心理落差和叛逆的种子就会急速成长,会造成孩子叛逆心理更严重。

所以即使要讲道理,也要在外面给孩子一个面子,特别是男孩子(男孩子的自尊心是从小就有的了,如果小时候被摧毁,长大后很有可能更容易被欺负,产生自卑心理),回到家后再慢慢教导也来得及。

大家一定要注意,对于孩子来说,在面对校园暴力的时候,家长的态度是尤为重要的,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孩子自卑或者是暴力倾向的性格,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处理方式!毕竟现在校园暴力真的是太多了,不要因为校园暴力给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伤害!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59380.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