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地震几楼最危险 地震发生住几楼最危险

来源: 最后更新:22-06-28 12:09:19

导读:都危险。不管在几楼都危险,最好的选择是在首要时间逃离建筑,躲到空旷并且没有建筑物的地方。若不能在第一

  导语:灾难需要永记,这样才能防患始于未燃。每个人都需要学好防震救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地震几楼最危险?地震发生住几楼最危险?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地震几楼最危险

地震几楼最危险 地震发生住几楼最危险

地震发生

  都危险。不管在几楼都危险,最好的选择是在首要时间逃离建筑,躲到空旷并且没有建筑物的地方。若不能在第一时间逃离,可以躲进卫生间,因为那里通常在构造中会加设有剪力墙,且卫生间的跨度较小,通常在2米左右,在地震力破坏中所受的拉力压力力矩相对较小,其受破坏程度也相对较小,是整个房子结构中属于比较坚实的部位。

  建筑并非越高越危险,人们应该走出这样的心理误区。通常大地震前后不过10多秒的时间,却能造成楼房倒塌,数千甚至是数万人死亡,因此地震来临,很多人是来不及做出正确反应的。1995年日本板神大地震也才只有17秒,台湾9.21是连续摇2次时间大约是1分多钟。专家们认为,建筑并非越高越危险。从专业角度讲,一栋高层建筑不管哪一个楼层,其结构的安全系数是一致的。

  从受力角度讲,高层建筑当中楼层越低的受力越大。因为高层建筑就是插在地面的结构,地震时各楼层都要受地震力,地震力从高到低传到下层。 从全球重大地震灾害调查的结果可以知道,所有的建筑设施倒塌都是因为“四不、一没有”造成的,简单的说,“四不”就是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不足、设计不当、施工不良和使用维护不善,而“一没有”就是没有防灾意识。

地震几楼最危险 地震发生住几楼最危险

  地震

  地震相关知识

  1、月球上也有“月震”

  你该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月球上,在1969年和1977年之间,地震仪在月球上每年可以捕捉到3000起月震。大多数月震是由撞向月球的巨大陨石造成的。

  2、每年地球上至少发生百万起地震

  据统计,大约每30秒就有一场地震发生,全年大约有至少百万次地震袭击地球。但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地震都是很弱的,连桌上的杯子都无法撼动。只有少量数百起地震能够引发震动。

  3、震源浅的地震危害更大

  地震烈度划分为12个等级,数字越大,烈度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止一个,离震中近的烈度高、破坏大。震源浅的地震因为不用长途跋涉,减少能量消耗,对震中影响大,辐射面小。

地震几楼最危险 地震发生住几楼最危险

  地震图片

  4、地震波的速度与火箭相仿

  地震的波形有多种,其中,P波传播速度较快,大约6千米/秒,与火箭速度相仿,可一分钟从伦敦到巴黎。地震波的速度会受到所穿过的不同类型介质影响,在水中速度大幅降低。

  5、地震波速度快并非破坏力大

  从震源传来两种波形,P波和S波,P波震动相对较小,破坏性也小;S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携带能量大,是地震发生时造成破坏的主要元凶。

  6、地震波也有“潜伏期”

  一场破坏极性极大的地震的地震波能沿着地球表面运行,地震学家们研究了2010年智利地震和1960年袭击智利的那场最大的9.5级大地震的地震仪记录后总结出:一些面波在引发微震数小时前都曾在地球表面环绕了数圈!

  7、地震自救的黄金12秒

  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微动,先于强震动12秒钟左右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这些临震异常现象为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78%的地声出现在震前10分钟内,到临震十几秒时声响最大。据经验,临震时往往先听到“呼呼”声,接着是“轰轰”声,继而为“咚咚”闷雷声,之后地面开始振动。地光是地壳内喷溢出的气体,强化了低空静电场所致,其开头有带状、片状、球状、柱状等到,颜色以兰、黄、白居多。历次大震的幸存者中,很多人就是观察到这些临震异常现象判断有大震来临,迅速采取措施避险而保全了生命。

相关推荐

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中国地势最高的内陆盆地

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 世界深度最深的咸水湖

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 世界上深度最深的淡水湖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排名 中国面积最多的省排行

中国最不容易地震的省 中国最不易发生地震的省份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59285.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