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爸爸妈妈这样做

来源: 最后更新:22-06-26 10:03:11

导读:所谓自卑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常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

所谓自卑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常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具体体现在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办起事来爱前思后想,总怕把事情办错被人讥笑,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

它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自卑常以一种消极的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妒忌、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拒绝交朋结友、自暴自弃、回避竞争竞赛、焦虑等。

自卑使人变得十分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因此,父母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须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形成自卑性格。

那么,父母如何纠正孩子的自卑心理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父母们参考: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

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家长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当好多孩子在一起交谈时,有的孩子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有的孩子却只在一旁听着,一言不发。孩子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这主要是孩子的知识面不同,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短浅,相比之下,那些知道得很少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

因此,父母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丰富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

建议孩子使用小目标积累法

很多孩子产生自卑,往往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把自己已经取得的小成绩淹没在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虑中,心理上就常常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影中。

孩子可以自己制定一个个能在短期实现的小目标,引导自己向前看,从已经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

随着一个个已实现的小目标的积累,不仅会形成一个实现大目标的动力源,还会使孩子形成足以克服自卑的信心。

教孩子扬长避短,学会心理补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

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

让孩子学会理智地对待自己的短处,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驱逐孩子心中失败的阴影

孩子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而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所以,父母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给孩子以指导,帮助孩子及时驱逐失败的阴影,这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驱逐失败阴影的方法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一是父母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做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父母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自卑者大多孤僻、不合群,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而积极的人际关系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自身压力的减缓和排解,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起来。

并且在与人交往中也会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家长要鼓励自卑的孩子多与别人交往,并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能。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

如果家长再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这时家长应关心、体谅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

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57643.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