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红码不报备14天后会自动变绿嘛 红码未报备14天后会自动变成绿码吗

来源: 最后更新:22-06-25 04:45:46

导读:不会自动变绿。健康码变红码后需要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上报,如果不上报的话是不会自动恢复绿码的,因为红码

  导语:健康码变成红码的人员,是需要立即主动向所在的社区、单位或入住的酒店报备的,配合落实相关的防控措施。那么,大家知道红码不报备14天后会自动变绿嘛?红码未报备14天后会自动变成绿码吗?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码不报备14天后会自动变绿嘛

红码不报备14天后会自动变绿嘛 红码未报备14天后会自动变成绿码吗

健康码

  不会自动变绿。健康码变红码后需要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上报,如果不上报的话是不会自动恢复绿码的,因为红码有较大感染风险,建议红码人员在发现健康码变红后及时上报,并主动报备接触史和停留史。

  正常情况下,如果健康码显示为红码,在完成14天集中隔离或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后,会自动转为绿码,隔离期间,在核酸双采双检,结果显示阴性后即可解除隔离,所以红码人员无需担心,只需积极配合防疫,是会恢复绿码的。

红码不报备14天后会自动变绿嘛 红码未报备14天后会自动变成绿码吗

  疫情防控

  社区人员能改健康码吗

  社区人员能改健康码。社区工作人员会根据大家的情况,进一步评估研判,对确有风险的人员维持不变,落实相应的管控措施,对经过研判确实没有风险的人员,可由社区管理员进行改码操作,调整为绿码。健康码赋码是根据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判定,对不同风险等级人员对其健康码标注红码或黄码。赋码的目的是为了对风险人员进行精准管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国家支持和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红码不报备14天后会自动变绿嘛 红码未报备14天后会自动变成绿码吗

  健康码图

  健康码转码流程

  一、隔离人员转码程序

  1、红码转黄码:由各个隔离点填写《解除集中隔离人员信息汇总表》,将《解除集中隔离人员信息汇总表》电子版和盖章后的表格扫描件发至专门邮箱,转码流程无需个人申请,无需见面,转码自动生成;

  2、黄码转绿码:由所在村、社区填写《解除居家隔离人员信息汇总表》,交至镇、街道防疫指挥部审核;再将表格上报至区、县级指定机构;

  3、区、县级汇总全区(县)需转码人员的信息、审核,将相关转码信息传至转码后台,于次日10:00前通过指定途径传至市级、省级进行汇总转码。

  二、纠错转码流程

  1、纠错转码申请人向村、社区提出申请,村、社区汇总后报镇、街道防疫指挥部,由镇、街道防疫指挥部报区(县)防疫指挥部;

  2、区(县)级汇总纠错人员信息后,提交至区防疫指挥部防控组审核;

  3、区防控组审核后,将纠错人员信息反馈至村、社区,由村、社区统一组织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呈阴性者由区(县)级统一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转码。

  三、如何应对健康码未转“绿”?

  一般“黄码”人员完成了“五天三检”,在得到第三次核酸检测结果后一小时内可以实现自动转为“绿码”,部分“黄码”人员没有实现自动转绿码,其原因可能为:

  健康码数据库数据传输延迟,核酸检测未达到规定的次数或核酸检测采样时间间隔不符合规定都会导致自动转码不成功。如果是途经外省高风险地区被赋的外省黄码,现所在省无权限更改,即使完成了“五天三检”也无法实现自动转码。

  如果没有实现自动转绿码,需要核实清楚健康码关联的个人信息(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的准确性,向所在社区/乡镇报备,按照转码流程人工审核后转码。也可拨打12345热线求助。

相关推荐

光速每秒多少 光速是多少米每秒

上弦月是农历初几 上弦月是农历几月几号

北冰洋和印度洋哪个大 北冰洋和印度洋面积哪一个更大

倾盆大雨和瓢泼大雨的区别 倾盆大雨与瓢泼大雨的不同

红码黄码绿码什么意思 红码黄码绿码的含义是什么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56718.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