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孕妇如何预防家电辐射 孕期必须留意的4大强辐射

来源: 最后更新:24-04-29 12:36:31

导读:孕妇如何预防家电辐射?专家提醒各位正在怀孕阶段的孕妈妈,孕期必须留意的4大强辐射源。我们都知道家中常

孕妇如何预防家电辐射?专家提醒各位正在怀孕阶段的孕妈妈,孕期必须留意的4大强辐射源。我们都知道家中常用的家电都有不同程度的辐射,特别是电脑辐射更为严重,电脑在开机时其周围存在的电磁辐射,包括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特高频、高频、中频及极低频电磁场,也有静电场。

细数辐射六大不利影响

如果长期受到超强度的电磁辐射,则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皮肤衰老加快。

2、各种恶性肿瘤得病几率增加。

3、精子活性降低、数量减少导致不孕症。

4、胚胎发育不良、孕妇流产率升高、畸胎发生率升高。

5、抵抗力降低、生长发育迟缓。

6、产生头痛、失眠、心律失常等神经衰弱症状。

强辐射源大搜索

1号 辐射源—电脑

电脑在开机时其周围存在的电磁辐射,包括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特高频、高频、中频及极低频电磁场,也有静电场。其中肉眼看不见的X射线,绝大部分被电脑外面的玻璃罩大量吸收,因此,实际上人体所受到的射线照射量很小。但是在电脑周围还会产生低频电磁场。专家经过人体体外实验显示,这种电磁场可以在细胞膜水平上干扰细胞的代谢和增殖,从而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通过对北京市28709名0-6岁儿童听力状况的调查,得出结论:电脑辐射是导致婴儿听力残疾的头号危险因素。在怀孕期间高频率使用电脑的孕妇,其下一代发生听力障碍的危险能增加84倍。

2号 辐射源—微波炉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在北京一张姓孕妇家中进行过一次室内家电辐射大检测,结果显示微波炉辐射超过国家标准近一倍。该中心监测专家赵玉峰表示,这其中微波炉位列辐射危害最大。根据国家对家电辐射的相关标准,微波炉辐射小于12伏米才符合国家标准。因此,孕妇在使用微波炉时应注意其说明书上的辐射标准,同时减少使用时间。

3号 辐射源—手机

科研测试显示,手机在接通时,产生的辐射比通话时产生的辐射高20倍,因此当手机在接通阶段,使用者避免将手机贴近耳朵,能减少80%至90%的辐射量。同时,手机放置的位置也应该避免靠近心脏,因为较强的电磁场会影响人的身体状态,对心脏的“电活动”会产生某些方面的危害。因此,怀孕初期的准妈妈尤其要注意,更不应将手机挂在胸前。

4号 辐射源—电视

电视机的原理与电脑一样,当其阴极射线管发射出的电子流撞击在荧光屏上时,即可转变成可见光,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但是其辐射的影响程度要比电脑小。

温馨提醒:大多数准妈妈都认为辐射仅仅源于电器方面,实际上并不局限于此。家庭装修中的一些有放射性的大理石,一些化学用品的放射性物质以及X光射线对孕妇的辐射也是相当大的。同时,准妈妈们也切忌反复多次或是过早地进行B超检查。

预防辐射的7个实用绝招

1.别让电器扎堆。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

2.勿在电脑身后逗留。电脑的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可以穿防护服(防辐射背心或防辐射围裙)防辐射。

3.用水吸电磁波。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的空气等。因为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可在电脑的周边多放几瓶水。不过,必须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绝对不能用金属杯盛水。

4.减少待机。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及时洗脸洗手。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聚集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裸露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等,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洗手。

6.补充营养。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以补充人体内维生素A和蛋白质。还可多饮茶水,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有利于吸收与抵抗放射性物质。

7.接手机别性急。手机在接通瞬间及充电时通话,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因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后接听电话。充电时则不要接听电话。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458596.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