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受精卵着床症状和月经的区别 你还在傻傻分不清吗?

来源: 最后更新:24-02-23 06:54:31

导读:对于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夫妻而言,他们特别想掌握所有一切怀孕的征兆或症状,因为他们希望自己能在第一时间

对于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夫妻而言,他们特别想掌握所有一切怀孕的征兆或症状,因为他们希望自己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此次备孕计划究竟成功与否。

是否成功受孕,受精卵着床应该算是成功受孕后的第一个征兆,但由于着床时多数会有出血症状,且和来月经几乎没有太大差异,所以总是让人傻傻分不清。话说回来,你知道着床症状和月经的区别吗?

其实,关于着床症状和月经的区别,别说我们并不专业的普通人弄不清楚,就是妇科专家对于这个问题,有时候拿捏不准。

不过,约三分之一的怀孕女性在怀孕早期可能出现着床出血的迹象。受精卵沿着输卵管进入子宫,并在那儿植入子宫内膜。着床时受精卵周围形成的细胞组织,即滋胚层可能会破坏母亲子宫里的血管,造成子宫颈到阴道少量出血。学习如何正确辨认着床出血,这可能是一些女性怀孕的初期迹象。这里指导你如何确定自己只是月经提早,还是着床出血。

方法1 ——认出着床出血的迹象

1.考虑出血时机。怀孕时的着床出血通常发生在受孕后的6至12天,接近下一个月经周期的预计时间。问问自己上一次的房事是在何时。如果已过了超过一两个月,那么就不太可能是着床出血。

由于着床出血和正常的月经周期容易让人混淆,有些女性会惊讶地发现比她们原本以为的还迟一个月。一旦医生确认怀孕,他可能进行其它测试以确定胚胎的正确胎龄,特别是如果着床出血让人对究竟上一次真正的月经是在何时产生疑问。

2.检查出血颜色和血量。此步骤能帮助区别怀孕着床和普通月经周期的开始阶段。着床出血通常不像经期的出血,通常颜色较浅,血量较少。有时候着床出血只是流出血迹数小时,或甚至只是一滴血迹。

着床出血排出的血通常是粉红色或呈褐色。它经常都是比经血颜色还深,因为血液从子宫壁流到阴道需要些时间。

血流量相对较少,通常只持续几天。由于某些女性的经期非常短、血流量较少,因此偶尔混淆着床出血和经期。大部分的女性发现经血颜色较为鲜红,且在一两天内血流量会越多。

3.注意你是否有腹部绞痛。着床出血通常带有轻微的腹部绞痛,因为受精卵植入而子宫正在为适应胚胎而做出变化。然而,着床出血附带的腹部绞痛通常较正常月经期间的腹痛轻微。棘手的是怀孕初期的症状与经期前的你可能感觉到的症状相似。

如果腹痛持续增加,可能代表着正常经期到来,或是怀孕问题,如子宫外孕。在某些情况下,该疼痛可能与一个完全不同的医疗状况有关,例如阑尾炎或膀胱炎。

任何不像正常经期并且在两天内没有自行平息的疼痛应让医生检查。疼痛持续加剧或是出现发烧、发冷或大量出血等其它症状的患者应尽快就医。

方法2——寻找其它症状

1.注意自己是否感觉恶心作呕。晨吐是非常真实的事情。很多准妈妈会在怀孕初期有晨吐反应,这是一种恶心的感觉,并对之前对你毫无影响的味道反感,如浓烈咖啡的味道。你甚至可能在早晨呕吐,这是怀孕的迹象。

2.检查乳房胀痛。胀痛柔软的乳房是怀孕的常见症状。怀孕期间你的乳房会更加丰满,乳头颜色加深及增大。然而乳房肿涨也是经期即将到来的迹象。

3.注意自己是否疲劳。很多女性在怀孕早期也经常觉得疲劳。如果你得到大量休息,且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而感觉负担过重,却仍然感觉异常劳累,那么可能是怀孕所引起的。

4.注意如厕习惯是否改变。如果你更频繁地排尿而原因不明,或是突然便秘而此前并无任何肠道问题,那么你可能怀孕了。

5.留心观察情绪波动。怀孕带来一些严重的荷尔蒙变化,可能对你的情绪造成重大影响。你可能这一分钟在哭,而下一分钟却荒唐地感觉开心。注意自己是否在看老掉牙的电影或新闻播报悲痛的报道时突然啜泣。当然,情绪波动也可能是经期前的症状。

6.看看自己是否感觉晕眩。如果你太快站起身、上楼梯或完全没有原因地感觉晕眩,那么你可能怀孕了。

7.去看医生。你可能经历了不少以上列出的症状,但却没有怀孕。想知道自己是否怀孕以及内裤上的血迹是否为着床出血的最佳办法就是去看医生。预约医生或到你所在地区的计划生育诊所,你将立刻知道结果。你也可以开始在家进行早孕测试,但去看医生或到诊疗所才会得知准确的结果。

小提示:精卵从受精到着床这一整个过程都是悄悄进行的,受精卵在第6-7天着床,着床就是已经到子宫了,但那时还很小,用B超是看不见的,着床后20-30天左右才可能用B超看得见小孕囊。受精卵着床后的3-4天(也就是排卵期后的第十天以后),用孕试纸就能测出弱阳性了。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435554.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