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我们喂养孩子中有哪些容易忽视的问题?

来源: 最后更新:24-02-11 03:45:29

导读:作为爸爸妈妈来说,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这一些无私往往会不小心变成无知,而无知的爱就是害,我们自

作为爸爸妈妈来说,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这一些无私往往会不小心变成无知,而无知的爱就是害,我们自己却还浑然不觉。那现在我们喂养孩子中有哪些容易忽视的问题呢?

一、肥胖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随着全球肥胖人士的增加,肥胖儿童也越来越多,很多家长不但没有注意孩子肥胖的问题,还引以为豪,其实儿童肥胖是不健康的症状,已成为社会问题,营养过剩、缺乏运动是主要原因。很不客气地说,父母是儿童肥胖的罪魁祸首!

二、视力

视力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人们重视的问题,我们有世界爱眼日(6月6日)、全国爱眼日(5月5日),有各种各样的宣传渠道,眼科专家讲、媒体也讲、老师也讲,要保护眼睛,眼睛太重要了,是心灵的窗户。不要离书本太近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要长时间看书,不要在强光下看书,不要在光线弱的情况下看书…… 为此出现了护眼灯、护眼仪、护眼尺等等各种各样的保护眼睛的措施。各种各样措施都用上了,为什么近视眼仍然越来越多?

告诉您一个实情,也许您孩子的近视是您亲手造成的。不光是近视,您孩子的一切健康问题都是您亲手造成的。原罪仍然是无知。也许营养素缺乏才是造成近视的根本原因。 营养素长期慢性消耗,最受损的是肝,肝的代谢能力变弱也会影响到视力,因为肝负责把从眼的视网膜运输来的不能用的视黄醛转变成可以在视网膜重新参与感光色素合成的视黄醛。跟光线强、光线弱、躺着看书等等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各种不合理的用眼都是以消耗感光色素和其它各种营养素为代价的。只要营养素充足,感光色素合成顺畅,

近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而且也是可以治疗的。在生活中,营养越差的孩子近视发生得越早就是这个道理。近视发生后,积极使用营养素,假性近视很容易治愈,真性近视也会有所改善,甚至是完全恢复,因为营养素不仅会改善肝脏的功能状况、视网膜的功能状况、眼球壁的弹性,也会改善眼肌的紧张度和灵活性。

三、多动症

多动症和学习成绩不良也许是另外一个营养不当的案例。绝大多数家长看着孩子“淘气”、“闲不住”、“犯讨厌”很开心,他们觉得孩子嘛,就应该是这样,看着孩子在那里折腾,家长很享受,甚至感觉这就是天伦之乐,在那里闲不住的家伙就是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成就、自己的未来和希望。

上学后,这样的孩子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不注意听讲,老师反映课上纪律差,爱动,甚至上课期间就跟其他同学打闹,扰乱课堂纪律。学习成绩不好,此时学习成绩不好可能导致孩子一生厌倦学习,因为一年级、二年级正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此时的这种情况让孩子没兴趣学习。当老师把孩子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后,孩子有可能因为破坏课堂纪律或学习成绩差而受罚,一些家长看到孩子这样,也很着急,觉得可能这是一种病,就带着孩子到处寻医问药,很多孩子被诊断成多动症,到处就医也不见好转,一些医生不恰当地给这些孩子用抗精神病的药物,使他们安静下来,用上药后,确实有效,不那么动了,但变痴呆了。

这些药物抑制大脑皮层活动,让人反应慢下来,当然就不多动了。但这样下去。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想而知了。其实上述的这些情况,也许是以钙为主的多种营养素缺乏造成的综合征,使用营养素后,孩子的状况会在一到两周内就开始改善了。

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很多儿童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的健康问题缘于什么?源于父母的“无知”!

合理搭配、均衡营养的饮食作为儿童健康的第一步,格外受到父母的重视,给孩子吃好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共识,但吃好并不代表吃得对。

根据全球的一些统计资料显示,学龄前阶段营养状况对以后身体发育及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还有研究显示,目前儿童在饮食方面还存在着较多不良习惯和问题如:偏食、挑食、不吃早餐、早餐的热能和营养素 摄入不足、营养搭配不合理、缺乏运动等。有些父母盲目地给孩子吃补品,结果使孩子体内营养素的比例失调,适得其反。其实,如果搭配合理,从天然食品中获取的营养素基本上可以满足孩子健康的需要。

所以为了保护孩子少受伤害,父母要多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是一种责任。对孩子的这种营养、运动以及生活方式的教育,其受益绝不止于孩子的所谓健康,还会带来孩子终身生活质量的收益,乃至于下代及下下代孩子的命运及发展!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431222.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