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妈妈打一下后脑勺突然猝死 孩子身上的4个部位千万不能打

来源: 最后更新:24-01-23 12:36:30

导读:“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是自古以来关于家庭教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是自古以来关于家庭教育的一句老话。然而,孩子真的是越打越成器,不打就变废的吗?

打出来的孩子能不能有出息我不知道,但如果胡乱打孩子(尤其是孩子身上的几个敏感部位),轻则伤及孩子的自尊,重则葬送孩子的性命是完全可能的。

不久前,家住铜川的一个8岁女孩,在做作业的时候被家长打了一掌后脑勺,结果导致孩子头晕呕吐,送致医院也没能救得过来。

打一下后脑勺真会这么严重吗?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生赵云云认为:

八岁小孩的大脑已经成熟了,但是由于个体比较小 ,用同样的力量打上去 ,冲击力会更大一些 ,因而造成的伤害比较大 。

这个习惯其实非常不好 ,因为打后脑勺的时候 ,前脑会往前面冲 ,而前脑有重要的神经 。碰到前额的骨头之后,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反而是打前脑勺影响较小,因为后脑比较光滑,没有太重要的神经。

孩子哪些部位被打最危险


1、打背

还有的家长会在孩子的背部狠狠地捶一下,以示警戒。刚才我们说到,打屁股尚且会伤及脊柱,何况是直接打后背呢?的确,打后背不容易伤到内脏,但是一旦脊柱受损,会引起瘫痪。若是皮下出血,阻塞了肾小管,还可能引起肾衰竭。

2、打脸

中国人是最讲面子的,“打人不打脸”也一直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有些家长就是把孩子当“人”,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就给孩子在青春期时的逆反埋下了伏笔。孩子的自尊心不比成人少一点,你打他的脸,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没脸。此外,打脸的这一动作,很容易造成耳膜穿孔和面部血肿。若是打到眼睛,后果就更加严重了。

3、打头

孩子毕竟还小,也许你一抬手,很顺手地就打到了他的头,嘴里还骂他“猪脑子”“烂记性”等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打头是最伤害孩子的行为,因为他还没有发育完全,脊椎和颈部的支撑能力还不完善,猛地受到重击,很容易使大脑受到震荡,引起头痛、脑细胞受损、智力发育受阻,甚至颅内出血等恶劣后果。其实就是成年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也都会优先保护自己的头部,更何况是幼小的孩子呢?

4、打屁股

很多家长认为“屁股上肉厚”、神经分布少、是比较“适合”打的。因此,挨揍过屁股的孩子不在少数。如果力度较轻,也的确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损害。但是,家长在打孩子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对孩子生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情况下。所以,很容易造成“失手”,力度大了才解气。加上屁股上肉厚,打轻了孩子不知道疼,起不到“震慑”的作用。而打得重了,同样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伤。

伤脑

打屁股怎么会伤脑呢?因为人的颅骨和脊柱是有连接的,当臀部受到重击,势必会经脊柱传递到颅骨,万一造成颅骨变形,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当然,还会伤害到孩子的智力发育。

伤肾

你是不是有过把孩子屁股上打得指印分明的情况?用力过猛,会造成皮下淤血严重,影响了肾脏的排泄功能。所以说,打屁股还会伤肾。

打孩子的危害

1、模仿暴力

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你用这样暴力的方式对待他的“错误”,他在跟别人交往时,也会因对方不如他的意,就大打出手,并恃强凌弱。

2、性格扭曲

在“威严”之下长大的孩子,会产生两种极端。一种是一直在跟家庭暴力做抗争的孩子,性格会变得暴躁,到了青春期,认为自己长大了,不会再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父母若再施以暴力,必奋起而抗之。

这种“刺猬”式的性格,会对以后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另一种孩子,也许就形成了懦弱的性格,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会惹父母生气,自己又要受皮肉之苦。所以,就形成了唯唯诺诺、按部就班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这样的孩子很难施展手脚。

3、影响亲子关系

每个孩子都是爱着父母的,相信父母们就算是打了孩子,心里还是爱着的。但是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却只想逃离,只为躲避伤害。用武力来教育孩子,只会使孩子暂时地屈服,并不能真正起到让他心服口服的目的。所以,打孩子既伤了孩子的心,又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实在是不可取。

结语:很多当父母的,都有过打孩子的经历。确实,孩子太调皮了,往往口头“警告”并没有起作用。而打一顿,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孩子“鬼哭狼嚎”地说自己不会再这样做的时候,家长心里是不是都有着些许的“成就感”,甚至觉得自己教子有方。实际上,你在摧残孩子的身体,同时也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并给他做了非常粗暴的榜样。教育孩子还是应注意方法,让孩子心服口服才是硬道理。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425036.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