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咳咳咳感冒咳嗽好烦人 感冒咳嗽不能吃什么

来源: 最后更新:22-06-03 06:18:02

导读:感冒咳嗽是最让人难受的事情,特别是那种整夜整夜咳嗽的情况,这样即严重影响了睡眠,也影响到了家人的安静

感冒咳嗽是最让人难受的事情,特别是那种整夜整夜咳嗽的情况,这样即严重影响了睡眠,也影响到了家人的安静睡眠。对于大人和宝宝来说,感冒咳嗽是比较让人上火的是,明明药都吃了好几天了,可就是不见好转,症状一点也没减轻,反倒感觉越来越加重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状况呢?其实,感冒咳嗽期间是会受到饮食的影响的,所以,在患了感冒咳嗽后,饮食上要适当忌口的。那么,感冒咳嗽不能吃什么,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感冒咳嗽不能吃什么

感冒咳嗽不能吃什么?

1、忌生冷

感冒咳嗽期间咽喉敏感,寒冷的食物容易刺激咽喉,使得感冒痛苦不堪。在患病时,需要避免所有寒冷的食物,尤其是冷饮。

这类食物一方面加重咽喉的病情,另一方面其卫生安全也常常让人堪忧。如果是因为不洁食物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导致的感冒发烧,消化功能随之下降,这时喝冷饮的话不但会加重病情,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病情严重恶化甚至是危机生命。

2、忌甜酸食物

酸食会敛痰,使痰不易咳出,导致咳嗽难愈。多吃甜食会使炎症难以痊愈。咳嗽严重时,西瓜、梨、香蕉、猕猴桃、苹果、香蕉、橘子、葡萄等常见水果都不宜吃哦!

3、忌香菜

对于患有感冒咳嗽的人群来说,香菜是必须要避免的,感冒咳嗽时我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虚,而香菜味辛能散,如果在这个时候食用的话就会耗气损精神,从而加重感冒咳嗽的程度。

不仅仅感冒的人不能吃香菜,在平时容易感冒咳嗽的人同样应该对香菜敬而远之,以免引发或加重气虚。专家指出,产后、病后初愈的患者也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气虚,因此对香菜也应该避免食用。

4、忌肥甘厚味

中医认为咳暇多为肺热引起,儿童尤其如此。日常饮食中多吃肥甘厚味会产生内热,加重咳嗽。此外,油炸食物也不宜多吃。因为油炸食品会加重胃肠负担,滋生痰液,使咳嗽难以痊愈。

5、忌辛辣食物

许多人感冒好了之后仍然长期咳嗽,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没有管好嘴巴,感觉好得差不多就忍不住去吃香的喝辣的。感冒期间人体的体温会有所升高,并且体内的新陈代谢也会出现增快的情况,这个时候应避免食用一切辛辣刺激的食物。

如果因为辛辣食物激发细菌感染,侵犯气管粘膜,就形成了支气管炎,这时咳嗽就会加剧,形成粘痰,咳嗽就会变得迁延不愈。

感冒咳嗽不能吃什么

6、忌食用橘子

许多人认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虽然橘皮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会生热生痰。

7、忌食羊鸭猪肉

因为感冒咳嗽是外感之病,治疗应以疏散解表为主。而鸭肉性质偏凉、滋腻蜜滞,容易滑肠敛邪,猪肉肥腻,助湿生痰,动风蕴湿;羊肉甘温助热,偏于温中暖下,且有敛邪之弊。

8、忌鱼腥虾蟹

咳嗽患者在进食这类食品后咳嗽会加重,这与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对鱼虾食品的蛋白过敏有关。尤其是对某些鱼、蛋过敏的患者更应注意避免这类食物。

9、忌吃得太咸

吃得太咸易诱发咳嗽或使咳嗽加重。还要忌花生、瓜子、巧克力。这类食品含油脂较多,食后易滋生痰液,使咳嗽加重。

10、忌食用补品

有人以为经常感冒咳嗽是体质不好,就拼命地增加营养、食用补品。如西洋参,大家总觉得是“凉”的,事实上这是相对于别直参和红参而言,生病的时候还是少“补”为妙。

治疗感冒咳嗽的两个误区

1、一咳嗽就用镇咳药

人体的呼吸系统受到病原菌的感染时,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被排出体外。如患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时,呼吸道上下会存有大量痰液,这时就不宜使用镇咳药,否则会因咳嗽停止而将痰留在呼吸道内,使炎症扩散;一般应选用祛痰药,如氯化铵、碘化钾、痰咳净等。

感冒咳嗽不能吃什么

2、长期服用镇咳药,忽视其成瘾性

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虽然镇咳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容易成瘾,对药物产生依赖,停药后会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和呕吐等心理和生理症状,因此其应用受到严格控制,需要凭处方购买。

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镇咳药是右美沙芬制剂,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在15~30分钟内快速起效,并且在有效剂量内无成瘾性,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可替代可待因的一种镇咳药。

小编的话:小编见议,不管是大人还是宝宝,在感冒咳嗽期间,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平时多吃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少吃荤菜,不吃油炸煎炸的食物。更不能吃辣椒,花椒之类重口味的食物哦!

当然,适当吃些瘦肉,鱼类,蛋,豆制品还是可以有的。要想让感冒的症状快速消失,自己在饮食上必需要有所牺牲哦!愿大家都能有个好身体。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41420.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