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3-02-14 06:22:52
(原标题:王毅与布林肯将在慕安会期间会面?)
彭博社和路透社13日分别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正考虑在17—19日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举行会面。但中美官方并未确认相关安排。
“正在考虑”?
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因“飞艇事件”,布林肯“推迟”了原定于本月初的访华行程。不过未具名的消息人士告诉彭博社,如果双方同意,布林肯和王毅将在德国举行的慕安会上会面。
路透社也援引匿名信源称,布林肯“正在考虑”在慕安会上与王毅会面。如果会面实现,将是两位中美高级官员在“飞艇事件”后的首次面对面会谈。此前,王毅曾应约同布林肯通话。双方就如何以冷静、专业态度处理偶发事件进行沟通。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对于王毅与布林肯会面的可能性,两国官方并未确认。美国副国务卿舍曼13日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自己“没有什么可宣布的”,但不排除这种可能。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赖斯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华盛顿一直在评估外交途径的选择。“但我可以告诉你,目前布林肯和中国高级官员之间没有会晤的日程安排。”
中国驻美使馆、中国外交部也都没有提及任何会面计划。
仍需访华?
“飞艇事件”之后,中美高层官员能否、何时、以何种方式举行线下会晤,一直被舆论热议。路透社在最近几篇报道中提到,两国都急于为动荡的关系注入稳定,有充分理由处理分歧。现在的问题不是“是否”,而是“何时”中美高层官员会重返谈判桌。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上周指出,布林肯是“推迟”对中国的访问,而非取消访问,或结束与中国政府所有可预见的高层沟通,“这是不会发生的。”
还有外媒注意到美国总统拜登上周四的一段表态。他说气球需要被击落,但淡化了安全威胁和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认为“事件不是重大的安全漏洞”。与此同时,拜登表示沟通渠道必须保持畅通。
美方近期持续炒作"气球事件"
曾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担任美国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的丹尼尔·拉塞尔称,慕尼黑显然是“进行急需的面对面高层讨论的场所”。“毫无疑问,双方都在悄悄探讨这个问题。但双方都不想在媒体的关注下处理日程安排问题,两国都在应对相关事件的不确定性。”
还有美媒认为,鉴于布林肯“原定的北京之行”可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晤,因此即便布林肯和王毅能够“相约”慕安会,也被认为远不能与布林肯与习主席的会面相比。
拉塞尔说,如果布林肯与王毅在慕尼黑见面,那么会晤会有帮助。不过这只能为稳定关系所需的深入、高层对话奠定基础。他对路透社表示,下月,布林肯还可能在印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上与中国官员会晤,但布林肯仍需要访问北京并与习主席面对面接触,以确保美国在台湾等棘手问题上的信息得以传达给中国。
压力犹存
也有分析认为,中美高层的接触仍然面临一些压力。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问题专家葛来仪警告说,两国国内的压力可能意味着,双方重新接触为时过早。“中国人不想显得软弱。拜登也受到来自国会共和党人的压力,他们坚持认为气球应该早点被击落。”
还有分析称,一些中美互动虽有帮助,但考虑到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新限制、众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共和党领袖麦克·麦考尔拟于4月窜台等因素,“这可能会成为压垮中美接触努力的稻草。”
专家称双方重新接触或为时过早
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独家专访时曾表示,飞艇事件本来可以通过双方的沟通,静悄悄地解决,不影响两国互信。“实际上,这种事情在过去也是经常发生的,没有必要夸大其词、大惊小怪。”
但现在的情况是,飞艇事件发生前美国对华采取一系列不友好的动作,严重破坏两国关系氛围。另一方面,美国内政也牵制拜登政府在处理类似突发事件上的行动空间。卢沙野认为,在美国破坏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的情况下,布林肯即使访华也难以起到落实元首共识的作用。在中美进一步磋商前,不妨“让美方冷静一下,把情绪稳定一下,双方再去谈”。
延伸阅读
美前助理防长傅立民:美政府对气球事件的处理“有点蠢”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前驻中国大使馆副馆长傅立民(Chas W. Freeman)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政府对气球事件的一系列处理显得“有点愚蠢”,起到的是完全相反的效果。他同时表示,美国不喜欢看到中国的气球进入自己的领空,但中国也不喜欢美国的飞机靠近中国的海岸线进行侦查,所以,两国该做的是坐下来冷静讨论,而非把美国国内的反华情绪推向更盛。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
连日来,美国不断炒作“中国间谍气球”,并在短短一周内四次在北美空域兴师动众地击落飞行物。另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3日在记者会上称,仅去年以来,美方高空气球未经中国相关部门批准,就曾10余次飞越中国领空。
对于气球事件在中美引发的风波,曾在美国国防部担任过国际安全事务助理部长的美国前高级外交官傅立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气球事件发生前,拜登政府曾试图通过布林肯访华向世界展示三件事,即尽管存在分歧,但美中仍在对话;尽管双方间存在敌意,但两国政府可以管控双边关系,不发生战争;拜登政府有能力把控对华政策。
但是,他表示,美国对气球事件的一系列过度反应产生了“完全相反”的效果。这名前美国外交官认为,经过现在这么一系列操作,世界已不再相信美中两国能继续对话。
在13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有关气球事件的相关问询时表示,哪个国家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类似的意外,美方应当客观理性看待,以冷静、专业、克制的方式,妥善处理。他同时称,美方频频发射先进导弹来击落“不明的飞行物”,这是用力过猛的过度反应。“我们注意到美国国内的很多人都在质疑,这种做法除了耗费美国纳税人的金钱之外,又能给美国和美国人民带来什么实际收益?”
气球事件是否会成为引发中美关系继续螺旋式下降的又一个转折点?在此事件后,中俄两国是否会走得更近?“我此前非常希望看到中美关系的进展,但很遗憾,它并没有向前进。”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两国间的对抗似乎越来越糟糕,双方下一步怎么做将会决定气球事件对中美关系的长期影响。
至于中俄关系是否会因此进一步产生某种微妙的“催化”,傅立民认为,近年来中俄关系的靠近,一部分原因是美国对两国的施压,无论有没有此次气球事件,都会如此。现在美国有人曲解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说中国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同《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中,傅立民也谈及了台湾问题。他表示,中国政府此前已经明确,中美之间的“护栏”就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我同意这一点”,他告诉记者,但在过去四十年中,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并没有被很好地遵守。
“我很清楚地记得当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条件是什么:美国和台湾不能有官方关系,对台没有防守承诺,在岛上不设军队或军事设施。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被遵守。”傅立民本人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行的美方首席中文翻译,并见证了中美第一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的签署。
他批评许多美国人对台湾问题“非常无知”,“他们不了解台湾有一段复杂的历史,和中国未完成的内战有关,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和冷战也有关。”傅立民称,现在,美国的一些政客“喜欢去台湾并在那里向北京挥舞拳头,等着北京做出反应,继而感觉良好,因为他们‘获得了中国的关注’”,但这些人很难被控制。“这实在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情况”,他表示,它让局势变得更加危险。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朋友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惊吓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