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月经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这下终于真相大白了!

来源: 最后更新:23-02-04 10:07:41

导读:一般的女生长到15岁左右时,就会出现月经第一次来潮的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女孩子越来越

一般的女生长到15岁左右时,就会出现月经第一次来潮的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女孩子越来越有早熟的迹象,有的小妹妹才12岁时就已经来月经了。那么,月经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女生进入青春期以后,身体会出现一些小变化,比如:第一次来月经,乳房慢慢发育,声带出现变声等等。从女生第一次来月经开始,从此以后月经每一个月都会如期而至,这表明了月经是有周期性和规律性的。到底,月经是从哪里流出来的,月经期间的禁忌事项有哪些,赶快一起来下文中寻找答案吧。

月经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经血是血液和一些脱落的子宫内膜、子宫颈粘液及阴道分泌物的混杂液体。经血的颜色发暗,略带粘性,不容易凝成血块,细看还会有小而薄的碎片。有时出现血块,或者黑色血液。

经血和一般的血液不一样,但是月经血和一般血液还是有相同之处的。所以,不能使女孩认为月经血脏而随便处理,反而应注意经期的卫生,以免损害身体。初潮的经血量多少不等。月经规律后,每次月经总量一般在50~60毫升。

女性正常的月经流量:

在月经初期,流量大一些是正常的,可能会需要使用大吸收量的卫生巾或棉条,之后几天流量应该逐步减少。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流量普遍会少一些,因为子宫内膜变薄了,脱落引发的出血也就随之减少。

普通女性会在一年之中经历一次或两次流量剧增的月份,这是因为你在当月没有按时排卵引起的,如果女性某个月错过了排卵,体内的雌性激素会过量分泌,导致子宫内膜增厚,引发经期流血量增加,这是正常的现象。

很多女性都关心的经血的颜色和黏稠度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人而异的,从鲜红色的到暗淡的褐色都属于正常的范围,血液没有被排出之前会产生凝结现象,因此经血中有凝块也是正常的。

女性月经期间的禁忌事项:

1、喝浓茶、咖啡

这类饮料中咖啡因含量很高,容易刺激神经和心血管,以致产生月经疼痛、经期延长和经血过多等不适症状。

2、染发

有些研究发现,染发剂中的脱色剂及对位染料,可能与膀胱癌、血液肿瘤癌症、子宫内膜癌有关。尽管染发剂的致癌性尚无定论,但因为头皮上的毛孔超过十万个,吸收这些化学药剂的速率很快,尤其女性月经来临,正是抵抗力最弱的时候,在这段期间应该避免染发,以免使细胞发生不好的变化。

3、捶打腰部

女性来了月经,容易腰酸背痛,就会习惯性地捶打腰部来缓解腰部酸胀。但妇科专家指出,经期腰部酸胀是盆腔充血引起的,此时捶打腰部会导致盆腔更加充血,反而加剧酸胀感。另外,经期捶腰还不利于子宫内膜剥落后创面的修复愈合,导致流血增多,经期延长。

4、饮酒

受体内荷尔蒙分泌影响,经期女性体内的解酒酶减少,因此饮酒易醉。更严重的是,为了制造出分解酶来帮助分解酒精,肝脏负担明显加重,因此在月经期间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比平日严重的伤害,引发肝脏机能障碍的可能性增大。

5、唱K

月经期间,女性声带的毛细血管充血,管壁变得较为脆弱。此时长时间或高声K歌,可能由于声带紧张并高速振动而导致声带毛细血管破裂,声音沙哑,甚至可能对声带造成永久性伤害,如嗓音变低或变粗等。

6、性生活

经期性交时,很容易将外阴及会阴周围的病菌带入阴道、子宫颈,最终进入子宫,细菌正好在有血的地方生长和繁殖,导致子宫内膜炎。女性不仅会发烧、下腹痛,而且月经流血会增多,月经期延长。

7、药补

一般吃补的药膳中多添加米酒助行血气,或是活血化淤的汉方药材都会造成经血量增加,所以经期中吃药补是补错时机。正确的吃补黄金期是在月经结束后的一星期,在排卵前,身体的新陈代谢速率加快,此时吃补可发挥最大效用。 

小编的话:女生来月经,就预示着她进入了青春期,而且这是女生成熟的标志之一。有的小妹妹来月经时,会出现极度痛经的现象,不过这也算是比较常见和正常的现象。如果月经来潮时,痛经的话可以吃一些缓解痛经的药物,也可以利用食疗的方法来进行调理治疗。以上关于月经是从哪里流出来的,来月经期间的禁忌事项的相关知识,大家可以多多了解学习。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379224.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