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宝宝耳朵难受不会表达 小孩得中耳炎的症状家长要知道

来源: 最后更新:23-02-02 06:18:31

导读:中耳炎是一种病程比较漫长的疾病,患者感到而不疼痛、听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到以后的听力。小

中耳炎是一种病程比较漫长的疾病,患者感到而不疼痛、听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到以后的听力。小孩是很容易得中耳炎的群体,但是宝宝还小,不会准确地表达自己哪里不舒服、家长们常常不能判断宝宝是否得了中耳炎。

其实,宝宝患中耳炎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家长们可以结合这些特征作一个初步的判断,如果感觉宝宝患中耳炎了,就及时带宝宝到五官科就诊。本文讲述了宝宝为什么容易得中耳炎、宝宝得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宝宝得了中耳炎怎么办。

小孩得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

宝宝为什么容易得中耳炎

1、外出

在密闭的火车或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许在通风欠好、生齿密布的公共场所,很简单感染上伤风病毒,也很简单让患上小儿中耳炎。所以,带孩子外出,要尽能够避开人群拥堵的场所。

2、疲惫

睡眠不足或膂力耗费过大,是免疫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日子有规则、饮食养分均衡再加上适当运动关于坚持安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并且必定要让他得到充沛的歇息。

3、家长吸烟

据悉,家里有人吸烟,简单诱发中耳炎。即便你把吸烟者赶到阳台上吸烟,他的头发和衣裳上也会沾有卷烟的有害物质。他再去抱宝宝时,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吸附在宝宝的鼻咽黏膜上,简单致使炎症。

4、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

比方伤风、鼻炎、咽炎等。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很多细菌的时分,这些病原体就很简单进入耳部。所以,孩子伤风的时分,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不是有反常。

5、游水

游水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假如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不过,假如游水池里人较多,清洁卫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时分,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经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致使伤风,进而致使中耳炎。

小孩得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

6、集体日子

在儿童园里,孩子触摸伤风病菌或病毒的时机大大添加,然后添加患中耳炎的能够性

宝宝得中耳炎的症状

如果孩子患了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和耳道流脓等,其整个临床

(1)早期(医学上称咽鼓管阻塞期):小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小儿不会表达),但耳部的难受会影响宝宝玩耍和睡眠。医生在此期检查可发现有耳膜(医学上称鼓膜)内陷,中耳内有积液。

(2)进展期(医学上称化脓前期):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可达39℃~40℃,小儿哭闹不安、听力下降和耳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表现类似感冒或肠炎,极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检查后可发现耳膜充血、听骨红肿、外凸。

(3)高峰期(医学上称化脓期):小儿高烧、拒食,严重者面色发灰、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和耳痛向四周放射。检查可发现耳膜外凸,中耳内积脓。

(4)后期(医学上称消散期):一般在患病4-5天后,小儿的体温下降,耳痛消失,可以入睡,但鼓膜破溃,脓液从耳道流出,耳鸣和听力下降仍存在。

宝宝得了中耳炎怎么办

 几乎所有2岁以下的孩子患中耳炎都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大多数的婴儿在开始使用药物两三天后病情就会有所好转。同时,你可以用止痛药来缓解孩子的疼痛,如布洛芬或扑热息痛。但是为了治疗感染,必须给孩子服用处方药。

小孩得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

大一些的孩子中,80%的中耳炎患者都会自己痊愈,不需要抗生素的治疗。因此,如果孩子已经超过两岁,且中耳炎并没有引发很多疾病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止痛药即可,两三天后再对孩子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抗生素。

许多儿童会多次发生耳炎,或是积水可持续很长时间,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治疗了。只是需要进行一个简单的手术,将一条干净的小导管通到耳鼓处以帮助中耳更好的通风,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降低中耳炎的复发机率。

小编的话

宝宝抵抗力弱,外出时要选择通风好的地方,避免感染,给八宝洗澡洗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耳朵里面进水,一旦有一点进水,就要用棉签给宝宝处理。宝宝患上中耳炎的危害很大,不仅耳朵痛、听力下降,还会引起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家长要引起重视。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378089.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