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3-01-03 02:46:55
如果说当前的新冠疫情是抗疫三年以来最强一波风暴,那么广州各大医疗机构的急诊无疑被推到了这场超级飓风的风暴眼位置。
从12月7日实施全面精准防控《新十条》,狡猾的新冠病毒在经历了短暂的摸索、试探,本就有着海珠疫情基础的广州,终于在一周左右出现较大范围的社会面传播。人们开始出现高热、全身酸痛、畏寒、进而剧烈咳嗽、痰液中出现了血丝的各类症状。虽然和新冠病毒掰了三年的手腕,可绝大多数人在感染初期还是惶恐不安,手足无措的,只得转而求助于医院、医生。
又逢羊城一年中最为冰冷的至寒时刻,于是,以暨大附一院急诊科为代表的全市各大医疗机构的急诊体系迎来了最为忙碌、人手最紧,急诊抢救最为艰难的时段。
从12月中旬开始,市民普遍反馈120电话难打,120出车要经历漫长的轮候。殊不知,彼时的广州整个急救体系均处于超标准接诊量3倍以上的忙碌时刻。“从事急诊工作这么多年,真的是第一次感觉到了广州有这么多超高龄老人,这一波疫情让部分老人出现病毒样肺炎影响症状。”暨大附一院急诊科副主任刘晖告诉南都记者。而从事急诊工作26年的病区护士长朱丽云更是直言,2022年的12月,是其从事急诊多年来的至暗时刻。
资料图
而今,全市监测体系发现,当初穿山破壁、气势汹汹,大有平推一切障碍物的新冠病毒感染大潮开始偃旗息鼓悄然回落。距离暨大附一院两公里开外的天河城、正佳商圈又开始人潮熙攘。急诊人仍不敢稍有松懈,稍事整装继续战斗。
“专家预估的疫情流行的尾期要一直延续到春节后,全面放开后的境外优势毒株还在虎视眈眈,现在远没到松懈的时候。”
12月15日
急诊科里一下子涌进了大量的老年患者
年轻群体感染了奥密克戎一般症状轻微,但这个毒株对老龄、尤其是超高龄老人却非常地不友好。
让刘晖印象深刻的是,在12月15日这一天天空中还下着冷飕飕的冬雨。急诊科一下子就挤进了数十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般都是90多岁,在家人的陪同下或坐在轮椅上,或躺在行床上,叹息着艰难地进行着呼吸,每一个呼吸都显得艰难异常。”
资料图
奥密克戎对年轻群体的攻击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尚不足以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呼吸、氧和。但老年群体不一样,一查血氧饱和度,基本都是70多、80几,与93以上的安全阈值相去甚远。
再通过急诊自设的CT做胸部平扫,要么就是典型的病毒样肺炎,要么就干脆是大白肺。治疗性的药物肯定要及时用上,但最最关键的氧疗更需要及时地用上。
暨大附一院急诊科里的留观床位一共17张,快速流转起来能保证30多人的院内急救。可这是按照常规流程进行的设置,而新冠病毒感染潮带来的急诊冲击,显然是超常规的。每一个老人都需要吸氧,占用一套氧疗设备,一天三百多人的急诊量中,需要吸氧的就接近一百位。
设计容量为17张床位的留观区,被医用平床和轮椅挤占得连下脚的地方都难找。最高峰的时候,留观区里面挤满了60来位老人。尚能活动的善良老人们自觉地将自己的位置向里挤靠。他们深知,这个时候但凡能腾挪出一个人的救治空间,就多了一条生命成功获救的希冀。
资料图
固定的供氧管道都给了17个床位上的长者,于是移动氧气瓶、抱枕氧气袋都成了能救命的“维生设备”。“这些老人和家属也让我们医护人员很是感动和揪心,他们安安静静地吸着氧、输着液。当留观床或平床上有病重的老人不幸离世时,等候床位的老人会默默地等待着医务人员快速处理,然后毫不避忌就躺在了那张床位上,平静接受着医生护士们提供的治疗。都是见惯近百年风雨的耄耋长者,自对生死有了更超然的领悟。”
那时的急诊病区寂静而肃穆,明明狭窄的空间里挤进了上百人,明明多数人还在忍受着缺氧带来的各种不适,可病区里连哎呀之类的长吁短叹声都很少听见。
在拥挤的空间里挽救生命
集全院之力开始疏通急诊
在羊城的感染潮不断攀升,120电话呼入量早已突破1万通大关的时候。暨大附一院的急诊科也只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仅仅自有17张留观床,挤满了平床也就能留置50到60人的留观区显然是不堪承受的。每天有两三百人涌进急诊,最多的一天挤进了近340人,每天要在急诊抢救的就有五六十人之多。
最先告急的是人手问题,急诊科自有的外科、儿科医护团队最先被动员起来。怀孕的护士刘琪瑶也拿着氧气包冲到了救援的最前沿。老主任蒋亚斌也冲在了最前沿参与急诊抢救、会诊,甚至亲自参与救援操作。
资料图
整个科室100多名医护,除了一名产假医生,全部扑在了第一线,感染后阳了,没有症状坚持干,症状明显,挺过了发热急性期接着干。“这种医务人员感染性减员是最无奈的,刚刚开始时,是一个两个,接着就是四个、六个。奥密克戎毒株的超强传播力,在人群密集的急诊科里更是张牙舞爪、肆无忌惮。”
医院急诊科里一共有刘晖、张荣,周幼芬,周奕娟4名女医生,全都阳过了;年轻的规培护士吴尚熹,一直在急诊一线,一天都没有休息,同事们以为他没有阳,能进“决赛圈”。事实是这个年轻人早就阳过了,发烧、头晕等症状一样都不少。12月28日科室最忙的时候,老护士陈亦德在上夜班之前找到了朱丽云护士长,报告自己开始发烧,抗原阳性。“本以为他要请假,但他却说自己刚刚吃了退烧药,能走、能动,我是男生,我能扛过去,我能坚持上完这个晚班。”
急诊科医生护士们用肉身构建的救治屏障,依然在受到急诊潮一波紧接一波的拍打。刘晖告诉南都记者,“印象特别深刻的是12月26日这一天,上午一共完成了21例急诊抢救,18人被输送、全院分流之后。到了中午,又一下子的涌进来了20多个高龄老人,都需要吸氧甚至上呼吸机支持。”
资料图
场地、床位、呼吸机都紧张的时候,一名高龄老者还出现了心源性猝死。实在没有空间了,留观区病人们自发的又各自靠拢了一些,腾出了一块两平米不到的空间,周幼芬医生是跪着、趴着在地上为老人进行的心脏按压和各种药物输注治疗的。
资料图
不能规避的死亡话题
老主任承担起来死亡报告工作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攻击呼吸系统,可呼系统受累后血氧饱和度骤降时,携氧血液灌注到全身各个器官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于是哪里的脏器供血供氧不够,哪个脏器就开始出现衰竭,危及生命。
当每天数万名有急诊需求的患者通过120、自驾车涌进急诊时,近乎于无穷大的分母,将再低的死亡概率都演变成了一个个冰冷的病亡数据和遗体。
在暨大附一院的急诊科里也是这样,医护们穷尽各种力量去挽救生命却无果时。来不及擦拭掉额头的汗珠,更来不及无奈、扼腕,将双手的医用手套摘下,在洗消瓶上重重地摁上几下以示发泄胸中的愤懑后。换一双手套就冲向了下一个危重症。
都说没有一个寒冬不能逾越,但这些因为重度呼吸窘迫,因为全身多脏器衰竭而病亡的老人的生命,则在这个冬天画上了休止符。
资料图
急诊科老主任蒋亚斌和刘晖副主任在抢救室如此忙碌的情况下,每有重症都会亲身参与现场指挥抢救。当现代医学科技力有不逮时,行医多年,见惯了生死的蒋亚斌又接过了繁杂却不能有丝毫错漏的报丧系统工作,让一线医生护士们能够全力救治患者。“每一次通过系统申报,再熟练的熟手都需要花费一个小时以上。”老主任对每一位逝者的信息、病情、死亡原因都很清楚,每一次的抢救过程他都在场参与。他只能铁青着脸默默输入每一位逝者最后的文字信息,完成报备、发送。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急诊潮回落,曙光已经在前
病人全部拥挤在人员、抢救设备、资源和空间都有限的急诊科是肯定不利于挽救生命的。必须全院总动员进行疏导和分流。
医院院长徐安定、党委书记闭思成在急诊潮涌来的第一时间就开始进行全院总统筹,郑小飞副院长更是每天都到急诊现场办公,建立危重症患者统筹收治群。各个临床科室阳过的没阳过的精干力量都开始向急诊科支援,确保急诊应收尽收,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更好的救治。对急诊的扩容也迅速推进起来,改造场地,扩容现有场地及移动板房,增加了诊室及床位,并全力增配呼吸机、吸痰机、输液泵、监护仪。
资料图
其他临床科室对于急诊潮的帮助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医院中心ICU在尹海燕主任的支持下,开辟了从急诊直通ICU的通道。ICU内只要有了病床空置,急诊留观区里最危重的患者就会被转送到拥有更高级生命支持单元的ICU继续救治。
加上其他兄弟专科的跨科收治,急诊的压力正在一步步的缓解。
留观区里老人的平均年龄正在下降,现在已经大多是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每天300多的急诊量也在回落,来自120急救指挥系统的派车指令开始通畅,蒋亚斌主任也很少再铁青着脸坐在死亡申报系统前汇报冰冷的数据了。
这一波来势凶猛的急诊潮正在慢慢的退却了。
资料图
2023年1月1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宣布,羊城本次新冠感染疫情已经达峰。比邻的天河岗顶商圈、天河城商圈又开始车水马龙,人头涌动。
2023年的春天,近了!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刘丽芳 张灿城
视频、摄影:南都记者 赵明
标签: 急救 医生 护士 急诊科 ICU 重症患者 湘雅二院一医生被曝医疗作风有问题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朋友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惊吓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