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婴幼儿补钙注意事项 推荐比钙片强十倍的家常菜

来源: 最后更新:22-11-25 12:36:43

导读:对于咱们的家长而言,对于宝宝的事情那是格外的注意和关心。尤其是对于宝宝身体健康方面关注那是格外的多。

对于咱们的家长而言,对于宝宝的事情那是格外的注意和关心。尤其是对于宝宝身体健康方面关注那是格外的多。

不过说到宝宝的身体,咱们就不得不说到孩子的补钙问题。因为钙元素对于宝宝的身体发育有太多的关联:宝宝秃顶可能是缺钙、宝宝睡觉磨牙可能是缺钙、宝宝晚上睡觉可能是缺钙……从这些可以看出,给宝宝补钙那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那么家长该如何给宝宝补钙呢?宝宝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如何靠饮食来补充钙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婴儿补钙的注意事项

1、不是越多越好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宝宝的每日钙适宜摄入量按年龄段分为,0-6个月是300毫克,6-12个月是400毫克,1-3岁是600毫克。专家认为当摄入量超过此量而再增加时,发生毒副作用的危险就会增大。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微量营养素如铁、锌等的吸收。所以你应根据宝宝缺钙的程度,咨询医生该给宝宝补多少钙剂。如果宝宝不缺钙,不必盲目补钙。

2、补钙产品中不能含铅

宝宝补钙时一定不要服用含铅的钙片。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些“天然”钙片中含有少量的铅,铅对宝宝有害。

3、别光靠喝奶

不管你的宝宝是喝配方奶还是已经能喝牛奶了,都要注意在这个阶段,有些宝宝会因为喝了太多奶,反而没有胃口再吃别的有营养的饭菜,而导致饮食结构不均衡,营养摄入不全面。这么大的宝宝每天喝奶控制在400~700毫升就可以了。

4、骨头汤补钙应加醋

中国传统用于宝宝补钙的骨头汤中钙的含量其实很低,这是因为炖汤时骨头里面的钙很难释放出来,即使炖很长时间,汤中的钙仍微乎其微,如果添加一些醋,可促进骨头中钙的溶解。此外,骨头汤炖的时间长,汤中脂肪含量会很多,喝太多容易导致孩子脂肪摄入超标。

5、减少食物因素的影响

由于食物中还含有许多影响钙吸收和生物利用的因素,比如膳食中食盐含量高或是吃了大量蛋白质,钙就很容易从尿中丢失,影响补钙效果。菠菜、油菜以及谷物的麸皮等食物中含有大量草酸或植酸,这些也会影响到食物中钙的吸收。而适当的蛋白质,膳食中的维生素D,酸性氨基酸和低磷膳食则均可提高钙的吸收,对于宝宝补钙有一定促进作用。

6、不要空腹服用钙片

不要让宝宝空腹服用钙剂。钙剂随餐服用,饭后、两餐之间或睡前均可服用,因为充分的食糜可干扰草酸,促进钙的吸收。另外,夜间血钙浓度低,所以,睡前服钙也有利于钙的吸收。

接下来,再来了解容易缺钙的婴儿吧。

二、婴儿容易缺钙的六种状况

1、早产儿和出生体重较低(低于3公斤)的孩子;

2、孕期缺钙的妈妈所生的孩子;

3、哺乳期缺钙的妈妈所哺育的孩子;

4、少晒太阳的孩子;

5、生长发育太快的孩子;

6、吃奶少的孩子。

比钙片强十倍的家常菜

1豆腐炖鱼

豆腐是大家熟知的高钙食物,只要吃200克北豆腐,就可以满足一日钙需要量的1/3,比喝半斤奶还要多。而鱼肉中丰富的维生素D能加强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豆腐炖鱼,不仅味道鲜美,更是补钙健骨的绝配。

2芝麻酱拌菠菜

芝麻酱是钙的“宝库”,每100克含钙870毫克,高于豆类和蔬菜。而菠菜中富含的维生素K是骨钙的形成要素,如果在补充钙的同时增加维生素K,可以大大提高补钙的效果,促进钙沉积在骨骼当中。芝麻酱拌菠菜,香而不腻,是完美的补钙凉菜。

3紫菜腐竹汤

钙与镁就像一对双胞胎,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当钙与镁的比例为2∶1时,最利于钙的吸收利用。腐竹是富含钙的豆制品之一,而紫菜被称为“镁元素的宝库”,两者一起煲汤,可谓补钙健骨的完美搭配。

4醋溜小油菜

不少绿叶菜在补钙效果上并不逊色,其中小油菜的钙含量超过同样重量的牛奶。而醋有利于钙从不溶状态变成可溶状态,促进钙的吸收利用。此外,小油菜中还含有大量有助于钙吸收的矿物质和维生素K。

5青椒炒鸡蛋

鸡蛋含有优质蛋白,其钙含量也较高,而青椒中富含维生素C,两者一块炒,不但色泽美观,还能提高钙的吸收率。

6黄豆炖猪蹄

黄豆钙含量丰富,猪蹄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以作为钙沉积的骨架,从而更有利于黄豆中钙的吸收。需要提醒的是,猪蹄中饱和脂肪含量较高,不宜常吃。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333622.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