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医生建议1顿饭吃螃蟹不超过2只 吃螃蟹有哪些注意事项和禁忌

来源: 最后更新:22-11-08 05:34:14

导读:很多人都喜欢吃螃蟹,所以会吃得比较勤,甚至有时候一天吃好几只。显然,这样的吃法是不可取的,且不说螃蟹

网讯,很多人都喜欢吃螃蟹,所以会吃得比较勤,甚至有时候一天吃好几只。显然,这样的吃法是不可取的,且不说螃蟹性凉不适合一些人吃,过量食用也是对身体有损害的。据医生建议,1顿饭吃螃蟹不超过2只!除此之外,我们吃螃蟹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和禁忌呢?一起来了解。

医生建议1顿饭吃螃蟹不超过2只

医生建议1顿饭吃螃蟹不超过2只 吃螃蟹有哪些注意事项和禁忌

螃蟹

螃蟹属于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一次性吃过多的螃蟹会促进胰液分泌,从而导致胰管压力升高。如果出现胰液排泄不畅的情况就可以诱发急性胰腺炎。医生表示,过量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都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严重的可能出现胰腺出血、坏死等症状。医生建议,一人一顿饭食用螃蟹最好不超过两只。

吃螃蟹有哪些注意事项和禁忌?

注意事项:

1、蟹要现蒸现吃,不要存放

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吃时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

2、蟹要吃鲜活的,死蟹不宜吃

河蟹死后的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缩短,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食者呕吐、腹痛、腹泻。

新鲜活蟹的外壳呈青黑色,具有光泽,脐部饱满,腹部白洁。而垂死的蟹外壳呈黄色,蟹脚较软,翻正困难。

医生建议1顿饭吃螃蟹不超过2只 吃螃蟹有哪些注意事项和禁忌

吃螃蟹

3、蟹要蒸熟煮透,生蟹不要吃

蟹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所以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有些人因为未将蟹洗刷干净,蒸煮不透,或因生吃醉蟹或腌蟹,把蟹体内的病菌或寄生虫吃到肚子里,怎么会不生病呢?蒸熟煮透了再吃,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4、吃蟹不要乱嚼一气

吃蟹时,在开盖后要注意四个清除:清除蟹胃,就是蟹盖里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先吃蟹盖部分,用小勺把中间的蟹胃部分舀出,轻轻将外面包裹着的蟹黄吮干净。注意,不要吮破中间那个呈三角锥状的蟹胃,内有污沙应将其丢弃;吃完蟹盖轮到蟹身,先用剪刀将多余的蟹脚、蟹嘴剪掉;用勺柄将蟹身中间一个呈六角形的片状物挑出来,那是蟹心部分应丢弃。还有蟹肠,即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蟹鳃,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都应该清除掉。

5、少吃,不宜吃太多

蟹肉性寒,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以免引起腹痛腹泻。

总之,螃蟹喜食动物尸体,其肠胃里、鳃里常存在大量细菌,因此建议在食用螃蟹时,尽量食用新鲜的、处理干净的、煮熟的螃蟹,避免食用后产生不良后果。

禁忌:

医生建议1顿饭吃螃蟹不超过2只 吃螃蟹有哪些注意事项和禁忌

螃蟹

1、脾胃虚寒者慎食:从中医生上来讲,螃蟹性寒,若脾胃虚寒的人食用过多,可能会腹痛、腹泻的症状,建议少吃螃蟹;

2、过敏体质者慎食:对于过敏体质而言,一次性食用过多螃蟹,可能会引起过敏症状,例如恶心、呕吐、发热等,建议根据自身体质适量吃螃蟹,以免引起过敏症状,但对螃蟹过敏的人,应禁止食用螃蟹;

3、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者慎食:螃蟹中含有丰富的钠离子,若是一次性食用过多含有钠离子的食物,可能会促使血压升高,不利于血压的控制。再者螃蟹中胆固醇含量较高,对高血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冠心病患者来讲,食用过多胆固醇,会加重疾病的程度。建议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者根据需要,适量食用螃蟹,避免食用过多,引起身体不适;

4、孕妇慎食:螃蟹含胆固醇含量较高,若孕妇食用过多,可能会引起妊娠高血压等疾病,建议孕妇少吃甚至不吃螃蟹;

5、慎与寒性食物同食:从中医上讲,螃蟹性寒,因此不建议螃蟹与寒性食物同食,例如柿子、茄子、香瓜、冰激凌等,若同食对肠胃不好或身体抗力差的人来讲,可能会伤脾胃,出现腹泻的症状。

相关推荐

立冬暖成立夏?南方多地冲击30℃ 新一轮冷空气正在酝酿中

立冬后入冬进程加速向南跨越 迎来一年中寒潮最多降温最猛时期

为什么年轻人不排斥穿秋裤了 今冬寒潮将达4-6次专家建议囤购秋裤

重庆今明雨水频繁 部分地区有雾出没行车小心

湖南未来3天持续晴好气温飙升 长沙周五最高气温达30℃

11月7日环境气象预报:东北湖北湖南等部分地区有霾天气

肯尼亚遭遇40年来最长特大干旱 导致多种野生动物死亡

月全食8日上演一起看红月亮 2022年11月8日月全食几点开始

八部门:鼓励开放郊野公园提供露营 野外露营需要哪些装备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313078.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