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子宫底开始下降 孕妈要知到分娩前的征兆有哪些

来源: 最后更新:22-11-07 06:54:53

导读:十月怀胎,咱们的孕妈妈经历了太多,终于快熬到了预产期。但是咱们的孕妈妈们却有一种“近乡情

十月怀胎,咱们的孕妈妈经历了太多,终于快熬到了预产期。但是咱们的孕妈妈们却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尤其是对于首次分娩的准妈妈来说,预产期临近时心情会越来越紧张。

因为她们不知道宝宝是否会准时到达,不知道产前会不会出现其他的问题……其实,小编想要告诉各位伟大的孕妈妈,在产前其实都有一些征兆会告诉你宝宝的到来的。所以,你们不要太过惊慌和焦急,你们可以通过这些分娩的征兆大致预测自己的分娩时间。

以下就是分娩开始前几周到几天内,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情况。你们注意留意哦~~

征兆的详细内容

子宫底下降   

初产妇到了临产前两周左右,子宫底会下降,这时会觉得上腹部轻松起来,呼吸会变得比前一阵子舒畅,胃部受压的不适感觉减轻了许多,饭量也会随之增加一些。

下腹部有受压迫的感觉      

由于下降,分娩时即将先露出的部分,已经降到骨盆入口处,因此出现下腹部坠胀,并且出现压迫膀胱的现象。这时会感到腰酸腿痛,走路不方便,出现尿频。

见红      

妊娠最后几周,子宫颈分泌物增加,自觉白带增多。正常子宫颈的分泌物为黏稠的液体,平时在宫颈形成黏液栓,能防止细菌侵入子宫腔内,妊娠期这种分泌物更多,而且更黏稠。随着子宫规律地收缩,这种黏液栓随着分娩开始的宫缩而排出;

又由于子宫内口胎膜与宫壁的分离,有少量出血。这种出血与子宫黏液栓混合,自阴道排出,称为见红。

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兆。如果出血量大于平时的量,就应当考虑是否有异常情况,可能是胎盘早剥,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破水      

阴道流出羊水,俗称“破水”。因为子宫强而有力的收缩,子宫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加,子宫口开大,头部下降,引起胎膜破裂,从的阴道流出羊水,这时离降生已经不远了。

阵痛      

一般疼痛持续30秒,间隔10分钟。以后疼痛时间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缩短,称为规律阵痛。

分娩征兆怎样应对?

宫缩——最有力的证据      

当宫缩好像已经规律时就记录其时间,如果准妈妈认为自己已临产,可打电话给医院或助产士。除非宫缩发生得极为频繁(每5分钟1次),或者十分疼痛,否则不需要即刻去医院。

第一胎产程常常持续12~14小时,在家中先等几小时会好些。在周围慢慢活动一下,若需要休息就休息一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产妇一直等到宫缩十分强烈并且每5分钟左右就出现一次时再离家去医院。

羊膜破裂——马上去医院  

羊膜是环绕在胎儿周围充满液体的囊袋,在分娩期间的任何时候囊膜都可能会破裂,造成囊内液体突然大量涌出,但因为胎儿的头部已经进入骨盆腔,阻塞了它的涌出,所以更多见的是液体一滴滴地流出来。

当准妈妈发现自己羊膜破裂时,应即刻打电话给医院或助产士。即使没有出现宫缩也需要去医院,因为羊膜破裂后有感染的危险。

见红——不要太着急  

妊娠期内,粘稠的、带有血迹的粘液会堵塞子宫颈,在分娩开始前或进入分娩早期阶段时,这种带有血液的粘液会从阴道分泌出来。

以上情况可能发生在分娩开始的前几日,所以要等待,直到腹部或背部出现有规律的疼痛时再打电话给医院或助产士。

辩别假象——假性宫缩      

妊娠最后三个月,有些准妈妈的子宫出现间歇性收缩的情况,医学上称为假阵缩。这种宫缩有时变得较强烈,有些人可能会误认为已进入临产。但是,真正的分娩宫缩发生得很规律,并且逐渐增强,也更加频繁,准妈妈应加以辨别。如果只是偶尔发生几次宫缩,准妈妈可以照常活动。

出现早产症状怎么办?

如果准妈妈在孕中期、孕晚期(37周以前)出现以下任何早产的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分泌物增多   

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分泌物性状发生改变。性状改变指分泌物变成水样、粘液状或带血色(即使仅仅是粉红色或淡淡的血迹)。

见红      

出现阴道流血或点滴出血。

腹部疼痛      

腹部疼痛,类似月经期样的痛,或者1小时内宫缩超过4次(即使是宫缩时没有疼痛的感觉)。

压迫感   

盆底部位有逐渐增加的压迫感。

腰背部疼痛   

腰背部疼痛,特别是在以前没有腰背部疼痛史的情况下。

孕妈妈要记住:这些早产的症状有时候容易混淆,因为其中有些症状,比如盆底压迫感或腰背部疼痛等,在正常怀孕时也会出现。

而孕早期零零星星出现的宫缩可能不过是假性宫缩。总之,准妈妈一旦发现自己出现早产症状,就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312867.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