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小儿雾化治疗支气管炎用什么药 你真分得清?

来源: 最后更新:22-11-06 10:03:25

导读:我想应该是没有人想要吃药吧,但是生病后又不得不吃药,我们大人还好一点,不吃都要逼着自己吃。但是对于宝

我想应该是没有人想要吃药吧,但是生病后又不得不吃药,我们大人还好一点,不吃都要逼着自己吃。但是对于宝宝来说,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在给宝宝喂药的时候,还要捏着鼻子或者把宝宝全身都困住,不让他动弹,使尽浑身解数来让宝宝吃药。

但是有的宝宝吃了药后,立马就吐了;有的真的是怎么灌药也不吃,所以有些家长就想着用雾化来治疗。当宝宝得了支气管炎后,家长就想问小儿雾化治疗支气管炎用什么药。

小儿雾化治疗支气管炎用什么药?

雾化治疗其实就是把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的颗粒吸进身体里面,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

雾化治疗支气管炎用药配方:

1、庆大霉素8万单位--靡蛋白酶15毫克加生理盐水至15ML

2、20%痰易净10ML+氨茶碱0。25克 ;

用法:雾化吸入,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注意:具体的用法和用量还是应该根据宝宝的情况来使用,应该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进行雾化治疗。

如何正确选用吸入装置-雾化器?

1.上呼吸道疾病(常见的喉炎、咽炎)宜选用超声雾化吸入器,雾粒直径为3.7-10.5?m,易沉积在上呼吸道及大气道;

2.下呼吸道(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部)疾病宜选用喷射雾化器,雾粒直径<5?m,易沉积在病变的支气管或肺泡内发挥作用。

3.超声的剧烈震荡加温,对含蛋白或肽类的药物不利。超声雾化对混悬液(如糖皮质激素溶液)的雾化效果也不如喷射雾化;此外对支气管哮喘等需充分吸氧的患者,氧气驱动的喷射雾化可能有益。

在使用雾化器吸入治疗支气管炎时需注意哪些事项?

1、定期消毒雾化器,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定期更换雾化器,保证有效输出量;

3、支气管炎严重时,避免超常剂量使用β-受体激动剂,以防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4、雾化时避免药液低渗、气雾温度过低;

5、对呼吸道刺激;

6、使用氧气驱动雾化时,应注意用氧安全,禁止在有氧附近吸烟或燃明火;

7、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引起呕吐。

宝宝在雾化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这些事项:

一、 保暖:温度变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气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支气管炎病情,因此,家长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尤其是睡眠时要给患儿盖好被子,使体温保持在36.5摄氏度以上。

二、 多喂水:小儿支气管炎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应注意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饮食以半流质为主,以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

三、 营养充分:小儿患支气管炎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加之发热及细菌毒素影响胃肠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患儿体内营养缺乏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家长对患儿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饭、煮透的面条、鸡蛋羹、新鲜蔬菜、水果汁等。   

四、 翻身拍背:患儿咳嗽、咳痰时,表明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为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可用雾化吸入剂帮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20分钟。如果是婴幼儿,除拍背外,还应帮助翻身,每1-2小时一次,使患儿保持半卧位,有利痰液排出。   

五、 退热;小儿支气管炎时多为中低热,如果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一般无需给予退热药,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体温高,较大儿童可予物理降温,即用冷毛巾头部湿敷或用温水擦澡,但幼儿不宜采用此方法,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六、 保持家庭良好环境:患儿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和采光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防止过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烟者最好戒烟或去室外吸烟,防止烟害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小编的话:

以上就是对小儿雾化治疗支气管炎用什么药的介绍了,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在给宝宝进行雾化的时候,要注意正确使用雾化装置,还要注意药的剂量,同时还需要注意注意在使用雾化治疗的时候,还要注意宝宝平时的护理事项,这样才能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312225.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