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踩踏过程中如何自我保护 踩踏过程中怎么自救

来源: 最后更新:22-11-02 12:02:58

导读:一、保持镇静,要听从事故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调度,配合指挥人员缓解拥挤,避免踩踏事故。二、抱住坚固物体

  导语: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踩踏事故主要发生在人群拥挤、地形复杂、秩序混乱的场所里,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那么,今天小编想来说说,踩踏过程中如何自我保护?踩踏过程中怎么自救?不清楚的小伙伴们要注意了,以下是重点内容,走过不要错过。

  踩踏过程中的如何自我保护

踩踏过程中如何自我保护 踩踏过程中怎么自救

踩踏

  一、保持镇静,不要乱喊乱叫或推搡他人在拥挤发生之初或者不幸身陷拥挤的人流之中,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乱喊乱叫或推搡他人,防止造成混乱。要听从事故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调度,配合指挥人员缓解拥挤,避免踩踏事故。

  二、抱住坚固物体,等待时机脱险拥挤中,如果发现一旁有坚固物体应紧紧抱住,以等待时机脱险。

  三、巧用臂力,为自己撑开胸前的空间如果身不由己被裹入拥挤的人群中,要伸出力量较大的那只手臂,用手掌轻触前面那个人的后背,另一只手握住撑出的那只手的手腕,双臂用力为自己撑开胸前的空间,稳定重心用小步随人流移动,不要试图超越别人。

  四、不捡掉落的钱包、不穿被踩掉的鞋在拥挤的人群中行走时要时刻保持平衡,不要去捡掉落的钱包、手机等物品,鞋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穿鞋,以免被挤倒发生踩踏危险。

踩踏过程中如何自我保护 踩踏过程中怎么自救

  踩踏图片

  踩踏是怎么发生的?

  踩踏事件的发生一般包含3个重要因素:人多、特殊地点、秩序混乱。

  在狭窄的小巷、甬道、拱桥、楼梯等特殊地点,或者在拥挤行进的人群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继续前行,那么人群中极易出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此外,在人流中存在两种不同人群,不同行进方向的“异向人群”和体力、身体状态不同的“异质人群”(如老人、儿童),如果没有有序的疏导,让这两种人群凑在一起,就会发生拥挤。拥挤到一定程度,人群会相互撕扯、交叠在一起,称为“成拱”现象。

  为什么踩踏能造成这么大范围的死亡案例?

  在1平方米的范围内挤站了9个人,或者以叠罗汉的方式在人体上方压了超过4个人,就会由于平行/垂直压迫导致普通人无法呼吸。除了压迫,人群中的互相拉扯踩踏也会直接导致身体各种伤害。

  韩国此次踩踏事故发生后,开始救人的时候,已有许多人由于长时间窒息,导致心脏骤停。

踩踏过程中如何自我保护 踩踏过程中怎么自救

  踩踏图

  如何防踩踏事故

  (1)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

  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骚动时,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为此,专家特别提醒:当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后,旁边的人一定要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事,否则,后面的人群继续向前拥挤,就非常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如果此时你正带着孩子,要尽快把孩子抱起来,因为儿童身体矮小,力气小,面对拥挤混乱的人群,极易出现危险。面对混乱的场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顺利逃生的重要因素,争取做到遇事不慌,否则大家都争先恐后往外逃的话,可能会加剧危险,甚至出现谁都逃不出来的惨剧。

相关推荐

6月18日是什么节日 6月18日是哪种节日

世界上最长的三条河流 世上最长的三大河流

台风来了为什么在窗户上贴米字 台风到来为何会在窗上贴米字

台风来了如何避险 台风到来要怎么避险

台风来了怎么保护自己 台风到来如何防护自己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308592.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