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湘潭市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最新消息 湖南黄码人员做了核酸检测能出去吗?

来源: 最后更新:22-10-03 10:58:17

导读:对于健康码或行程卡为“黄码”人员,尤其是有国内本土疫情发生地区旅居史或其他中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应限制出行。

  更新时间:2021.8.4

  强化“黄码”人员监测

  对于健康码或行程卡为“黄码”人员,尤其是有国内本土疫情发生地区旅居史或其他中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应限制出行(按照防疫要求正在居家隔离人员,在解除隔离前应禁止出行)。当事人要及时、主动向社区(村组)和工作单位报告,在健康码转为“绿码”前,应接受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不得出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宾馆、银行、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人群密集场所和相对封闭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更新时间:2021.8.1

  一旦发现健康码、行程卡变为红码或黄码,必须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报告,按要求配合做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请及时佩戴口罩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排查,并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活动史和接触史,就医途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指南一:发现“黄码”需第一时间核酸检测

  目前湖南省推出的电子健康卡二维码的颜色分为三种,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等级,并附有相应的防护建议。

  第一种是绿色,可正常出行,但近14天内有高、中风险区域或疫区旅居史应接受核酸检测或提供7天合格检测结果;第二种是黄色,限制出行,并接受核酸检测。持有近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出行,但不得出入学校、工厂、大型商场、大型农贸市场等人群密集场所和相对封闭场所;第三种为红色,禁止出行,要尽快联系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健康码赋码错误,可在电子健康卡小程序中提出申诉。

  核酸检测具体流程及防护措施如下:

  •第一时间找到所在地最近的医院进行核酸检测预约缴费。为方便市民群众,目前湖南多家医院已开通核酸检测线上预约、缴费、查询结果一站式服务。市民只需在手机微信上关注医院公众号,根据提示办理即可。

  •预约成功准备出门前,应该携带好身份证,洗手并正确佩戴好口罩,最好再备一个口罩,也可以随身携带免洗消毒液或免洗酒精,可在采样结束后及时给双手消毒等。

  •出行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前往核酸检测采样点。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正确佩戴口罩,途中尽量保持安全距离,避免手碰触公众设施及物品,不要用手接触眼、耳、鼻、口等处。

  •到达采样点排队,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全程戴好口罩,不要与人交谈,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避免飞沫传播风险,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有序进行采样。检测前两小时尽量避免进食。

  •接受咽拭子采样时,将口罩取下折叠封装在塑料袋里放入口袋中。在采集咽拭子时尽量放松,头后仰,深呼吸,张口发出“啊”音。在咽拭子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咽部不适,想要咳嗽、打喷嚏或者呕吐等,切记不要对着医护人员或者其他人,对着地面或准备好纸巾都可以。

  •采集完样品后立即洗手或用免洗酒精擦拭双手,戴上备用口罩。将废弃口罩投入指定医用垃圾桶。立即离开,不要在采集地点周围吐痰、呕吐。

  指南二:如何申请转绿码

  分两种情况申诉:身处湖南省内者,请联系区县疾控提交申诉函解码;身处湖南省外者,请于“健康320”公众号提交相关信息及三天两检(72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证明,且两次监测时间间隔在24小时以上)截图

  湖南健康码 “黄码”“红码”人员,应立即向所在地社区或县级疾控中心报告,并积极配合所在地社区或县级疾控中心开展防控措施。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等症状,请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诊疗,主动告知医生近14天旅居史、接触史等情况,就医过程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对湖南省居民健康码、行程卡“红黄码”人员不主动报告、不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将可能承担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法律责任。

  此外,疾控部门特别提醒,广大居民应继续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请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积极预约登记,有序前往定点接种门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标签: 核酸  口罩  健康  湖南  人员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215377.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