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辅食越烂对宝宝越好吗 有关宝宝辅食的误区妈妈要知道

来源: 最后更新:22-09-27 12:01:01

导读:在很多新手爸爸妈妈的认知当中,给宝宝添加辅食就是应该是入口即化,越烂越好。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辅食孩子

在很多新手爸爸妈妈的认知当中,给宝宝添加辅食就是应该是入口即化,越烂越好。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辅食孩子不但好咽下去,而且也容易吸收营养。而且,这样的辅食标准才符合宝宝脆弱的消化系统,但是,辅食真的是越烂对宝宝越好吗?

其实,早有专家就已经说过这方面的知识:在给孩子添加辅食的初期,确实是要软烂一点比较好,但是随着宝宝的成长发育给孩子准备的辅食就不能太烂太碎,否则孩子的咀嚼力就会难以得到充分锻炼,还可能干扰颌面部和牙齿的正常发育的。

辅食太烂对宝宝的不利影响

1.影响咀嚼能力

宝宝只有长时间进行口腔动作,并经常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咀嚼能力。如果家长担心孩子的咀嚼能力弱,总是把辅食煮得太烂,让宝宝难以接触干的或者硬的食物,孩子的口腔肌肉就难以得到锻炼。

2.干扰牙齿发育及语言表达

长久以往喂食太烂的辅食,就会影响孩子的脸部、口腔、牙齿的发育。特别是牙齿和牙龈没有得到挤压锻炼,在发育和排列上就会受到影响,难以牢固或者造成牙齿排列拥挤,舌头和其他口腔器官也难以灵活伸展,孩子日后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达能力不佳的情况。

3.造成营养不良

太烂太碎的食物,往往已经被人为地加工细腻化,所以其营养成分也会流失得特别严重。孩子经常食用,既无法吸收到所需的营养,还会变得营养不良。

宝宝辅食要随着年龄变化

辅食和奶类食品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多,前期是以奶水为主,辅食只是让宝宝适应吞咽,随着宝宝的慢慢成长后面要慢慢调整为辅食为主,奶水为辅。如果始终坚持奶类为主,孩子的咀嚼能力只会停滞不前。

一、 4-8个月宝宝:

此阶段孩子才学会如何吞咽,在制作辅食时多选择泥状、糊状和半固体状,如米粉、菜泥、香蕉糊等等。长到6个月后,建议适当做一些小颗粒状的食品,开始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

二、 8-12个月宝宝:

此阶段孩子开始进入疯狂“长牙期”,时不时地可以看到宝宝的小嘴冒出几颗小牙。建议此时可以增加辅食种类,如蔬菜肉末粥、烂面条、软吐司、小块水果像香蕉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注意,在食物的体积上可以逐渐从小变大,从细变粗,不要再人为地二次加工,让宝宝在长牙期充分地锻炼咀嚼力。

此外,这样的食物安排还能帮助孩子在吃饭间磨牙,促进牙齿发育。或者适当的磨牙饼干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 12个月后宝宝:

此阶段孩子可以吃很多食物了,如馄饨、软饭、饺子、稍稍加工过的肉和蔬菜等。因为牙齿萌出得越来越多,宝宝能很好地协调咀嚼和吞咽的动作,有的甚至可以将粗、硬的食物咬得细碎。

在吃饭间,孩子能充分地锻炼舌头和整个颌面部的肌肉,日后宝宝也能更容易准确地发音。

四、2岁以后宝宝:

此阶段幼儿的牙齿发育基本成型,在食物选择上大致与成人无异,无需再为其另外准备食物。

有关宝宝辅食的两大误区

1.浓汤宝宝喝了好

有些家长认为,汤煲得越浓越好,于是小火慢慢熬,一熬就是几个钟头。殊不知这样的汤宝宝喝了不光没有营养,还有可能产生一些不健康的物质,喝下去对身体有害。

其实,宝宝喝些青菜汤,瘦肉汤就已经很营养了。瘦肉汤做起来非常方便,只需把瘦肉切成片,接着直接放在清水里煲汤,瘦肉汤味道鲜美,脂肪含量又少,很适合宝宝食用。

2.宝宝能和大人一样生吃水果和蔬菜

有些家长觉得宝宝也可以喝大人一样生吃水果蔬菜。其实大人和小孩的消化系统有很大差别,孩子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生吃某些水果蔬菜会导致肠胃不适,引发腹胀腹泄等消系统疾病。不建议给年幼的宝宝生吃水果蔬菜。但可以榨点水果汁,每次喝一小杯,也要看宝宝头次喝过之后的反应,如果腹泄,建议就不要再喂。

说在最后:

1.宝宝的辅食并非越烂越好,否则只会让孩子形成对软食的依赖性,还会影响他的咀嚼能力,以及牙齿的正常萌出和排列。

2.宝宝缺乏必要的咀嚼锻炼,既会降低食欲,还不利于味觉发育和未来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爸爸妈妈在辅食的准备上要注重循序渐进,随着年龄的增长,让宝宝逐渐接触干的、硬的食物,来充分锻炼他的咀嚼力,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才是有利的。

3.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不要让家里的零食取代了正常进餐。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186460.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