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黑龙江哈尔滨低风险地区来邯郸要核酸检测吗

来源: 最后更新:22-09-26 07:38:52

导读:邯郸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疫情防控公告,要求所有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市民应及时报告,并接受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

  9月22日0至12时,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5例,其中哈尔滨市巴彦县4例、哈尔滨市南岗区1例。基于当前哈尔滨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哈尔滨市已要求非必要不离开本地。为防范疫情输入风险,巩固我市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工作成果,切实保障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力维护我市正常社会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邯郸市疾病预防中心特对当前新冠疫情做出如下紧急提醒。

  一、关注疫情形势,合理安排出行。中秋节假刚过,国庆节七天长假又将迎来人员流动高峰。请广大市民朋友们持续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行动轨迹,合理安排出行,非必要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地市。并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1年中秋国庆假期,旅行归来应自我观察14天”的建议,自觉做好自我观察。

  二、做好主动报备,积极配合防疫。8月26日以来从莆田市和泉州市来(返)邯人员,9月6日以来从厦门市和漳州市台商投资区来(返)邯人员,9月7日以来从哈尔滨道里区、南岗区和巴彦县来(返)邯人员,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有交集人员,以及健康码为“红黄码”人员要主动向所在单位和社区(乡镇)报备,配合属地做好管控、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

  三、养成良好习惯,积极接种疫苗。持续保持个人防护意识,养成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尤其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勤洗手、常通风、保持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遵守咳嗽礼仪等良好习惯。凡符合接种条件仍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市民朋友,请就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共同助力全市免疫屏障的建立。

  四、做好健康监测,规范就医行为。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亦进入高发期,请市民朋友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若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消失、腹泻等症状,请勿自行购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到附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个人旅居史,就医过程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接诊时,要询问有无福建省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以及黑龙江哈尔滨市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措施请牢记:

  第一:不麻痹、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第二: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要坚持戴口罩,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第三:打喷嚏、讲礼仪。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咳嗽、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手肘来捂住口鼻。

  第四:勤洗手、讲卫生。勤洗手、讲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方法。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请务必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第五:常通风、不可少。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第六: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线,出行勿拥挤,保持安全距离,于人于己都有益。

  第七:少出门、不聚集。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大,聚餐、聚会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因此人多场所不要去,拥挤场所要回避。少出门、不扎堆。

  第八:打疫苗,很重要。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防控新冠病毒,接种疫苗和个人防护一个都不能少。凡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要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构建免疫屏障贡献一臂之力。

  第九:讲科学、强免疫。饮食营养均衡、适度运动锻炼,坚持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保持良好心态,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第十:有症状,早就医。主动做好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告知旅居史、接触史,不隐瞒、不回避,并遵医嘱留观排查。

标签: 疫情  哈尔滨市  疫苗  病毒  防控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185623.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