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温州提醒来温返温人员请主动申领“温州防疫码”

来源: 最后更新:22-09-24 08:15:01

导读:目前,温州机场、动车站、小区大门口等各个公共场所全面实施亮码!来温返温人员只需要查验“温州防疫码”,显示“绿码绿勾”就能快速通行。

  连日来,不少从外地回温的市民发现,在机场、动车站、小区大门口等各个公共场所全面实施亮码。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不需要分别打开“健康码”和“行程卡”,只需要查验“温州防疫码”,显示“绿码绿勾”就能快速通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温州防疫码

  “温州防疫码”与“健康码”“行程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推广使用“温州防疫码”?“温州防疫码”是如何研判行程风险的?针对市民朋友关心的问题梳理如下:

  大、中、小门,全面实施进门亮码

  根据我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守牢入温“大门”、村居社区“中门”以及各类“小门”和群众“家门”,要求从严从紧抓好查验“温州防疫码”等各项防控措施。

  “温州防疫码”是将“健康码”和“行程卡”两者合一,可在一个页面显示其健康码和最近14天内行程信息,后台综合分析研判给出“可通行”“不可通行”“限制聚集”等通行提示

  据市大数据局方面介绍,2021年11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发上线“温州防疫码”,当前用户规模已达922万人,在机场、动车站、火车站、汽车客运中心、医院、药店、小区、单位、楼宇、酒店、农贸市场、娱乐休闲场所等全面实施进门亮码。通过“温州防疫码”,方便来温人员自行研判行程风险,也方便社区提前纳入排查。

  “温州防疫码”会将研判结果以接口方式,供温州各出入口的闸机、扫码设备等调用核验,从而能第一时间自动识别并拦截中高风险地区来温返温行程异常人员,为落实相应健康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红、黄、绿码,分别对应六种情况

  打开“温州防疫码”后,展示内容有申报人的健康码颜色及是否去过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信息。根据健康码和行程是否异常,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绿码绿勾”:近期未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或者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但已结束管控或退回,“双绿码”可以自由通行。

  “绿码红叉”:近14天内有到达或途经中高风险地区之一,持码人可点击“发基层核查”按钮,申报相关信息,数据确认提交后,基层管控人员将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并予以更新其“温州防疫码”状态。

  “红(黄)码红叉”:健康码异常且近14天内有到达或途经中高风险地区之一,立即联系属地街道(社区)防控办落实管控;若有疑问,点击“查询核查情况”,联系基层管控人员进一步确认申诉核查信息。

  “绿码黄问号”:未关联行程卡信息,点击“重新申报行程”再次关联,若始终关联不了,建议联系运营商咨询解决,或者点击“发基层核查”,由基层管控人员经“两查两问”后,再予以更新其“温州防疫码”状态。

  “限制聚集”:已纳入管控,状态为日常健康监测,根据通行的场所类型判断是否允许通行,点击“限制聚集”将出现温馨提示,告知管控内容。

  “非法访问”:如果一个用户短时间内持续获取短信验证码,会被认为是非法用户从而限制登录。次日零点解封,解封前可用“健康码”加“行程卡”通行。

  微信、支付宝、浙里办APP扫二维码,动动手指就能申领“温州防疫码”

  元旦前夕,我市按照国家和省相关防控政策,结合专家研判意见,对来温返温、离温、在温人员的防疫管理发布重要提醒,在外求学、工作、经商的各类人员,特别是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旅居史的人员,回温前要事先申领“温州防疫码”,返回温州后在机场、动车站、汽车站和其他公共场所要主动配合“亮码”。


  如何申领“温州防疫码”?

  第一步,用手机微信、支付宝、浙里办APP搜索点击“温州防疫码”或者扫“温州防疫码”二维码。

  第二步,显示“来温个人行程申报”页面后,按页面要求输入与“注册健康码”一致的手机号码,点击<获取验证码>按钮,输入验证码后,勾选“同意并授权温州市疫情防控部门查询本人在疫情期间14天内到访地信息”,然后点<查询>按钮,授权查询个人行程。

  第三步,在“温州防疫码”信息页可以点击“关联健康码”实现本人健康码和行程码的两码合一,若未申领浙江健康码,后台将通过查询全国健康码接口,获得申报人在其他省市的健康码信息。

  此外,“温州防疫码”页面可以关联多人的健康码信息。首次进入“温州防疫码”信息页或者点击“重新关联健康码”,会提示“是否允许从您浙江健康码注册信息中获取?”选“是”,系统将通过用户手机号码,自动关联用户及关联人员的健康码信息,使用中可通过“切换申领人”按钮来展示关联人员的防疫码信息。

点击查看>>>

标签: 温州  防疫  健康  行程  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news/jiaodian/175669.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