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9-12 09:48:38
海上泼水
由于端午正好赶上休渔期,石狮蚶江后垵澳海域都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上泼水节”活动。上百艘渔船从蚶江古渡出发,在泉州湾海面上竞渡穿梭,船上的人用各种木桶、戽斗装满海水,向其他船只上的人追逐倾泼。端午节的“午时水”被视为“圣水”,人们相信,以午时水泼身洗浴,可除去秽气,可消灾驱邪,亦可图吉祥、幸福兴旺。
蚶江曾是通航的河道,特别是清廷开辟蚶江与鹿港对渡。海上泼水最早见于明代,盛行于清朝,不仅传承了中原文化的古老元素,还融入了海洋文化的特色,是当时泉州总口石狮蚶江和台湾鹿港对渡的文化产物,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海上泼水节”。此外还有龙舟竞渡、海上泼水、海上捉鸭等海上活动。
王爷船
每年的端午节,村民将五王府里的神船迎到宫口,进行整装、祭拜,再簇拥到古渡口,举行护驾开航仪式,俗称"放王爷船",预示当年有海神爷保护,两岸对渡船只会安然无恙。也有认为将王爷请上船并将孤魂野鬼一并带走,送入大海任其漂流,象征着带走恶鬼孤魂和瘟疫“禳人船之灾”。消除灾难根源,从此阖境平安,风调雨顺。由于王船大多漂流向台湾地区,因此产生了习俗的传播,分炉等交融产物。
嗦啰嗹采莲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载:“五月初一日:采莲城中,神庙及乡村之人,以木刻龙头,击鼓锣,迎于人家唱歌谣,劳以钱或酒米”。在泉州端午期间有一种谐趣的驱邪消灾的民俗踩街习俗——“嗦啰嗹”,亦称“采莲”。源于古越族人的“驱疫傩”及中原唐宋宫廷“采莲舞队”,以古越文化妆扮唱念的行进间的表演形式,以祝愿驱邪消灾,祈望航行“履险为夷”、海贸繁盛,祈求风调雨顺。流传于泉州城内各铺境,以及周边晋江、南安、惠安各沿海地区。最为闻名的属晋江安海和泉郡后山宫的采莲活动。
水上捉鸭
水上捉鸭,流行于闽南地区的端午节水上竞技运动,在石狮、晋江一带颇为流行。其起源已无从可考证,相传是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师的遗俗,至今已有400年以上的历史。“水上捉鸭”练的是胆量,一根长三到四米的大杉木涂满油脂,在末端挂上一个内放活鸭的小竹笼,参与捉鸭的人要赤脚走过圆滑的油杉木探笼取鸭,但是赤脚走浮动的油杉木谈何容易,参加者往往还没走到末端,即落入江中,动作惊险。每当有人挑战成功,胜利者便耍尽“招数”在水中庆祝,岸上的围观者更是喝彩声声,场面十分热闹。以安海安平桥的水上捉鸭活动最为闻名。
海上赛龙舟
早在屈原之前,古越地就有端午的习俗。原始图腾社会为了抵御蛇虫、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人们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古越人披发纹身自谓龙之后裔。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妃的节日, 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赛龙舟,把船建造成龙形、 画上龙纹,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 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泉州赛龙舟活动,以泉港沙格龙舟赛闻名,这里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端午赛龙舟习俗的乡村之一。这项民俗始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陆上扒龙船
深沪有句俗语:“五月节摇白龙船”。这是一个跟赛龙舟形式差不多,闽南语叫搁桡、扒龙船的习俗。不一样的是,“爬龙船”是从海上演变而来,而从海上到陆地。是古代闽越人家渔民部落的遗风,以祈求海运亨通、海贸繁盛、百姓平安吉庆。每当端午节,渔户们就会组织成搁桡队,将用于平时作业的8米渔船弃桅卸舵,每艘龙船左右各坐五人操“桡刀”扒水,船首二人选派最为精壮的男子担任,称为“搁头桡”,船尾站立指挥一人,操着绑紧的橹,称为“捍尾拨”。表演时,两位身着喜庆服装的阿婆将手中篮子里的糖果洒向人群,在船头敲鼓队员的引领下,所有的船员齐心合力挥起木桨,喊起口号,动作一致,整个气势看起来非常壮观。
挂五瑞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端阳……悬蒲艾及桃枝于门,贴符及门帖。” 每年端午前,五月初四,老人们总是习惯到集市去采购当日最新鲜的五瑞(即榕枝、艾叶、菖蒲、柳枝和大蒜头),然后回到家就挂在大门、房门的门楣之上,寓意着平安吉祥,以示避邪。整个屋前屋后散发的就都是艾草香味。若得闲,还可搭配些粽叶或者是其他花材,再用花束包装纸,制作成手捧花束,可放置在车内或者卧室。
午时水
《荆楚岁时记》佚文曰:“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端午当日,人们会采集艾草、菖蒲、牡香、香椿、笔尾草等草木烧煮“午时水”。此外还有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传统说法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午时蛋
将蛋放入艾草水中煮沸,吃了有去菌消毒除湿功效。
律垢浃
即所谓“五月节,律垢浃”,这在民间诸多节日之中,可谓别具一格。端午节之时,闽南人汲取井水或烧煮草木汤,为儿童沐浴洗涤。而青少年及壮年男子,也于是日齐赴江河湖海之中游泳洗浴。用艾草、菖蒲熬水洗澡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艾叶的芳香行气通窍,故能辟除不祥,防病祛邪,小娃娃在夏天不长痱和疹子。
系五色绳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端阳……小儿以五色丝系臂,曰长命缕。又以通草象虎,及诸毒物插之。” 五色线又称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在端午来临前,人们会取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拧成一般,系于小孩手臂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此俗直承汉代,至今已2000年矣。
做蛋袋
沐浴完换上新衣后,大人会给小孩子编“蛋袋”。红绳或彩绳编制菱形格状而成的,再往袋子装里入桃子、鸭蛋、粽子,寓意长寿圆满,提着这个袋子去串门。
香袋仔
每年端午节前后,天气也越来越热。蚊虫五毒也开始触摸,湿热难耐的时节浑身难受。这时戴上装有草药的香囊,取其香味,能够驱蚊祛瘟,还能够防病健体。香包也能根据自己喜好来选择款式佩戴,集风雅与体面于一身,又带着美好的祝愿。
女人护肤刻不容缓 悄悄告诉你坐月子可以敷面膜吗面膜是现代女性保养皮肤不可缺少的,和护肤品不同,面膜的功效在于给
陕西咸阳一信贷经理诈骗农民贷款700多万用于赌博挥霍,案发后与母亲竟又获信用社400多万贷款 小娘惹旧版怎么看 旧版小娘惹多少集 女人小月子注意事项不容小觑 做好六点很重要 近五小时回答80个问题,普京年度记者会谈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