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征收方为什么不提供货币补偿或产权置换,偏偏要给你房票安置?

来源: 最后更新:24-04-09 12:35:21

导读:房票安置,是一种创新的模式,推行“房票”制度需具备一定条件,各地应因地制宜。首先,楼市要有足够存量的商品房,库存不足,“房票”便无法实现安置;其次,政府要有足够的财政资金兑现,否则“房票”在市场上得不

最近有网友咨询爱土拆迁律师团,“我们这儿正在进行房屋拆迁,征收方给出的补偿安置方式不是货币补偿,也不是产权置换,而是房票安置的方式。我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补偿方式,房票的补偿计算方式也感觉很复杂。不知道这种拆迁补偿方式合不合理、合不合法,有没有风险?”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是常见的两种拆迁安置方式。但是近几年,在拆迁补偿安置中,出现了“房票”这一全新补偿方式。

很多拆迁户对于房票不是十分了解,爱土拆迁律师团今天就跟大家讲一下,拆迁补偿中的房票安置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事项。

什么是房票安置?

房票,本是指业主购买房子时所产生的一切票据,包括购房发票、完税证等等。但是在拆迁补偿中,房票安置政策是指征收人比照原地或者就近建设安置实行产权调换的政策,安置的房屋被转化为货币、房票形式给予到被征收人。

“房票”也是货币化补偿衍生出来的一种,只不过限定补偿金必须购买一套商品房作安置房。在政府规定的时间内,房票可以作为专门购房的钱币来使用。拿到房票的居民可以在征收方规定的楼盘购置房屋。房票安置,就是打破传统单一的统筹建设安置小区安置模式,而转向被征迁群众自主购房安置模式,拓宽了安置产品和安置空间,给被征迁群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房票”安置有哪些特点呢?

房票是介于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之间一种补偿方式。既兼顾了货币补偿的部分功能(可在当地流通使用,用于买房),又兼顾了产权置换的部分功能(抵扣安置面积)。既减轻了征收方一次性发放大量货币给被征收人的资金压力,又不必和被征收人反复协调安置房屋面积、房屋质量、楼层分配等诸多难题。对于征收方而言,确实是很“科学”的一种拆迁补偿方式。

不同于此前常用的两种拆迁补偿方式,房票安置拥有以下这些特点。

一、过渡周期短。

如果选择安置房,从拆迁征收、办理土地手续再到勘测、设计、建设、验收,安置房建设周期很长,且工程易烂尾或质量不好,安置区的配套设施也大多比不上商品房小区。如果采用完全货币补偿方式,则无法保证补偿金用途,一些棚改户可能花光了钱却没房住,这便违背了棚改改善居住环境的初衷。

二、满足拆迁户个性化需求。

就像购买商品房一样,在政府指定的楼盘,拆迁户可以自行选择房屋地段、户型、附属设施等,更能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不是一刀切的补偿方式。房票目前大多在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出现,可以让棚改户快速享受到城市的配套服务,也有助于推进棚改,解决“拆迁难”的问题。

三、可以流通转让。

根据各地政府具体的规定,房票一般是可以转让的。签订拆迁协议之后,被拆迁户获得一定金额价值的房票。房票一般是实名登记备案,转让需要去当地房票结算中心。转让过程一般不收取费用。如果手里的房票不足以购买想要的房屋,可以以现金结算剩下的部分,也可以购买房票来计算。

房票安置有哪些潜在风险,您知道吗?

房票安置,是一种创新的模式,推行“房票”制度需具备一定条件,各地应因地制宜。首先,楼市要有足够存量的商品房,库存不足,“房票”便无法实现安置;其次,政府要有足够的财政资金兑现,否则“房票”在市场上得不到认可。

对于被拆迁户来说,是否选择房票安置方式,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看。如果当地商品房供不应求,拆迁当地房价上涨厉害,那么房票安置是不合算的。

因为如果拆迁户都拿着房票去市场上买房,在房票的金额固定的情况下,房价涨的太快,房票会变相贬值。对于被拆迁户来说,买不上房,也谈不上安居的实现。也不排除个别地方借用房票这种方式牟利。各位被征收人也需要擦亮眼睛,详细了解房票安置的具体计算方式和时效。

以上是关于房票的具体介绍。房票只是载体,补偿公平与否,关键还在于补偿数额,能否保障被拆迁人的生活水平。拆迁户如果对于拆迁和补偿问题存疑,都可以及时向专业的拆迁律师咨询,并适时适当的启动法律维权程序,取得应有的合理的拆迁补偿。

切忌和征收方“耗着”打持久战,等问题解决,这只会让您更被动。因为争取利益的是你,不是征收方。你着急,他们不着急。要注意利用好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争当有效的救济途径:协调、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标签: 要有  是一种  因地制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falv/97235.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