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如何判断我家是不是在“拆迁红线”范围之内呢?

来源: 最后更新:24-03-30 02:32:38

导读:拆迁范围是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根据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划用地红线范围确定。为保证房屋安全确须跨规划用地红线进行拆迁的,拆迁范围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商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确定。

人生得意须尽欢,一生难逢一拆迁。人生的际遇是很难说清楚的,走大运的人与倒霉的人往往就是一线之差,这一根线是什么线呢?对于广大的征地拆迁用户来说,这根线就是“拆迁红线”。

最近,老有拆迁用户咨询爱土拆迁律师,“律师,我们家的楼房到底有没有拆迁安置的资格?”“律师,我们家的房子就在拆迁红线外2、3米的地方,能不能主动申请进行拆迁啊?”

面对这种种询问,爱土拆迁律师决定今天给大家普普法,让被拆迁户们明白,城市或者农村房屋拆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家的房屋有没有权利拆迁,能得到补偿吗?

一、什么是“拆迁红线”?

对于被拆迁户来说,被划红线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就像中奖了一样。但是相信绝大多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并不知道“红线”到底是什么?家里为什么会被划“红线”,反正就知道被划“红线”之后,家里房子会被拆迁,然后就有赔偿了。

那么,究竟“拆迁红线”是怎么一回事呢?

“拆迁红线”又称拆迁红线图,是指在拆迁划定范围内规定拆迁范围示意图,一般是拆迁部门经过审批、决定、勘测、测量之后针对于要拆迁区域所划的标志线。红线之外的,拆迁部门不能强制要求拆迁,并且拆迁的机率也不大,因此,“拆迁红线”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你家是不是会拆迁和补偿。

二、“拆迁红线”是怎么确定的?

拆迁范围是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根据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划用地红线范围确定。为保证房屋安全确须跨规划用地红线进行拆迁的,拆迁范围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商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确定。

三、“拆迁红线”划定之后,户口还能迁入迁出吗?

这里就要注意区分这里的“红线”是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红线,很多被拆迁户说,我家都被划了红线很久了,但是一直不拆迁,政府是不是不拆我家了?其实,老百姓嘴里的被划红线其实是拆迁部门来实地勘察的时候,在房屋附近划的示意图,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红线,红线是指已经发布拆迁公告之后,正式确定要推进拆迁项目之后的拆迁范围。

拆迁范围确定后,拆迁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下列活动:

(1)新建、扩建、改建房屋;

(2)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

(3)租赁房屋;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就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办理的书面通知应当载明暂停办理的期限。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拆迁人需要延长暂停期限的,必须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批准,延长暂停期限不得超过1年。

根据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拆迁范围确定后,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通知房屋拆迁所在地公安部门暂停办理向拆迁范围内迁入居民户口和居民分户。因出生、人复转退、婚嫁等确需入户或者分户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办理。

四、如何判断我家是属于“红线”范围内呢?

专业的技巧这里暂时不说,主要教大家使用老百姓比较容易接触到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老百姓最容易接触到的文件就是《拆迁公告》或者《征地公告》,那么我们如何运用这一公告去看一看我家是不是属于“红线”范围内呢?

根据《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征用土地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用途;

(二)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

(三)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员安置途径;

(四)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地点。

所以一般办案过程中通过调取涉案地块的征地公告就可以知晓自己房屋拆迁是否依法经过了合法批复,以及征地范围。这样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收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指定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相信大家对于“拆迁红线”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拆迁红线”的判断直接影响着赔偿是不是能够发到你家,当然,如果你家确实在“拆迁红线”之内,那么拆迁办也会主动来找到你,要求你签署拆迁补偿协议,但是早一些了解拆迁范围,为自己留好充足的了解、准备的时间,对于自家后期的补偿,也许会有更好的作用。

标签: 红线  主管部门  管理部门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jxyuer.com/falv/93177.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jxyuer#foxmail.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江西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3